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得之坦然失之释然(菜根谭有意者反远)(1)

一、

人生最可笑的地方,就是拿自己的自作聪明和狡诈手段,企图主导这个世界的事态变化,总以为自己能占尽便宜,得遍机巧,但是却不知自己的拙劣演技,在这个世界如同小丑跳梁一般幼稚可笑。

人的智商相比于天道的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本质,就如同一个人与天地相比一样,连尘埃都不及,而自作聪明的意义又在哪里。

屈原对国家尽忠尽责,但是因为遭受小人谗言诽谤而被放逐三年,导致他与楚王离心离德。

当屈原心烦意乱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就去拜见太卜,希望用求签问卦的方式来得到内心的答案,并且宣泄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感。

屈原问太卜:“我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还是需要四处巴结来摆脱穷困呢?我是需要勤于耕作,勤劳除草,还是要结交权贵来成就名声呢?我是用直言不讳的方式使自己遭受危险,还是流于世俗与富人结交而苟且偷生呢?我是超然隐居来保全自己本性,还是阿谀奉承来巴结他人呢?这些选择哪个是好,哪个是坏,我应该怎么去做,如今世道浑浊不清,谗言献媚的人嚣张跋扈,贤良的人却默默无闻,我如该如何去做?

这个时候太卜放下占卜的龟壳,就对屈原说道: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菜根谭得之坦然失之释然(菜根谭有意者反远)(2)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尺有所短的时候,寸有所长的时候,事物都有不足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无法明了的时候,即便是打卦占卜也有难以预料的事情,神灵也有无法洞察的时候,您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实行自己的心愿吧,占卜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当一个清正耿直的人因为自己的耿直而遭受阻挠和挫折的时候,一定会在自我心里产生疑惑,或者是内心动摇,因为不知道是该坚持自己的清正好,还是趋炎附势,流于世俗来的安稳一些。

就像屈原的疑惑一样,因为小人被陷害导致被放逐三年,这三年不被君王信任,不被他人理解,所以他不禁要问自己的前途,问问究竟该如何去做,而太卜就对他说:“神灵占卜都有无法洞察和了解的时候,倒不如顺应自己的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人生。”

正如他所言,神灵都有无法顾及的地方,更何况是人的自作聪明呢,所以人的机巧永远不能顺应天道的运行规则。

连神明占卜都不一定能够解释的事情,你凭什么以为自己用狡诈就能获得利益呢?

菜根谭得之坦然失之释然(菜根谭有意者反远)(3)

二、

在这个清浊混淆的现实面前,流于世俗未必会换来真正好的结局,因为越是自作聪明,越是背离客观,当你坚持正直做问心无愧的事情时,或许会受到挫折,但是你怎么知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坏的呢,当下的挫折你怎么知道不是未来重生的机缘呢?

所有坏的事情都会换来好的结果,所以不如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良知,对得起良心,即便当下受挫,未来或许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既然这样,何必去自作聪明,将本就简单的世界故意弄得复杂,以彰显自己的机巧呢?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禅宗曰: 饥来吃饭倦来眠。 诗旨曰: 眼前景致口头语。 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处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禅宗有一句偈语说:“饥饿时吃饭,疲倦时睡眠”,《诗旨》之中说:“用口头语言表达眼前景致,这都是将极深哲理容纳在平淡语言之中”。可见最难的东西也要从简单处着手,刻意强求反而离真理更远,无心任其自然反而能够接近真理。

菜根谭得之坦然失之释然(菜根谭有意者反远)(4)

人的主观意识往往与客观相背离,所以一个人在主观的方向越用心,往往离真理越来越远,像那些用尽机巧之心,使尽狡诈手段的人一样,看似聪明,或许当下也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但是这样的行为反而越来越背离至理。

相反,一切顺应自然,放下阿谀奉承与圆滑世俗,以正直品性做问心无愧的事情,即便当下受挫,未来也许会有一个好的机缘。

因为简单反而更接近真理,不世故反而更合乎世故。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