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关于帝王的传奇故事中,清末帝溥仪堪称极为特殊的一位。用溥仪在自述中的说法,溥仪一生做了四次皇帝,只有第四次做“集体皇帝”,才算真正做回了自己。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1)

溥仪的一生

溥仪一生四次做皇帝,究竟这四次皇帝都是怎么做的呢?

前三次皇帝人生:溥仪,从摆设到棋子,再到傀儡,从来都没有做过自己!

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又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2)

清末帝溥仪

溥仪第一次做皇帝:上台下台,一切都在懵懂中度过

溥仪一生下来,原本按照大清祖制,皇帝之位是跟他无缘的,可溥仪的人生又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三岁的时候,他竟然自自然然,在毫无纷争的情况下坐上了大清国的皇帝宝座。

一个三岁的娃娃,他爹也不是皇帝,溥仪为何会这么侥幸?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注定了溥仪出生的时空岁月,他的一生经历和历代封建王朝的帝王都不会太一样。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3)

幼年溥仪

前任帝君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又是慈禧太后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太后不但特意将其指婚给摄政王载沣,而且还将他们生的儿子溥仪养在宫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病重去世,慈禧太后不但将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载淳,同时,还让溥仪兼承光绪皇帝之祧,一人挑了两房。就这样,溥仪“名正言顺”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下继承了皇统

于是,溥仪很侥幸地成了大清国光绪皇帝之后的继任者。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可以说,溥仪的这个皇帝位的获得,即没有经过康熙时期残酷的“九子夺嫡”事件,更没有走雍正之后神秘的“正大光明”扁“秘密立储”规则,一切得之,全靠运气,丝毫没费吹灰之力。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4)

溥仪

然而,就连溥仪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天下的便宜果然不是好捡的,特别是他的这个皇帝之位,表面看似十分荣耀,到后来的人生,他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副捆着他透不过气来的“枷锁”!不但从此没了自己的人生和自由,只有满满的辛酸,而且还给自己打上了历史永远洗涮不掉的“亡国之君”的名号。

因为谁人不知,历史上的溥仪,他不但是大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而且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任皇帝。当然,这样的人生,在腐朽没落,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幼年登基的溥仪他的人生并不能自己作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逝,溥仪登基继承大统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下午2时左右),在溥仪刚登上帝位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又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而此时,正是三岁的溥仪登上帝位的第二天!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5)

慈禧太后

临终前,慈禧曾留下这样的训言: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由此来看,慈禧还是知道一些历史的规则和教训,可唯独她却无法预测自己的身后事,以及没有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让一个年仅三岁的幼儿溥仪坐上皇帝宝座,他能处理国家大事吗?而且还是在各种社会矛盾累积到极点,以及内忧外患并存,甚至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时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代。

溥仪的继位,从这一点来说,慈禧太后的身后安排,实际是极其不明智的。慈禧太后,她想到了女人不可干预国政,太监不可专权,却为何唯独没有想到三岁的幼儿不能主持国政,以及带领中华民族驱除鞑虏?这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在溥仪登基三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在清廷内部各派势力的较量下,年幼的皇帝指挥不动军队,纵然下了《罪己诏》也没用。这时候,袁世凯借机总揽大权,不仅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又用各种优待条件为诱饵,要求溥仪退位。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了皇帝《退位诏书》。

至此,溥仪匆匆结束了自己第一次做皇帝的历程,前前后后也就三年时间而已。

溥仪第二次做皇帝:如过家家般,前后匆匆忙忙只有10天

接着,溥仪第二次做皇帝的时候,那是在1917年的张勋复辟,而这一次,溥仪也仅是坐了10天皇帝就被赶下台。而且,在这次复辟帝位期间,还曾有1架共和飞机于紫禁城上空投下一枚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内东六宫的延禧宫,所幸当时的破坏属于轻度,这次轰炸,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6)

张勋复辟

因此,这对于溥仪来说,不难想象,从重新即位皇帝到被迫退位,不但时间极短,内心所留下伤痕的烙印也不浅。

溥仪第三次做皇帝:鲜花铺设的陷阱,从帝王到囚徒的落差

后来,又到了1932年,溥仪又邂逅了一次做皇帝的机会,但这一次,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尽管,对于这次做皇帝,一开始看似日本人对他大力支持和极为尊敬,可到了后来,溥仪才发现,原来这才是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陷阱,简直如进了囚笼,在溥仪的身边,伪满洲国的禁卫队都早被日本关东军收买,溥仪想逃跑,可结果,每次的逃亡计划都被告密以失败告终。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7)

溥仪

直到后来,还是苏联人将他带了出来,人生命运才算有了转折,并因此开启了一番自我反省式的人生改造……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8)

溥仪

整体而言,回顾溥仪人生前三次做皇帝的经历,每次,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都是在任人摆布下如同演戏一般走着过场,从来都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

第四次皇帝人生:溥仪,没了帝王的冠冕,却找回心中的自由王国!

当然,后来的溥仪也算比较幸运的,就是他后来在新中国的思想改造下,内心彻底觉悟,并获得特赦,而且拥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溥仪仗着这个身份,还参加了民主选举投票。对于此种体验,用溥仪的原话来说,他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第四次做皇帝,叫做“集体皇帝”。对能够自由参加民主选举的真实感悟溥仪如是描述:

“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由此可见,溥仪对他人生第四次做皇帝,而且是和大家一起做“集体皇帝”,这样机会的拥有,是他整个人生都从未有过的开心。尽管,民主选举投票在一般人看来再正常不过。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9)

毛主席与溥仪

溥仪在获得合法公民身份以后,他的觉悟提高了,总算好好的做回了自己,拥有人生绝对的自由和快乐!

在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溥仪还会写写书,其中有本书名叫做《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毫无自由的“末代帝王“到我国自由公民的人生转变。其中,还记载了这么一桩有趣的事:

一次,晚年的溥仪去理发店剪头发,他刚坐到理发店的椅子上,就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他问理发的师傅,旁边位子上嗡嗡作响的是什么东西呢?

理发师傅告诉他,那是吹风机。

从小在皇宫长大,后来在傀儡政权的禁锢中成长,然后又很长一段人生在监狱中接受改造的溥仪,尽管此前,他一生有三次被人扶上皇帝的宝座,但对于市井乡民来说并不算陌生的吹风机,可对溥仪这样有着如此特殊经历的人来说,显然他是不曾见过,也十分好奇的。

当他听完理发师傅的介绍,紧接着又问出了一句:

“先吹风还是先理发?”

此言一出,理发师傅和在场的人个个都被他逗乐了,不禁捧腹大笑!这时,理发师傅笑着不解地问溥仪:“你没理过发吗?”

当然,至于当时的人们知不知道溥仪就是曾经的末代皇帝,但大家当时一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吧。而对于溥仪来说,显然,尽管略显无知,但他内心还是满心欢喜的。

至少,溥仪他可以自由行走,可以自由和大众交流,还可以在自由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深入民间生活,学到不少曾经在深宫中,以及伪满洲的禁锢中永远不可能知晓的生活常识。至少,他这个过时的末代皇帝,也总算跟上了时代步伐,没有被历史彻底淘汰。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溥仪3岁登基4次为帝)(10)

溥仪

结语:

溥仪的一生,做皇帝的次数真不少,而唯独最后一次,做了“集体皇帝”,拥有合法公民身份的溥仪,虽然看似身份普通,摘去昔日帝王的冠冕,但他的感觉,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舒畅,并找回了自己心中真正的自由王国。否则,如果不然,他这个末代皇帝的一生,都将与委屈和辛酸相伴而过了。当时,这在外国人看来,以溥仪这样的身份,能够在新中国得到如此善待,和生活得如此自由自在,无不觉得是一种奇迹!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