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共四首,第一首流传最广,本诗约作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长安官场失意之时。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②。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③暂伴月将影④,行乐须及春。⑤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⑥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⑧

月下独酌李白句意(李白月下独酌赏析)(1)

注释

①相亲:知心的人。

②三人:指诗人、明月和诗人月下身影。

③月亮哪里晓得饮酒的快乐。影子只知道跟随我的身体。

④将:和。那就暂时与月亮和我的影子相伴吧。

⑤及春:趁着大好春光。

⑥零乱:诗人舞动的时候,影子跃动、变化的样子。

⑦醒着的时候交相欢乐,醉了之后诗人和月亮都各自散去。

⑧无情:忘情。相期:相约。邈:遥远的。云汉:天河。诗人愿与月亮永结忘情之好,相约于遥远的天河相会。

赏析

因为被孤立、无相亲,所以邀月共酌,随影同欢。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

有的注家认为,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内里却极度凄凉。凄凉不属于李白,他似阳光的孩童,心有烦恼,却与苦痛无缘,身感冷落,却不孤苦自怜。

即便孤独一人,他也可举杯遂月,与月欢聚;即便月不解饮,重归孤独,他仍“行乐须及春”,与月云汉相期。李白的诗永远有欢乐的底色。

也有注家寻迹于写“影”的前代诗人,认为陶渊明以“形影神”为题作诗,李白或许用到了陶的创意。

而细读陶诗《形影神三首》便可知,诗人其实是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即人生短暂,不如自然之永久;长生求仙之术荒诞无稽;立善留名方可精神永恒。陶诗里的“影”是抽象了的具有哲学意味的影,浸透着诗人严肃的理性思考。

而李白诗中的“影”是感性之影,是狂荡不被束缚之影,是醉意中自我嘲弄之影。如果不是这样的“影”,本诗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精神、想象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