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另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月22日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同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建平、感染科主任宁琴、急诊科ICU主任李树生对媒体宣布:经过病毒序列比对分析,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似乎每次病毒大爆发的时候,蝙蝠就会上一次热搜,为什么蝙蝠总会成为传播病毒的“罪魁祸首”呢?新型冠状病毒来源这个锅就真的该蝙蝠背吗?

蝙蝠会灭绝么(蝙蝠是飞行的毒库)(1)


蝙蝠是个大家族

如果问哺乳动物纲当中,种类最多的是哪个目?很多人都会猜到是鼠所在的啮齿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蝙蝠——学名翼手目动物,是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和蝙蝠正面接触过,但它们确实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有19科185属962种,除南北极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都有它们的影子。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但鼯鼠、袋鼯、鼯猴等只会滑翔。所有的蝙蝠都有视力,有些蝙蝠甚至眼睛瞪得像铜铃,可以像猫头鹰一样在黑夜中看清东西。蝙蝠还有个别的动物没有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吃——其他目的动物,如食肉目、灵长目、奇蹄目等,至少大部分成员的食性差不多。但是,即使是蝙蝠同一个科的成员,其食性却都不同。例如小蝙蝠亚目的叶口蝠科,其中就包含了食虫、食肉、食果、食花蜜甚至吸血的蝙蝠,除了上述的五种食性,少数蝙蝠还会在掠过水面捕鱼吃,妥妥的生存小能手。


蝙蝠和病毒的攻防战

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狂犬病毒等。那为什么病毒总是偏爱蝙蝠呢?这就要从一个优秀病毒的自我修养开始说起了。

蝙蝠会灭绝么(蝙蝠是飞行的毒库)(2)

病毒是一种靠入侵细胞为生的非细胞生物,而且病毒很挑食,通常一种病毒只会入侵一类宿主,而动物、植物、细菌都会染上不同的病毒;即便同为动物,鸟类病毒很难传染给其他哺乳动物,禽流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子了。作为一种寄生生物,病毒的最佳生存策略是“传染性强且致死率低”,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复制自己,毕竟宿主死了自己也就断粮了,只能坐以待毙。而蝙蝠的身体恰恰提供了病毒实现自己毒生目标的乐园。

首先蝙蝠是群居动物,一窝至少有一百个,墨西哥无尾蝠每平米个体数量可达3000多只,一个洞穴可以住下数百万只蝙蝠。再加上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不论吃肉吃素,都有机会大范围游荡,就更有机会传染到其他动物的身上了。

蝙蝠会灭绝么(蝙蝠是飞行的毒库)(3)

图为冠状病毒

第二个特点是致死率低(“带毒不死”),也在蝙蝠身上得到体现。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蝙蝠成了哺乳动物中唯一的空军,这让他们的运动功率必须远大于其他陆地动物,而且,蝙蝠是会变温的,某些蝙蝠在休息时体温可以保持在10度以下,而在飞行过程中体温可以升到40度,相当于人类的发烧状态,这种恶劣的体内温度可以让大部分病原体失去活性。另外,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超强的核酸错配修复系统,能够修复自身细胞损伤,病毒一边进攻,蝙蝠的肉体一边重建,所以野外的蝙蝠很少病死;其次,蝙蝠能够作为烈性病毒的宿主,跟其天然免疫系统DNA感受器 STING蛋白有关,蝙蝠STING基因S358位点突变导致干扰素激活减弱,从而避免过度的DNA-干扰素通路激活带来的免疫损伤。有了这些能力,蝙蝠作为一种小动物,却不像体型类似的老鼠那么短命(只能活两三年),寿命可以活到40岁,甚至到35岁还没有衰老迹象。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掌握了蝙蝠长寿的本领,可以把人类寿命延长到240岁。但是,蝙蝠的免疫系统并不能完全杀死病毒,为了适应细胞重建,蝙蝠的细胞核就要经常给细胞器下指令,让它产生新的蛋白质,因此蝙蝠细胞里常常含有游离的基因片段,这让很多病毒的DNA进入蝙蝠细胞后显得见怪不怪,提供了一个潜伏的温床。

所以说,不是蝙蝠本身故意要携带大量病毒,而是蝙蝠有能力做到多次“带毒不死”,而其他动物染上一次病毒就死翘翘了,根本没机会当传染源。蝙蝠在自然界的天敌不多,除了猫头鹰和某些住在蝙蝠洞里的蛇之外,大部分动物想吃蝙蝠并不容易,可是万万没想到,蝙蝠会被人类端上餐桌。值得注意的是,携带病毒较多的蝙蝠通常飞行能力较弱,更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将蝙蝠捕捉来作为食物,那些坚强的病毒才有机会感染人类。


不可或缺的“蝙蝠侠”

很多人认为既然蝙蝠是有害的动物,会通过吸血来传播病毒,那能不能像当初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那样将蝙蝠尽可能赶尽杀绝呢?当然不能!

实际上,962种蝙蝠中,只有3种是吸血的,而且人血并不是它们的主食,所以蝙蝠咬人并不是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蝙蝠更多的是消灭那些真正吸人血的蚊虫和农业害虫,仅仅在美国就节约了37亿美金的除虫预算,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很多蝙蝠还会传播花粉,东南亚的榴莲的唯一授粉者就是一种蝙蝠,其他植物如桃子、香蕉、龙舌兰都要靠蝙蝠传粉,还有很多水果需要通过吃水果的蝙蝠传播种子。即便是吸血蝙蝠,它唾液中的抗凝血酶也是珍贵的药材。

另外,虽然蝙蝠容易传播病毒,但并不是每只蝙蝠都携带多种病毒。以狂犬病毒为例,只有小于0.5%的蝙蝠携带它,所以把蝙蝠进行种族灭绝也不科学。因此,保护蝙蝠,不把它们作为食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