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余热还在,世界各地不断爆发出或大或小的战争。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极大地膨胀了越南在军事方面的自信心,越南单方面认为除了美国和苏联,自己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在完成国内统一、吞并柬埔寨后,越南在1979年将侵略战争引到了我国南部边境,于是,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被动的与越南开始了持续十一年之久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

有战争,就会有流血,更会有牺牲。在战况最激斗、最惨烈的老山战役中,牺牲了一位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里年龄最小的战士:17岁的顾克路。

事实上,在上战场前顾克路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这是17岁的他向连长磨了多次得来的机会,一个送死的机会。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招兵对于年龄这一块卡得比较严格,部队里几乎不再有十来岁的娃娃兵,更别说上战场了。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2)

(娃娃兵)

那么,17岁的顾克路是怎样进入部队呢?又为什么要求一个送死的机会?牺牲时他在想什么?牺牲后他的家庭又该怎么继续生活呢?

一、入伍靠“耍赖”

1968年,顾克路出生在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小北村,家里兄弟姊妹一共有四个,他排行老二。

顾克路的父亲名叫顾天金,于1953年成为了一名解放军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与战友奋力抗敌攻克了“十字架山”。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3)

顾克路从小听着父亲的抗战事迹长大,常常央着父亲拿出那张当志愿军时拍的纪念照让他看,一看就是很长时间,十分崇拜。

在他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保卫国家的大英雄。受到父亲的熏染,当兵上战场也成了顾克路的毕生所求。

1984年,16岁的顾克路初中毕业,两份工作机会摆在了顾克路面前:一份是每月薪资70多元的木工;一份是姑父介绍的汽车司机。然而,他都拒绝了。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4)

(右二顾克路)

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顾克路来到了北宿区武装部征兵处。征兵处的士兵一看到顾克路那张充满稚气的脸就拒绝了他。

顾克路倔强的不愿离开,坚决表示一定要当兵入伍。为难的征兵人员看着眼前的“刺头”只好找来了此地武装部的孙部长。

孙部长看到顾克路后笑着说:“你太小了,过两年再来吧。”

顾克路不服气,认为以前部队里十三四岁上战场的兵有的是,自己已经16岁了,入伍参军有何不可。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5)

(顾克路)

孙部长只当顾克路年轻气盛,一时起意,便将他晾在一旁。不成想顾克路连家也不回了,就在武装部的地上坐了整整两天两夜,第三天,顾克路成为了大功七连里年纪最小的兵。

二、一句话酸了连长的心

说起大功七连,这是一支顾克路很早之前就久仰大名、心之向往的队伍。因为立过两次功,又被称为“双大功七连”。

两次立功分别是:一次是在1947年11月10日石家庄战役中接连七次击退敌人反冲击,另一次是1948年1月7日夏家庄战役中,连续十多次击退敌人。

身为这个战功卓越的大功七连的一员,顾克路十分渴望尽早上战场,继续为这个荣誉班集体献出一份自己的热血。就在顾克路入伍两个月后,大功七连收到了上级命令:即可奔赴老山战场。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6)

然而,顾克路的兴奋劲还没完全上来的时候,领导就以“年龄小、体格弱、军事素质差”为由让顾克路留守后方。这把一心想要上战场的顾克路急坏了。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顾克路开始没日没夜的训练,同时他也没放弃继续申请上前线。但凡有一点空闲时间,顾克路就会去找班长、连长、指导员请求上前线,见着谁就缠着谁,领导们看顾克路的“驴脾气”又上来了,无奈的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7)

虽说战事非常紧急,但是大功七连这一批新收的未曾上过战场的新兵还是需要临时训练作战实技,其中顾克路的表现无疑是刻苦和下了大功夫的。磕破了皮,刺伤了手,扭到了脚,无论身体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只要四肢还能动,顾克路便会从头到尾一声不吭的握紧拳头完成训练。

1984年,5月15日,顾克路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他第一次上战场的机会。战争比顾克路预想的还要残酷。也许还没来得及与敌人正面交锋,就有可能在移动的过程中踩到一颗地雷,一位姓陆的班长就是这样牺牲的。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8)

(地雷)

随着三排排长陈鞠生的牺牲,1153高地眼看着就要失守。战友的负伤和牺牲更加激起了顾克路的血性,杀红眼的他主动请缨前去支援。

行动前,孙兆群许了顾克路一个愿望,在炮火声中,孙兆群听到顾克路说:“我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顾克路的身影快速消失在了硝烟中。顾克路和战友用10天的时间5次击退了敌军,死死地守住了1153高地,不给敌人再留一丝反扑的可能性。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9)

“5.31”战役结束后,紧接着顾克路又迎来了一次立功表现的机会。或许是没有将1153高地拿下,气急败坏的敌军集中火力砸向了一排,将一排的电话线炸断。

电话线一旦被炸断,我军就会失去与上级的沟通。顾克路发现后第一时间冒着炮火冲上去将断掉的接口重新接上。在随后的战斗中更是六次冲上去修理电话线,保障了我方战斗的顺利进行。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0)

战争持续到来年深秋的时候,我军有了一次短暂的休整。1985年10月份,因上面两次的优异表现,顾克路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紧接着,排长孙兆群被升为了副连长,还担任着突击队队长。这支突击队的组建意味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危险战斗即将发生,顾克路怎么会错过呢?

然而,这次突击队名单上并没有顾克路的名字。不懂什么是放弃的顾克路直接跨过班长找到了副连长孙兆群,他的一句话,即便是多年后孙兆群回忆起来,心口还是酸酸的。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1)

(孙兆群)

顾克路对孙兆群说:“连长,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你怕我牺牲。但是在祖国的挑选面前,为了连队的荣誉,你就当这是一次送死机会,把它给我吧!”

即便顾克路说得如此动容,但是孙兆群看着他如此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还是拒绝了。于是顾克路又开始缠着各路领导,请战书、血书一股脑的往上交,最终“铁杵磨成针”,孙兆群被他磨得没了脾气,同意了顾克路加入突击队。

三、为祖国洒尽鲜血

1958年深冬,某一个早晨,孙兆群带领着52名突击队队员即将对敌人的一处高地发起最后的攻击。根据孙兆群的安排,突击队将分成三队,依次向敌人的高地开火。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2)

九点十分,第一声炮火响起,突击队第一梯队向目标高地的一侧高地发起攻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

十二点二十四分,突击队第二梯队向目标高地的另一侧高地开炮,目的和第一梯队一样:分散敌军在目标高地的火力。

孙兆群看着敌军的火力被分散的差不多的时候,向主攻的梯队也就是顾克路所在的突击队三队发出命令:“三班!上!”三班班长率先冲出去,随后就是顾克路的身影。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3)

战场上瞬息万变,即便做得再精密的计划也会有所疏漏,因而冲向高地的突击队员们并没有发现在他们的侧面还有一个十分隐蔽的越军的射击点。

正在奋力向前冲击的顾克路一个没注意被敌军在右腿上射穿了四个窟窿,血液像水龙头坏掉一样喷了出来。

被偷袭的顾克路倒在地上,然而他就像没有痛觉一样,在看到敌军隐蔽的火力点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将手中的枪夹在下巴与胳膊中间,胳膊肘支在地上,左腿用力蹬着地面,就这样改变了进攻方向,向侧面的敌军火力点匍匐着,然后将手中的两根爆破筒拉开,用力扔向了敌军,将侧面的敌军火力彻底消灭,为战友们解决了一大隐患。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4)

(爆破筒)

战场上没有休息和喘气的时间,就在顾克路刚刚炸毁敌人火力点后,一枚炮弹砸在了他的身旁。

距离顾克路还有些距离的战友眼睁睁看着他身体向上腾空,然后在距离地面三四米的地方重重地摔了下来,之后大概隔了不到一秒的时间,顾克路的左腿掉在了一旁。

右腿中枪,左腿炸毁,只有双手能活动的顾克路可以说是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顾克路应该向后撤退,因为后方不远处就是卫生员,如果来得及或许可以捡回一条命。

然而,顾克路在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起,从来没有想过退路该怎么走,在他的眼中,军人从来不会走回头路。

顾克路担心血液流失太快,自己没办法再继续向前,他就用橡皮管子将左大腿根部紧紧拴住,然后继续艰难的、视死如归的向敌人的方向匍匐。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5)

当顾克路来到了敌人高地下方时,他连喘气的力气几乎都没有了,几口深呼吸间,顾克路掏出了两枚82-1式手雷扔向了敌人的洞口,然后将枪口插了进去,用尽最后的力气双手扣动扳机。此时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成功占领高地的战友听到了持续不断的连射声音。

当战争结束后,战友们来到了顾克路的面前一下子都哭红了眼眶,实在是顾克路牺牲的样子着实壮烈。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已经焦化的左腿,因为顾克路身上的血已经流不出来了,只能看到烧焦的肉附着在白骨上。然后班长小心翼翼将背对着大家的他翻过身来,发现他的鼻腔、口腔里全是黑土,班长一边清理着黑土一遍放声大哭。

更让大家不忍心看的是,顾克路的双手死死扣着扳机,用多大的力也掰不开。可想而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顾克路为国奋战、捍卫领土的意念是依然是强烈又坚定的。

四、烈士家庭的生活

老山战役结束后,顾克路被追记为“一等功臣”。作为功臣家属,在得知儿子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在顾克路的追悼会上,顾天金用自己的抚恤金替儿子补交了200元的党费,这笔党费是顾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费。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6)

(顾天金)

自从顾克路牺牲后,顾天金从来没有要求国家做什么或者补偿什么,反而又将另一个儿子同时也是顾克路的亲弟弟顾克安送进了部队,继续为国家、为部队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样的大义精神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或许是因为顾天金和儿子顾克路同样身为军人,同样为国奋战过,所以更能理解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

虽然顾天金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什么,但是身为顾克路烈士的连长,孙兆群认为自己有责任、有必要承担起烈士父母的养老义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孙兆群曾在临上战场前同战友们许下生死契约:谁活着,谁就回去照顾牺牲战友的父母。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7)

(孙兆群)

1986年6月,孙兆群回到了家中,手里拿着的1352元的工资就像烫手芋头一样让他不知所措。因为在此次战役中,一共有16位牺牲的战友,作为活下来的着16位烈士的连长,孙兆群的心里十分难受,情绪低落了很长时间。

后来,在母亲的安慰下,孙兆群打起精神,在烈士档案中查到了16位烈士的家庭地址,一家一家的写下了16封认亲信,并将1352元工资分为了16份,一并寄了出去。

当顾克路的父母打开孙兆群的信封时感动的一直念叨着:这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谁让他这样做的?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二老很快就见到了孙兆群本人,稍稍缓解了丧儿的哀痛。

原来,就在得知顾克路牺牲不久后,顾天金仅仅是面上强撑着,不想让大家过于担心自己,其实内心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再加上收到了孙兆群的慰问信,更加思念儿子,一下子病来如山倒。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8)

时刻关注着顾克路父母情况的孙兆群立马寄过来100元的看病钱,解决了顾家的燃眉之急。等到顾天金的病好后,二老来到了孙兆群的部队,孙兆群不仅特意请了一天假,还让怀孕的妻子过来,夫妻二人陪着二老好好地逛了逛,买了新衣服,还照了一张“全家福”。

在之后的日子里,顾天金本身不愿意再麻烦孙兆群,但是只要自己或者老伴身体上有个风吹草动,孙兆群就会立马得知。后来顾天金才知道,原来孙兆群私下里一直和自己的大儿子保持着联系。

即便后来孙兆群已经成为了副师长,也依然和以前一样照顾着顾克路的父母,可谓是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在替顾克路当顾家父母的儿子,就连顾天金都曾感慨过:“就是我的克路儿在,也不过如此吧。”

结语:

战地记者李玉谦曾拍摄过关于老山战役的纪录片,其中一个小片段正是顾克路面带羞涩的朗读着在战役前写下的一封请战书,其中一句话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国和人民如果需要我把生命献出,我将毫不犹豫的把鲜血洒尽。

老山战役牺牲的连长(老山战役17岁小兵找连长)(19)

(顾克路影像)

画面上的顾克路稚气未脱,声音清亮,这是他留给家人、留给社会、留给祖国的最后的言语。这段话不禁让我想起了此前一位年轻的烈士陈祥榕曾写下的一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一个17岁,一个19岁,如此年轻,但他们二人表达的内容却十分深沉,甚至可以洗涤人们心灵,唤起大众深埋在心底的热血。在顾克路和陈祥榕的身上,可以看到大爱的传承、祖国的强大以及家人的大义。

因此,大家应当明白:有幸生在稳定和平的国度,是因为之前的苦难早已有人替你尝过,而今的幸福也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应当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守护和平,维护安定,让战争永远远离。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民政厅,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编. 光照千秋 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烈士事迹选.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7.12

[2]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济宁英模.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06

[3]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山东英烈大典. 2002.05.

[4]亲情──记十六位烈士父母的“兆群儿”_饶洪桥

[5]大孝无界,副师长孙兆群和他的16对农村老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