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静文

端午节吃的草(端午节的桑葚子)(1)

大明湖北极阁东侧有几颗高大的桑树。

因为疫情已经好久没有进大明湖了,今天从这里路过时发现树下落满了紫黑色的桑果。有位年轻的父亲领着小女儿正在那里欢笑着捡拾,还有几只鸽子和麻雀也蹦蹦跳跳的抢食着。我也禁不住手痒,弯腰捡拾了几粒。

桑果是桑树的果实,俗称叫桑葚子。

虽然捡桑葚子是个很有趣的事情。但是穿浅色衣服干这事儿是真的不妥当。因为树上的桑葚子不知道那一会儿掉下来砸到你的身上,衣服上便染上一层紫红色,是很难洗掉的。

熟透了的桑果是很娇嫩的,从高高的树上掉在地下大多就摔坏了,但总算还有一小部分保存完好。这时的桑果是最好吃的时候,又软又甜,还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但是熟透了的桑果很难保存,现在集市上也有卖桑果的,我估计那是在果子七八分熟的时候摘下来的。这种半熟的桑果的味道,和那种自然成熟的香甜实在无法相比。

又小又黑其貌不扬的桑葚子,好像还是一味中药。有什么功效不太清楚,但是治孩子们的馋病还是蛮有效的。

自己并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十几岁的时候学校也曾偶尔组织去农村参加半天劳动,那会儿叫“学农〞。记得有一次是去学插秧,但是我不敢下水田,因为那水田里有蚂蝗,那家伙钉在腿上拔都拔不出来,真是够吓人的。感谢那会儿老师对我们并不做强求…。

村里有养蚕的人,所以村外还有一片桑树林子。因为养蚕而种的桑树是一种矮化的品种,村里的农民伯伯们总是很大方的给我们说:去吧随便吃,桑果很甜的。结果同学们吃的双手和嘴唇都是紫红色的,相互看看都禁不住哈哈大笑。

现在想来市场上卖的桑果,大概就是这种矮化的桑树结的果子。否则都像大明湖公园里这种足足有十几米高的桑树,想摘桑果只能“望树兴叹”了。

好像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说的意思就是,自家的房前不能栽桑树。大概因为“桑〞与“丧〞同音,有不吉利的意思。我估摸着这是北方农村的说法,南方地区以养蚕为主的农村,不栽桑树,蚕宝宝们吃什么呢?

数千年前《诗经》上就有:

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这里的“桑”“梓”就是桑树和梓树。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能力极强的桑树和生长快速的梓树都是生命之树,人们将它们视为灵木。

也就有了“桑梓之地”代指故乡的说法。

现在城市的人们住在高楼上,试想一下:高楼下的小树林里种着一片桑树,端午时光,一群孩子爬在树上摘着桑葚子,一边往嘴里边塞着,该是多么快乐的光景啊。

我们这些住在高楼上的人啊。

我们的故乡呢?

端午节吃的草(端午节的桑葚子)(2)

端午节吃的草(端午节的桑葚子)(3)

壹点号 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