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难,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和那几年的孩子不一样,不懂事、不好管。

情况真是如此吗?我们大人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我们自己做好了吗?我们有没有尽到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的机会,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白白错失了。

因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且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爱孩子,就要给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也是今天吃饭的时候,看到家人的一个举动,突然想到的:

老公吃饭,把饭粒掉在地上了,也没理,吃完饭起身就走了,还是没理,板凳也没有归回原位。

当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孩子了,他/她看到这一幕,会怎样呢?

后来又回顾了一下平时亲戚朋友家的情况,决定写一篇关于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希望以后自己能用到,也算是提前做教育孩子的功课吧!当然也特别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大家怕用的时候找不到,记得先保存哦!

生活习惯篇

吃饭时候不看手机

现代人手机不离手,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抱着手机,网上曾有人调侃说:手机是我的第二个老婆!

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代人的"手机病"有多严重,中毒至深啊!

餐桌上常出现的这个画面我们应该不陌生:

妈妈教育孩子:"吃饭不许看电视"!

爸爸却在那儿王者荣耀/吃鸡玩儿的正嗨!

孩子说:"爸爸能玩手机、玩游戏,我为什么不能看电视?"

父母一边用行动给孩子做反面教材,一边用言语要求孩子实施正面行为。孩子到底该怎么选,其实也挺为难。

父母教育孩子的立场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派。

孩子学习的时候不看手机

孩子晚上做作业学习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在干什么呢?

玩手机刷视频?干家务活儿?打游戏?唠家常?也在看书学习?

我从周围的亲戚朋友,平时的聊天中也了解过一些,算个小范围调查吧,一多半家长在玩手机,一部分干家务,只有极个别也陪孩子读书。

孩子在学习,大人们在热火朝天的刷视频、聊天,孩子能安安心心地学习吗?

说不定孩子心想,我快点写完作业,也能出去参与一下,这个快可能就不保证质量了。

所以,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折射出了家长的一些问题。

大家试着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温馨的灯光下,一家三口围着桌子,不是吃饭,而且学习。孩子做作业,妈妈读书,爸爸练书法,这样的画面想一想都觉得幸福!

父母如何做才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能给孩子树立的13个榜样(1)

一家人步调一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才是家该有的样子。

作家梁晓声曾说:"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父母共同承担家务

家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居所,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付出,共同经营。

父母要以实际行动教给孩子什么是家庭责任。

倘若一个家里,爸爸基本不干活,所有得家务都归妈妈干,那么无形中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认识:

男孩会认为,家务活就该女的干,男的不干家务,爸爸就是这样的。

女孩会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任劳任怨干家务,干好家务是女人的本职。

这样,无意间就会把孩子的思想带偏。男孩可能不懂得承担家庭责任,不懂经营好家庭。女孩则会认为,女人的价值就是家务活。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家是,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吃饭不挑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饭菜上桌以后,不要挑三拣四,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一来是对做饭人的不尊重,辛辛苦苦忙活一场,还被人挑毛病,确实会不高兴。

如果想给出建议,可以委婉地表达,比如,这个菜如果再加点辣椒,味道就更棒了!这样可能,会让人比较好接受,委婉地提出意见,也是一种尊重。

二来,孩子也会学着挑食,今天不吃这个,明天不吃那个,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吃完饭把自己跟前的饭菜残渣收拾好

家里的每个成员吃完饭都应该把自己制造的饭菜垃圾:鸡蛋皮、骨头、饭粒等扔到垃圾桶或者统一的地方。

好习惯都是从日常的小细节中养成的。

不浪费粮食

"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背得滚瓜烂熟,不付诸实践还是没有多大意义!

吃多少饭盛多少饭,吃完再盛,不知道吃多少,可以先少盛点。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不要养成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父母如何做才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能给孩子树立的13个榜样(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盛满亿万人的饭碗,梦想有一天能在禾下乘凉" ——袁隆平

让孩子们记住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珍惜粮食!

不说脏话

夫妻吵架,脏话对骂;

平时朋友之间打电话说粗话;

打游戏,骂脏话;

看到自己看不惯的行为,爆粗口,

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会悄无声息地教坏孩子。

节约水、电,家用品等

平时注意及时关灯、关水,家里日用品也要勤俭节约。

既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侧面又能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好习惯受益终生!

品德培养篇

大人背后议论孩子的话,不要让孩子听到

不要把婆媳,妯娌之间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对着孩子说,但凡说这些的时候,都是负面影响的,无形中会影响孩子和长辈、亲戚之间的亲疏关系,不利于亲情的培养。

讨论同事家谁有钱,谁没钱或者议论孩子同学的家长,也要注意点,不要让孩子听到。

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同学关系,严重点还会把大人们的复杂人际关系传给孩子,让孩子在本该天真无邪的年龄变得势力、功利。

前段时间由靳东主要的电视剧《底线》里面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家长之间相互议论孩子同学的家长,被孩子们听去了,好几个同学孤立一个同学,导致被孤立的同学产生心理问题,最后闹得要打官司。

虽然最终圆满解决,但是也给大人们敲了一个警钟!

作为成年人也应该少议论别人的家长里短,毕竟谁也不容易,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评判他人。

不相互抱怨,给孩子传递焦虑等不良情绪

遇到事情的时候,夫妻两不要相互抱怨,互相指责,要冷静下来,分析、解决,勇敢面对问题。

如果大人整天吵吵闹闹,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负面情绪,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大人自己也要学着调节情绪,要教会孩子怎么面对挫折,解决困难。

孝顺父母长辈

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不是嘴上说一说,也不是背背三字经就完事儿了。

一对夫妻最起码要孝顺两对父母,那么应该怎么给孩子树立榜样:

和父母说话和和气气,耐心点;

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没时间也打电话、发视频,多关心关心父母;

回家多帮父母干点活儿,不要回去一家人坐着玩手机,看电视,让老人自己在厨房忙活……

父母如何做才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能给孩子树立的13个榜样(3)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孝道,都是父母给孩子上课的好场所,好课题,就看我们用心不用心,用心天下无难事!

懂得感恩

家庭也要讲究仪式感,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在特殊的节日里,给配偶、父母、朋友打了电话,问候一下。

或者疫情之下,每天辛苦为我们做核酸的医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都值得我们说一句感谢、道一声辛苦!

这难道不是现成的感恩教育课吗?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更生动的题材了。

感恩我们生命中遇到某个人、某些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父母是怀有感恩之心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会不懂得感恩呢?

常怀感恩心,生活乐悠悠!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家人之间,也要尽力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

老婆,给我削个苹果,给我把垃圾桶拿来,给我倒杯水……

夫妻之间,这些事情,偶然为之,可能本来也正常,但是,如果经常这样,而且是孩子在的时候,孩子就会学会,可不要小瞧孩子们的模仿能力!

大人应该引导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会孩子自力更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觉很好!会很有成就感!

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好的教育案例,我们都错过了。

如果父母能把这些做到、做好,那么我们的父母也是相当优秀的父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懂得感恩、积极乐观、善于学习、乐于孝顺、敢于承担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不就是我们父母所期盼的吗?他/她们离我们远吗?不远!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托尔斯泰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办法。”

你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经验,欢迎评论区一起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