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孔子对女性的偏见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奠基人,孔子对待女性真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怎样的?

8月5日下午, 南阳著名文化学者张兼维应南阳梅溪沙书店邀请,进行了一场名为“品读孔子的女子观”的讲座,用幽默、另类的方式给大家解析了孔子被误读的女子观。

孔子与弟子讨论三种美人(张兼维趣解孔子的女子观)(1)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二十四次,其中有二十次指缺德的人。在这里孔子却将“小人”与“女子”联系在了一起,国人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但对这句话,历来读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三种说法较为温和。在坚持经典训解的基础上,认为这句话并无明显的倾向性。李贽的《四书评》在这句话的后面只注“想曾经历来。”今人李泽厚对这句话这样理解:“我认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对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这种心理性格特征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只是由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而已;应该说它是心理学的某些事实,并不必包含褒贬含义。”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南怀瑾。 这三种情况都将自己的结论归为不争的事实,缺乏系统的论证。

第四种情况多为各大期刊发表的文章,已有相对严密的论证。相同之处是论者们都站在了孔子尊重、颂扬女性的立场上,颠覆传统理解,并从文字、训诂的角度重新解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这句话。

当天,张兼维纵观古今,从人性、文化、社会性等诸方面解析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话的内涵。

张兼维首先解读了孔子口中“女子”、“小人”、“君子”的含义。他说,中国有10大圣人,他最推崇的有两个,一个是文圣孔子,另一个是医圣张仲景。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基础,提出了君子观;张仲景以治病、理法方药为基础建立中医医疗体系。 孔子讲的君子,是他理想的一种人格,与君子相对的小人,是指普通老百姓。上帝造女人,是为了让她表达情、美、爱、温暖、担当等美好情感,这些是女人的心性里面与生俱来的。女人与普通人,是社会大众最基本的层面,女人用生命养育着你,你的家庭;普通群众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功不可没。

女中奇人武则天,改变了世袭制,让平民百姓有机会参政,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启蒙运动,一些著名哲学家,如孟德斯鸠、卢梭、尼采等也提出了解放自我、自我实现的观念。近代以来,又出现了一位女侠秋瑾,拿皮衣换宝刀,投身革命,血洒疆场。这,也是君子,是大义的体现。

张兼维还用“统治者眼中的忠臣、奸臣说”辩证地趣解人性。他说,我们都喜欢忠臣,贬低奸臣。但是在皇帝,也就是统治者眼里,忠臣、奸臣是一样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有双重人格。一个是社会人,一个是个体人。忠臣做的是义,解决皇上社会人的事;奸臣解决的是皇上个体人的事。

而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其实是从探究心理、尊重人性出发而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圣人的情怀。要多听听孔子、老子、仲景、佛家心中的声音,不要听后人的片面解释。

张兼维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在中医药、汉画、篆刻、书法、诗赋、散文、摄影、朗诵、音乐等诸多领域有所涉猎,多才多艺,堪称南阳文化圈中奇人。当天的讲座后,他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戴望舒的一首《雨巷》,邀请古琴演奏家朱晓英伴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曾碧娟 通讯员 张晓征


编辑:郑丰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