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见过一个言论:在认知范围之内、在能够预测的确定性的世界里,你需要一张足以带你走向未知的“地图”,比如那些被验证被确知且被深度理解的事实、工具、方法;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在人们的认知范围之外,你需要“罗盘“ - 那些亘古不变的原理、定理,对核心本质的理解、以及借助基本原理能够推导出新方法的能力使用“罗盘”的能力,是个人足以长期受益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罗盘使用指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罗盘使用指南(使用知识罗盘的能力)

罗盘使用指南

曾经见过一个言论:在认知范围之内、在能够预测的确定性的世界里,你需要一张足以带你走向未知的“地图”,比如那些被验证被确知且被深度理解的事实、工具、方法;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在人们的认知范围之外,你需要“罗盘“ - 那些亘古不变的原理、定理,对核心本质的理解、以及借助基本原理能够推导出新方法的能力。使用“罗盘”的能力,是个人足以长期受益的能力。

未知的世界过于广博,要具备使用“罗盘”的能力,必须从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出发 – 学习和思考。但这两个词实在太大,今天我仅用三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好奇、勇气、包容。

好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童心未泯的人们经常体现出”好奇心“。“好奇“或者”好奇心“是一个人素质中非常底层的东西,我认为其介乎于”特质-Traits”和“人格-Personality”之间,常常被人与”潜力“关联在一起讨论。好奇心促使人们“持续体验、广泛观察、深度思考、激发创意”,是学习能力的圆满体现。

好奇心如果处于一个人的底层,是否完全无法通过后天努力获取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我们可以“表现得好奇“,通过”好奇“带来的正面成果,巩固个人的自我认知,将“好奇”作为一门学问一项技能加以修习,而后以具体行为的方式呈现出来。3点感想:

1. 广泛、持续地学习,形成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学越不懂”的背后,是对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广泛链接,发现了个人认知中的盲区

2. 明确个人的价值观,以“良知”为牵引,决定“正确行为的选择”。做正确的事,哪怕没有先例,也可以基于亘久不变的自然规律,做出正确的选择

3. 培养一种爱好,一种“骨灰级”的爱好。不是说你非得在这个领域玩到顶尖高手的级别,但是你得“爱”,爱到骨子里,穷究各种细节、并且不断地“玩”

勇气

勇气首先指的是对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样的事实的的坦诚接受,具体表现为“不耻360度问”尤其是“不耻上问”。

勇气还体现为出错的时候坦然承认,亡羊补牢的同时把防火的工作给做了,而不是纠结于个人的“面子“。

有勇气的人在说出个人观点时极其坦然,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只说“什么是正确的”而不评价“谁是正确的”。

包容

包容是对多样化观点的尊重和理解。说白了就是“听人把话说完”,而且真的“听懂了”,再直白一点,他人说话时“请闭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味着我们要敞开心扉了解他人的观点、多样化的输入,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全面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升华。

包容很难,这我知道。但请先做出“包容”的样子吧,当你耐心听完对方的话,并且真的理解对方以后,你会逐渐修炼出“Suspend Judgement”(延迟判断)的能力的。然后,就越来越顺。(这一点我自己都还在修炼中,但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