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林外传》中有一回白展堂说吕秀才“年年考年年考,年年都不中”,一直考了许多年功名都还只是一个秀才。其实在古代,这是读书人的一个常态,很多人寒窗苦读,从少年一直考到中年甚至老年,才能堪堪博得一个功名。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范进中举后疯了)(1)

科举制从南北朝即具有雏形,真正成型则是在唐朝。一直到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共历经1300余年。科举制度虽然让贫寒学子也有机会入朝为官,但它陈腐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大大限制了考生的思维,特别是明清时期,这种状况尤为严重。

在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就有一个很典型的科举制度殉道者形象——范进,他中举喜极而疯的片段被选入了中学课本,让很多人对此有了深刻的印象。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范进中举后疯了)(2)

书中描写范进看到报帖上写着的“乡试第七名亚元”,笑着拍手说:“噫!好了!我中了!”就往后一倒,不省人事。醒来后就疯了一般笑着跑到集市上去了,中途还跌了一跤,鞋子都跑掉了一只。后来还是邻居们叫来胡屠夫,打了疯魔的范进一耳光,这个喜极而疯的中年人才清醒过来。

这个故事看似滑稽可笑,背后的辛酸和讽刺意味却也很浓重。古人视科举功名为生命,为一步登天的阶梯,范进从20岁到54岁,考了30年功名都不中,十里八乡谁都瞧不起他,谁都能欺辱折磨他;而一旦中举后,他就成了众人口中的“文曲星”“大老爷”,科举带来的阶级划分和趋炎附势的风气可见一斑。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范进中举后疯了)(3)

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只听到这里,那么范进后来日子过得如何,到底做了个什么官,才能让他高兴得疯魔呢?书中对此是有描写的。

首先是张乡绅前来向范进道喜,并赠了他“贺仪五十两”以及“空房一所”,其实就是赶着来巴结新老爷了。后来又陆续有许多人送来了田产、店铺、丫鬟等等,范进还没上任,日子就好过了不知道多少倍。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范进中举后疯了)(4)

不过范进的母亲没几天就因为大喜大悲而去世了,范进守了三年孝又去科举,这一次又中了个进士。举人只是给一个当官的资格,进士则直接让他官至山东学道。学道是正三品的大员,管理全省的教育工作,地位仅次于巡抚。

这个官放到现在来说,大概就是教育厅厅长级别的人物了。一个小小举人都能让范进喜极而疯,谁又能想到他最后能坐到正三品大员的位置呢?然而做了官的范进仍旧是被八股文荼毒已深的酸腐文人,连苏轼的朝代都能搞错,让人啼笑皆非。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范进中举后疯了)(5)

但无论如何,范进总算是实现了自己做官的梦想,甚至比人们想象的位置还要高。如果他进一步升迁的话,做到中央朝廷的礼部大员也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