记者 | 戈振伟

编辑 | 林腾

2022广东民营企业100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首次取代华为,登上广东民企“一哥”宝座,它叫正威国际集团(以下简称正威集团)。

按营收算,正威集团早已是中国最大的民企之一,它以7227.54亿元的年收入位居2022年世界500强第7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位。

正威集团东莞(广东新晋民企一哥)(1)

虽然正威看似一支黑马异军突起,但是正威集团的营收能超越华为、腾讯,一定程度上是其平台交易的商业模式所占据的优势带来的。

正威集团从2010年6月开始就分别在香港、日内瓦、新加坡、上海成立贸易平台,进行有色金属及矿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平台巨大的贸易额成就了正威的天量营收。

这种模式虽然能显著拉高营收,但公司的利润率却不高。以2021年的利润来看,正威集团仅为华为的11.4%,不足腾讯的6%。

但即便如此,正威集团身上也颇具神秘感。大多数人对这家拥有3万名员工的巨头知之甚少:它至今未上市,没有公开的财报,主营业务是传统的有色金属行业,其深圳总部摆满了价值连城的红木家具、玉石和字画。

站在这家巨无霸企业背后的人是王文银,他被称为“安徽首富”“世界铜王”。这位出身底层,喜欢谈论文化、哲学,经常引用《道德经》的掌门人,在短短的20年内,白手起家,打造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其“铜业帝国”。

“铜业帝国”崛起

公司官网显示,正威集团是由产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产业投资与产业新城开发、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交易平台等业务。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第一。

正威集团东莞(广东新晋民企一哥)(2)

上世纪90年代,正威集团最初以贸易及OEM的经营模式开始建立市场及经营格局,并逐步展开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建成有色金属全产业链。

由于旗下资产没有上市,正威集团的信息很少向外界披露。一个流行的版本是,正威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就像一个高明的赌徒,一次次铤而走险,最后都能押注成功,获得丰厚回报。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让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王文银曾总结称,正威集团“铜业帝国”的崛起,就因为三次“豪赌”,在三次经济危机中成功布局,抓住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全球金融风暴等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正威集团囤房囤设备开工厂,之后赶上电源线旺销期,在很短的时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当时,他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次性拿下了100台机器,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抄底。那次他赌对了。金融风暴让很多小厂倒闭,而王文银成为了广东最有实力的电线生产商之一。

2003年,“非典”来袭,各种资产价格下跌,正威集团却逆势买下国内几座大的铜矿山、钨矿山,将产业链条由铜制造延长到矿业,公司一举成为铜行业的最大玩家。非典过后,铜矿价格一路疯涨,王文银又一次赌赢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笼罩,王文银再次出手,陆续完成十几单并购,包括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设立了日内瓦、美国、新加坡三个海外总部。

随后全球经济反弹,正威集团的营收也呈现出连年翻倍上涨的态势,像坐上了火箭,从2008年的116亿元,仅仅3年就飙升到2011年的1280亿元。

2013年,正威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387位,之后排名逐年上升。

正威集团东莞(广东新晋民企一哥)(3)

当下,由于俄乌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包括铜、铝、钴等在内的金属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无疑将利好类似正威这种“家里有矿”的企业。

在国内,王文银的“铜业帝国”连接了珠三角、西三角、中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所拥有的产能已占全国的10%;在海外,正威集团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其全球拥有超过10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超过10万亿元。其中铜矿储量在24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而全球铜矿的总储量只有7亿吨左右。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正威集团都释放了这样的信息:对于经济周期和商品周期的精准认识,加上大胆的冒险抄底,不在乎一时行情,守牢产业链源头,最终成就了王文银“世界铜王”的地位和财富。

2014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文银表示,等到下一次危机的时候,会再来一次疯狂的并购,并讲出了“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这样的“名言”。

“正威系”扩张

正威集团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有色金属上,日渐壮大的它,触角渐渐向外部扩张,一个横跨多个产业的“正威系”呼之欲出。

2011年,公司成立正威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半导体和高新材料等领域,“从制造向科技转变”;2015年又开始发力互联网和大数据,“从科技向互联网转变”。公司目前以32.5%的持股成为海威华芯第一大股东。

王文银曾表示,他之所以看好铜产业并且大举进入,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全世界所有的产业中,变现能力最好的是铜。半导体产业虽然不符合“变现能力快”的要求,但却满足了王文银在正威的第三个十年打造一个技术帝国的梦想。

不过,虽然号称布局多年,正威集团目前并没有拿出相应的成绩。除此之外,正威也在新能源、金融、地产等领域频频出手。

据悉,正威集团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布局了锂钾资源和石墨烯资源,正威研究院也在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2019年,正威集团宣布将投资550亿元与达州共建“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25年项目建成。

2021年5月,正威集团控股的正威艾康尼克(深圳)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

目前,正威也开始大力发展FCCL(挠性覆铜板)和偏光片等产业,相继在四川广安宏威、江苏南通海威光电等地布局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实业扩张离不开资本的支撑。在“正威系”的商业版图中,金融业是其重要一极,目前公司已涉及到银行、保理、租赁和创投等方面。

2021年年底,正威集团拟斥资160亿元溢价接盘徽商银行引发多方关注,后者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城商行。

事实上,早在2015年,正威集团就受让原第六大股东甘肃建新实业集团所持4.8%股份,为兰州银行第六大股东。同时,王文银担任兰州银行董事。

此外,正威集团还间接投资控股了深圳正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荣威(深圳)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嘉翊资本(深圳)有限公司、珠海市励骏文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类金融公司。

在业界,正威集团与华为、娃哈哈一度被并称为“永不上市”巨无霸企业。王文银早年一直表示暂不考虑资本市场,但到了2017年4月份,其公开对外称:“不是说我们不想上市,应该说正威的作风一直都比较低调。今年开始,我们会在A股和港股分别并购一家公司,并向其注入一些优质资产。”

同年12月,“正威系”子公司西安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九鼎新材,斥资3.4亿元拿下10.23%的股份。2019年底,正威集团旗下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再次以11.53亿,获得九鼎新材6500万股股份。

2021年11月11日,“九鼎新材”证券简称变更为“正威新材”。正威新材成为“正威系”首家上市公司。同时,公司的业务也正从玻璃纤维深加工行业,转向新材料等领域。目前,翼威新材料与西安正威新材料合计持有九鼎新材27.89%的股份,翼威新材料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王文银为实控人。

发力资本市场的同时,正威集团在地产界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7年9月,王文银与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正威国际集团总部会谈。

正威集团官网公布的新闻稿显示,王文银在席间对恒大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认可,并号召集团高管向恒大团队学习。

正威集团东莞(广东新晋民企一哥)(4)

2017年11月,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引进6家战略投资者的600亿元融资,其中正威集团向恒大地产出资50亿元,占恒大地产增资完成后约1.18%的股权。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正威集团仍是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王文银明白,想要维持正威在铜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掌握稀缺的铜矿资源,而地产的核心在于稀缺的土地。正威“囤地”的手段便是在各地建产业园和产业基地。从2018年至今,正威集团通过这些产业园和产业基地拿下大量的土地,成为隐形的“大地主”。

《中国经营报》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称,正威集团在各地宣传投资的项目已超过了数千亿元,通过布局全国各地的产业园项目,其理论上已经囤积了上万亩土地。

通过梳理正威的投资项目不难发现,这些项目大多瞄准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当地地方政府求发展上项目比较急切,而正威“世界500强”的招牌极具诱惑力。

不过,由于旗下资产还未上市,正威集团的资产和业绩还不具备透明度。无论是《财富》500强,还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这些排行榜的数据都是由企业自行申报得来。

但成为世界500强显然有诸多的好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政府的资源倾斜、企业的形象与品牌推广等等。这也为正威在全国的疯狂投资铺平了道路。

天眼查显示,王文银控股的正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股的公司达578家,王文银任职的企业达90家,其中由他担任高管的企业就高达86家。

从“最牛”仓库保管员到“世界铜王”

据《环球企业家》报道,王文银经常乘坐他的庞巴迪私人飞机,前往欧洲、亚洲或美国,去照料其广袤的商业帝国。这位个子不高,生于1968年的安徽人,是正威集团绝对的灵魂人物。

但与马云等超级富豪不一样的是,王文银并不是靠浪潮之巅的互联网科技迅速起家,而是很传统的有色金属。《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王文银家族以1000亿元财富排名第120位。

与大多数富豪的发家史一样,王文银的“成功”版本同样充满传奇。据公开资料,王文银出身于安徽潜山县一户贫穷农户家庭。1992年,他怀揣400元,南下深圳闯荡,在一家港资企业任职仓库保管员。

出生于贫寒的农村家庭,王文银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世界铜王”?

正威集团官网发布的一些关于王文银的发迹故事试图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王文银自小梦想远大,努力上进,有胆有识,而且记忆力超群,日后必成大事。

王文银不走寻常路的风格在其年轻时就显现出来。他本毕业于南京大学,但却拿着高中文凭去深圳找工作,而且只关注于基层的关键岗位。他认为拿大学文凭去应聘,无非是又一次成为办公室职员,而要建立自己的事业一定要从基层干起。

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名为恒都的港资企业工作,职务是仓库保管员。管理仓库,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对于恒都这样的电线插头生产厂,缆线、插头、连接件,足有几千种,所涉及的物料编码也有数千种。王文银居然能把这些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他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

从基层的仓库保管员开始,王文银后来历任公司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底层到高层的各种职务。

在王文银担任集团负责物料管控的总经理期间,他被日立旗下一家电线企业以百万年薪挖走。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王文银在日立的第二年,便赚到了几百万的提成,这也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原始积累。

1995年,27岁的王文银投资创办了自己的电源线加工企业——“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的月销售额由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达到规模化经营。

企业的不断壮大中,王文银意识到:“谁能控制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额利润;谁能控制产业链的上游,谁的市场控制力越强。有色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稀缺而又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全球稀缺资源消耗的增加,其稀缺的程度只有日趋加重......握有这些稀缺资源,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自2003年起,王文银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扩张,这一年成为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从电源线、线缆、铜材延伸至铜矿山,王文银的“铜业帝国”正威集团由此浮现出来。

一般人的做法大都沿着产业链自上而下地扩张,王文银却相反,由最低端的电源插头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坚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而电源插头的市场是王文银最熟悉的。对此,王文银很是自豪,他常常戏称自己是把“插头”做到“石头”的第一人。

尽管早已名声在外,王文银却很少主动出现在大众视野,正威集团也一直低调前行,隐忍发展。2014年,《财富》杂志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时,这样评价王文银:

“他用东方人特有的‘隐忍哲学’带领正威国际低调地前进。在还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和传奇的时候,他已经用2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打造出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第387位的企业……”

正威奉行低调文化,王文银则擅长在危机中“弯道超车”。“别人贪婪时我们平静,别人平静时我们贪婪”。

谈到抄底并购,王文银说:“我们只并购两种企业:一种是最好的,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一种是最差的,把它的产能盘活。我仿佛是韩国的美容师,三刀下去,一个大美女就出来了。如果我三刀割不出一个美女出来,我就不去并购。”

工作之外,王文银有两大喜好:一是红木家具,二是盆景。在厦门红木界,至今还流传着“深圳有个老板,一夜就买了一个多亿的红木”的故事,说的就是王文银。正威每年都会新增办公场地,他坚持用自产的红木置办办公桌椅,仅总部一层办公区其家具价值就高达数亿元。如今,红木与汉玉、园林已经成为正威集团旗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在管理公司方面,王文银也有自己的“一套”。正威全体员工都会定期收到新书,并被要求写读书体会。在多篇公开报道中,王文银是一个爱读书的形象,据说他一年的阅读量上百本,并要求高层们至少也要读24本。他最珍爱的一本书是《道德经》,研习此书长达五年之久。他会经常在各种场合引用《道德经》,他表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

王文银认为,一个企业做得好,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为此,他试图将正威打造成学习型企业,并亲自主编了三本书:《正威知道》《正威智道》和《正威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