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始于文学情愫生
我对她的爱之初,在南洋。那时,我二十八,她只有二十。
那一年,我初次遇见了她,从此误了多少韶华。她滴落的眼泪、她眉心间那一抹似笑非笑、她曾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在我遇见她以后,再也没有从我心里走失。岁月流逝了的年华,而关于我对她最初的心动,却在我的诗词延绵流传,不复重叠。终于,我相信,她来过我的世界便不曾离开过!虽然,她已经永远地离我而去了……
穿越尘埃,追溯时光到2014年春。
那一年,鉴于我所写了三年的博士论文《中国五千年的智慧对海外华裔的影响》始终无法取得学术性的突破,于是我毅然决定离开北京前往南洋去作实地考察,以便探讨当地华裔的文化性质如何有别于中国文化。
在当地,我申请了半年合约性质的大学助教之职,开始了我的海外论文学科研究,也让我遇见了博学多才、才华洋溢的马来西亚女孩 -- 李彬彬。
我们初次邂逅于大学图书馆……
那时在海外大学当助教已有一月之久,许多海外文化习俗的不同让我倍感纠结,加上一种怀才不遇的落魄心境,使我始终无从举笔去撰写这恼人的博士论文。尽管我每天都躲在图书馆内搜寻资料,但却一无所获。
那一晚,我心情郁闷纠结到极点。有感而发地随手写下了徐志摩的诗句《雨》在一张废纸上:
迷惘,迷惘!也不知求自何处,
囚禁着我心灵的自然的流露,
可怖的梦魇,黑夜无边的残酷,
苏醒的盼切,只增剧灵魂的麻木!
曾经有多少的白昼,黄昏,晴霞,
山岭的高亢与流水的光华……
辜负!辜负自然界叫唤的殷勤,
惊不醒这沉醉的昏迷与顽冥!
随之我茫然地离开座位,也不去理会那图书馆桌上乱成一团的书籍笔记……
岂料隔天早晨,当我来到图书馆时,我昨日凌乱不堪的书籍已被排列整齐,诧异的是昨夜我所写的徐志摩诗句的纸上多了一张字条,里面写着的是徐志摩之旧爱-- 林徽因的诗歌《信仰只一细炷香》:
信仰只一细炷香,
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
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
那同听过的鸟啼;
同看过的花好,信仰,
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
秋天的骄傲是果实,
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
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
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
这时候,切不用哭泣;或是呼唤;
更用不着闭上眼祈祷;
(向着将来的将来空等盼);
只要低低的,在静里,低下去,
已困倦的头来承受,——承受
这叶落了的秋天,
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
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一首林徽因的诗歌,仿佛开启了昔日旧爱徐志摩当时正“深深陷入沮丧,寻找新的方向”的困境。
望着纸上娟秀端庄的字体,以及诗歌上传递了真诚的关怀与鼓励。这写诗歌之人的善解人意,犹如一股清泉净化了我繁杂的心灵,这种挚情洋溢着满满的感动。
我眼睛在图书馆内四处打量观察,欲寻觅写此诗歌之人。当时我怀疑,写诗歌之人很大可能是图书馆内的员工,在闭馆前收拾我的杂乱书籍时看到我的词后,特意写上了诗歌来慰籍我一颗烦扰凌乱之心。
到了晚上闭馆前,我再次试探。我故意又在废纸上写下了一首苏东坡的《东坡八首》 :
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我借着苏东坡的《东坡八首》来感叹我离乡背井、只身远赴国外求学之苦,情景便如当日苏东坡被贬出朝堂,被迫在废垒来拣瓦砾的抑郁寡欢之感。
随即我就如同昨日一般,把乱成一团的书籍笔记随手扔满桌便离开图书馆内。
到了隔日清晨,当我来到图书馆时,情景便如同昨日一般,凌乱的书籍读物都排列整齐,而且在笔记上夹着的废纸,除了我所写的那首苏东坡的《东坡八首》 以外,居然又多了一首苏东坡之《江城子》: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跟昨日一样,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字体依旧娟秀,行云流水。
这首诗句是苏东坡满心欢喜的把陶渊明比喻成自己的前生,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在词中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这写诗人似乎在借着此诗来鼓励我在漫长游子生涯中不应放弃的刚毅,以及要我学会苦中作乐,切勿虚掷了出国求学的机会。
这首诗震撼了我的心,这位写诗鼓励我之人居然能够深入读到我内心深处隐藏了许久,却无法抒解的精神世界。
能知我心者乃我知己也。我的心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激动。
我发誓,若不揪出此人,誓不罢休!
在这第三日里,我又三度试探。这次我写下了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此诗抒发了杜甫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我借着此诗的真挚情感与文笔直率来高度赞叹了这位写诗鼓励我之人,暗喻他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以及我渴望与他相交之意。
到了接近闭馆前,我又再故技重施,故意留下一团凌乱的书籍读物而离席。我偷偷躲在书架后,等待那位写诗人的出现。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眼见一位戴着口罩的长发女子轻步盈盈地走向了我的书桌。她随手整理收拾,拿起了我纸上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来吟读,随即不假思索地在我预留的废纸上提笔而写。
我悄悄地走到她身后,见她回了一首李白的《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天啊!她真乃奇女子也!
要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所积者瀚如星海,名作佳句浩繁杂多。从唐宋诗词到民国诗歌,她除了精通熟悉以外,还能深刻体悟全诗意脉,仅读上一遍便即领会贯通,而不假思索地回我这首李白赠杜甫的《戏赠杜甫》诗词来表示愿意接纳我的相交之邀。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在年龄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他们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我献她杜甫,而她竟然回我李白,我俩借着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反映出知交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她的回复体现了对我的知己和关爱,让我深感亲切与感动。
我在她身后忍不住开口:“原来是你。”
她转过头见到我,大吃一惊。她转身刹那间的惊鸿一瞥,就像诗一样的女子,恬静飘逸,清丽婉约,我顿时怔住了……
她虽然戴着口罩,看不到脸部表情,但我们四目相投之际,我看到了她那一双明亮、清澈、深邃又会说话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少女般的羞怯含蓄,就宛如羞答答的玫瑰含苞待放。她眉眼间仿佛藏着无形的魔法棒,仅仅一个深不可测的眼神已让我神魂颠倒,迟迟着迷,欲罢不能。
何谓“一见倾心” ?何谓“一见钟情” ?在见到她的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人海茫茫中,只看了她那一眼,我的一抹情深已沉甸甸驻进心田;墨香奇缘,注定了她是我今生最美的诗篇!
她望了我一眼,娇羞胆怯地赶紧低头离开,我急忙拉住她的手臂,轻声问她:“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她不发一言,也不正眼望我,背对着我矜持害羞地点了点头。
“你叫什么名?”我继续追问。
“彬彬,彬彬有礼的彬彬。” 她轻声细语地低头回答。
我再度怔住了,多悦耳动听的声音。温柔中带娇嫩、清脆中带羞怯、甜美中带斯文,娇滴滴地、羞答答地……
她挣脱了我的手,回过头娇羞礼貌地对我点了点头就仓促离开。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竟然有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惆怅与失落,但却按耐不住与她初始的喜悦。
彼此互相赠诗了三日,我们终于相识了。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华丽的对话,普通的问候,简单的交流,然而她的一举一动,已醉我眼眸;她的一字一句,已温暖我心。
我们的相识,始于共鸣,陷于才华,继于书画,融于棋道……
原本以为她这般有着诗情画意、气质优雅的女子,都是源自于中文系的。却没料到,她是法学系的,而且还是刚入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她家境贫寒,所以她下课后便在大学图书馆兼职工读生,以半工半读以维持家计。
我特别喜欢遥望她每日专注工作的神情,总觉得专注的女子最有吸引力。当她沉浸在工作上心无旁骛的神态,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身上流露出独特内在的修养与内涵,也因浑身流溢的浓浓书卷味而显得与众不同;她所散发的优雅淡定的气质与魅力,犹如陈年老酒清新淡雅却又能历久弥香。
未遇见彬彬之前,我不断地在质疑古哲诗人所描绘之 ‘天下女子皆水做’的叙述。我行走红尘,遍阅人情,所接触的女子中,不是骄慢任性公主病,便是强势霸道女王命,要不就是现实势力的拜金女,再不就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女汉子,仿佛已经让我开始不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水’做的女子。
遇到彬彬以后,在她身上处处散发着似水般的柔情,温柔和婉,淡泊宁静,蕙质兰心,谦而不争,清气莹然的。她柔弱却不懦弱,她柔顺却不盲顺,她逆来顺受却不卑不亢。在她沉静如水的双眸静静注视下,虚张声势者必会心跳加速不自觉地回过头去,烈火般的愤怒也会在这水里无声无息地熄灭。恰如真水无香的真意,不表露,不寡淡,清清润润,盈然于心。
彬彬秉持着‘上善若水’的原则与格局,对生活的平和心,以及对俗事的淡然心,是淡到极致的简约,平淡中带真实,简洁中带安然,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她温婉于人,纯善于心,深懂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刚柔并济之道,看似妥协让步的背后,她总并以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温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两方获得双赢的局面。这是一门高级艺术与智慧,体现了她情感与心灵的完美统一,丰富了她内涵、品德、修养、素质的人格品性。
总戴口罩遮其容颜的她,我虽然未曾见过她真正的容貌,但我已心甘情愿地心醉神迷于她的温柔陷阱与细腻诗情中,不愿醒来。她就像扑面而来的风,像青草幽幽,像一杯清水,没有香气,却沁染神思,颐养心灵。她的真切,是一份原生而质朴的初心,能理解我百般无奈和苦衷,并且能以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力量来开解化解,使我充满喧嚣的心灵变得宁静。
一位94年的马来西亚女孩,虽年小我八年,但其具有水的特性和美德的人格魅力,充分地展现了她美好的性情,以及完善的人格。我从对她欣赏、崇拜、钦佩,逐渐进化成刻骨铭心的倾心与爱慕。她的出现让我波涛不兴的心湖泛起了涟漪,他让我展现了铁汉柔情的一面,我真想不顾一切去拥有她。(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