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很多人只看到了这句话的一面却忽视了另一面。有人认为这句话只是对徒弟而言,希望徒弟对师父如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终身尽孝。但这只是一面,既然要让徒弟把师父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尽孝,那么,师父也应把徒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尽心传道授业。这样,师徒之间才能真正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不敢断言,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师徒之情,但过去,我敢肯定一定存在。因为,下面这对师徒就是一例。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1)

民国师徒二人

京剧这个行当真正蓬勃发展起来肯定是在晚清。之所以称京剧自然是在老北京最兴盛,而之所以能在老北京得到欢迎,因为那里有个皇宫,宫里的人对京剧情有独钟。皇宫里的人喜欢,就带动了皇亲国戚,皇亲国戚喜欢,就影响了天子脚下的百姓。而皇宫里最喜欢京剧的莫过于我们所熟知的慈禧老佛爷。老佛爷对京剧的喜爱,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皇宫中有专门表演戏剧的升平署,皇宫外有特聘演员进宫表演,比如我们熟知的谭鑫培、杨小楼等。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2)

杨小楼与梅兰芳

就连伺候在老佛爷身边的太监也都会哼哼两句,翻两个跟头。比如,大太监李莲英,虽不专业却也能表演几出戏,后来的太监小德张,甚至能和专业的京剧演员搭台唱戏。当然,皇宫升平署中的太监更是毫不逊于宫外的京剧演员。其中一个叫陈子田的太监,甚至在1924年溥仪出宫后仍被留在了皇宫中。此人曾为老佛爷唱过戏,相当专业,所以溥仪出宫后,进入故宫工作的人闲暇之余,就会让陈子田教他们唱戏。在故宫工作的这些人,既能得到陈子田专业的传授,又能亲身试穿宫中的戏服。宫中的戏服绝对是最顶级的,并非宫外普通的唱戏之人所能想象的。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3)

李莲英

1912年2月12日,随着清朝历史使命的结束,皇宫中的京剧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但在皇宫之外,京剧依然在老北京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有机会学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家族相传,父传子,伯叔传子侄,另一种是有关系,有介绍人,有保人,有天赋,能吃苦的穷人。当然,不排除有权有钱的富贵之人学戏,但他们只把自己当做票友,绝非真正唱戏之人。因为,在当时戏子和理发的人都被看成下等人。下等人谁都不愿做,但家庭的出身、天灾人祸、空瘪的肚子,不得不逼着人去做下等人,因为下等人至少还有口饭吃。十岁的于震田就是这样被送进了戏班。当然,之所以能踏进戏班的大门主要是他有一个在戏班做杂役的亲戚。这位亲戚为于震田既做了介绍人又做了保人。自从踏进戏班的第一天,十岁的于震田就下定决心这辈子吃定唱戏这口饭。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4)

民国京剧武生

不可否认,于震田确实是个唱戏的好苗子。天资聪颖,领悟极快,穷人出身,懂得吃苦,连他的师父常连奎也不得不承认,日后勤加练嗓,必将成为名角。师父常连奎也不知不觉对于震田的关注要多余其他的徒弟。师兄弟们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吊嗓子,练武,而于震田则四点就起床。这一练就是十二个小时,从早四点到下午四点。之后,师父会领着他们到戏院舞台上演出,没有资格出台唱戏的就跟着帮把手,顺便看着学着那些登台的师兄们。就这样,从下午四点一直唱到晚上十二点才回戏班。回来的路上,师兄弟们排成一列,因为困乏,都是闭着眼走路,有的甚至能站着就睡着了。五行八作样样苦,学戏更是苦上苦。有人说,三年能出一个状元,三年却难出一位名角。那时的名角必须先有本事,才能有人喜欢,有人喜欢才能有人捧,而不像现在的所谓艺人,先由人捧起来,人一红,名利双收,回头一看,啥本事没有,只剩下脸蛋和躯壳。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5)

戏剧演员

对于唱戏之人,十四五岁可以说是一个鬼门关。因为,这正是青春期变声的时候。京剧专业演员如果在青春期变声的过程中没有过渡好,嗓子就废了,将再也不能唱戏。如果还想在戏曲界混,那只能改行从事其他的工作,比如琴师、鼓师或改武行、丑行。那个时候把这种发生在京剧专业演员身上的不幸之事称为“倒仓”,普通人干脆就说嗓子坏了。发生这样的事情,注定一辈子都是傍角,演不了大角儿。虽说戏台之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但哪个演员的梦想不是想演大角儿。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过去京剧对演员的挑剔极其严格,从外在的相貌、身材、勤奋到内在的聪明悟性,再到可以磨炼完善的嗓音,少了哪一样都很难实现自己站在舞台上的大角梦想。于震田的师兄,有的就在十四五岁时倒仓,坏了嗓子,不得不选择一辈子跑龙套,而有的师兄因为个子矮只能演三花脸,演不了大角,只能是傍角儿。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6)

师徒二人

老天似乎对于震田是眷顾的,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没有出现倒仓,没有变声,不论春夏秋冬,坚持吊嗓子。师父常连奎对徒弟于震田将来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戏班平常是不让学员回家的,春夏秋冬,每年只放一次假,过去称之为“封箱”。但常连奎居然把于震田每年唯一一次回家机会也给剥夺了。因为,他要在这期间单独教授于震田。此时的戏班也只有他两人,虽为师徒,却亲如父子。师父全心全意地传授,徒弟全力以赴地学习。虽说五行八作需要三年一节出师,学戏则需坐上“七年大狱”,但于震田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即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轻车熟路地表演。三年后,十八岁的于震田,即在当时的京师小有名气了。师父常连奎无比欣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师兄弟们对其羡慕不已,佩服至极。于震田也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尽甘来的人生。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7)

戏剧演员

名利双收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有了名,绝对不愁利,名越大,利越多。名利往往能冲昏一个人的头脑,但对于田震来说,名再大,利再多,他最专注的依然是如何唱好戏。为了每场戏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于震田都会在演出之前泡澡,以便在泡澡的时候,把自己的嗓子音带,腿和脚都活动开。同时,于震田还要求自己和傍角要在演出时保持三白(干净):护领要白、水袖要白、靴子底要白。在演出前,他还要先到舞台上看看,亲自检查天幕、围桌、椅布,保证整个布置万无一失。于震田对京剧的执着、仔细、认真,也让他的演出越来越精彩,得到京师百姓的交口称赞。师父常连奎选择在幕后支持徒弟于震田,因为,他知道徒弟已经超过了自己。师徒俩在私底下,相互切磋,但在大舞台上,徒弟于震田压轴唱戏。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8)

戏剧演员

于震田能出名,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与师父的谆谆教导,当然还有当时一些特殊人的欣赏。其中,就有德恒钱铺的东家李茂才。只要李家有堂会,总会请于震田去压轴唱戏。李家为此花了三万两白银建了一个在当时京师数一数二的戏台。于震田在这样的舞台上唱戏,可谓相得益彰,增光增色。李茂才的二姨太太有了孩子,自然不用多说,孩子的三天、百日、周岁三场堂会都少不了于震田压轴。然而,就在孩子周岁的堂会上,于震田遇到了一位名叫苏凤玲的姑娘。姑娘二十岁,与当时的于震田同岁。苏凤玲早就听说过于震田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所以,在听完堂会之后,苏凤玲迫不及待地跑到后台,看到了于震田卸妆后的真容。就因为这一眼,两人以后有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于震田的灾难也随之而来,师父怕徒弟惨遭陷害,故意瞒着于震田承担了后果。

师傅教训徒弟的故事讲述(故事徒弟惹下大祸)(9)

京剧演员

然而,常连奎怎么也不会想到对方会用这样的毒招,居然让他从此哑声,不能再唱戏。对方的毒招,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人先是咳嗽,随后咳血,最后哑声。常连奎知道徒弟于震田留在京师,早晚会被对方用此招弄坏嗓子。于是,常连奎给徒弟于震田指了两条路:一是留在京师,但一定要与苏凤玲彻底断绝关系,并退出舞台不再唱戏;二是,远走上海滩找到靠山方可继续唱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