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

之所以有名,就在于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都是属于“才貌双全”,而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曾谱写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1)

不过这段佳话的女主角,却很有可能是中了男主角设计的“局”……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个故事里存在很多疑点,咱们慢慢来讲。

疑点一、善于炒作的“网红”

司马相如,故事的男主角。

相传他年少有才,善于吟诗作赋,而且精通击剑,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据说长得还很英俊,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他还会玩音乐,还因此得到被当时的梁孝王亲自赠琴的礼遇。

应该说,司马相如的才艺是很有实力的,否则也不会被梁孝王如此器重;但是,关键是司马相如家里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2)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也就是说,孝王一死,司马相如就回家了,但是家中贫寒不说,还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技业。

由此猜想,司马相如之前在梁国,是被孝王供养的艺人,平日里的工作,差不多就只是填词唱赋,否则不会在梁王死后就没人待见、被迫回家。

其实司马相如曾经是有工作的,他曾经在汉景帝身边做侍卫;但这个工作他不喜欢,可巧汉景帝又不喜欢他的强项——弹唱,于是后来才辞官去了可以施展才艺的地方——梁国。

如同歌手,再喜欢唱歌,也得有出名、赚钱的机会才行,否则拿什么维持生活?

司马相如想起有一个朋友叫王吉、在临邛做县令,于是就赶往投奔(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倒了,小树也得靠一靠,总比没树、干晒着强)。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3)

具体王吉和司马相如的关系如何,无从考证,但是王吉对待司马相如的态度,就很有可疑之处。

这也是第一点可疑之处——“日往朝相如”!

堂堂县令,每天亲自去拜见司马相如,并且是每次都恭恭敬敬,如果只是好友,有这个必要吗?

假设这个王吉,是一位非常仰慕司马相如才情的人,那我想这事儿在历史上必定会作为一番佳话而有所记载,因为这恭敬的态度,不亚于刘备三顾茅庐的恭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偶像崇拜?也有可能,不过这也更增加了王吉为“偶像”作秀和造势的可能性。

这个只是猜测,我们还是以记载为准。记载说:王吉是佯装的恭敬(缪为恭敬),假装的!

不过,假不假没关系,目的达到了:司马相如因此在临邛成了名人。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4)

红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王吉要做的,就是在司马相如未来老丈人的宴席上,再让司马出一回风头。

疑点二、宴席上的“首秀”

卓王孙,临邛首屈一指的富豪,要开派对了。

富人嘛,有钱之后,总喜欢和当官的、有名的结交一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人脉和圈子广阔,如今大多也不例外。

邀请名单里,自然不能少了地方领导和当红明星,于是王吉和司马相如都在受邀之列。

所谓的“腕儿”,是不能随随便便就轻易出场的,所以一直到中午,司马相如也没有如约到场(假称患病)。

王吉呢?依旧做出对司马相如的无比恭敬:相如不来,我就不动筷子!

县太爷不动筷子,还怎么开席?卓王孙只好赶紧再派人去请司马相如。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5)

这个时候,王吉的表演又升级了:不行,得我亲自去请。

嗯…,前戏做足了,这次可以登场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司马相如,“雍容闲雅甚都”:车马随行、仪态优雅,神采逼人、英俊洒脱,加上之前王吉所渲染出来的神秘期待,一出场就惊艳了在座的所有人(一坐尽倾)。

疑点二:步行而来,神态优雅,这是得病之人的状态吗?

疑点三、有备而来

风头出尽,完事了?

没有,王吉的戏份还有最后一出没完成:当众邀歌。

酒过三巡,王吉开始说话了:“早就听说相如琴弹得好,何不趁兴、让大伙开开眼界呢?”

于是,到这份上了,司马相如也就不再推辞,接过王吉手下递上的琴,直接就弹了起来;不仅弹,还唱了两首在当时看来极为大胆、热烈,让在座宾客面红耳热的情歌……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6)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注:词中“孽尾”就有“交合”之意,“中夜相从”则暗指半夜相会甚至…,地球人都懂)

接下来的情节就不用说了,“才貌双绝”、守寡不久的卓文君,在屏风后听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和歌唱,深为所动,真就依照歌中的暗示,半夜就收拾东西私奔去了。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7)

这里最后一个疑点:据说《凤求凰》是专为卓文君所做;如果不是有所准备,司马相如真能当场就“现蒸热卖”、唱出这两首名作?

还有就是“见之不忘…,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刚到临邛不久,卓文君也是刚刚守寡不久,按说两人见面的机会并不大,应该只是互有仰慕。

即便是已经“见之不忘”,那不更是证明司马相如此番是有目的而来吗?既然“思之如狂”,为何还要在之前假装称病、不肯赴宴?

一切都证明,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局!

飞黄腾达、便欲弃糟糠

卓文君发现自己上当了!

当卓文君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抛弃亲情随着司马相如回到老家之后,她发现自己似乎有点上当:临邛时那个衣着光鲜的翩翩公子,家里却是“徒四壁立”、一无所有。

那又能怎样呢?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8)

跑也跑出来了,生米已成熟饭;不过好歹他还有张“小鲜肉”的脸、以及令人满意的才情,卓文君只好变卖了自己带出来的衣物、首饰等,以维持两人的生活,“嫁”鸡随鸡吧!(可悲的是,卓文君连“嫁”的程序都没有经过)

但是坐吃山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两人,终于在走投无路之后、由卓文君建议,回到了临邛开起了酒馆,创业了!

为什么又回到临邛开酒馆而不是别处?

老丈人卓王孙虽然已经发表过正式声明,断绝了和女儿的关系,但是两人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开酒馆,堂堂巨富的千金在家门口站柜台卖酒,这老脸自然挂不住;没办法,给钱、给人,只要别再给老子丢人现眼就行。

也是该司马相如走运,这边刚得了老丈人的巨额资助、步入富人行列,那边汉武帝登基,无意中看到了司马相如在之前的作品、大为赞赏,立即把他招到了京师任用。

真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此时的司马相如可谓是春风得意,就像是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春。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9)

但是对于卓文君来说,这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身处繁华的司马相如,“不可避免”地流连于脂粉堆里,甚至见异思迁、动了休妻的念头。

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

聪慧过人的卓文君见了,立即看出了丈夫信中的寓意:无意(亿)。一番悲痛之后,卓文君迅速给丈夫写了回信: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传说司马相如看了回信,心中羞愧难当,立即赶回家中与妻子团聚,并把她接到了京城。

如果你认为两人间的这段故事,在此刻可以以这样完美的结局画上句号,那就大错特错了…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虽然卓文君来到了丈夫身边,但是司马相如却并未从此收敛性情、一心一意的对待“糟糠之妻”,反而是依然如故,日日笙歌。

在司马相如50岁时(这时应该是卓文君面临“人老珠黄”地时候),终于忍不住要纳妾了:他看上了茂陵的一位年轻女子,急欲将其取回家中厮守。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10)

至此,卓文君才算看清了司马相如的面目,倍感悲戚和失望的她,写下了那首留传至今的催泪伤心之作——《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写完之后,还在上面附下了极为悲壮的最后两句:

锦水汤(shāng)汤(shāng)、与君长诀!

这时,应该说司马相如还算有一点羞耻之心,看到夫人如此伤心欲绝的表白,他也终于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但是,“与君长诀”却无法挽回:几年后,司马相如死于消渴症,孤身一人的卓文君也日益憔悴,在第二年深秋香消玉殒。

伴随着诸多疑点,这个被人广为颂扬的爱情传奇,满载着那个风华绝代的卓文君的哀怨和忧伤,自此落下了帷幕。

@蜗牛聊历史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加赞扬,是因为世人羡慕两人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和郎才女貌的绝妙佳缘;在那个时代里,这样的故事,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美满、幸福的无限向往。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评价(卓文君满怀憧憬来一场甜蜜私奔)(11)

但是,勇敢、可敬的,似乎只有卓文君,而非那个三心二意、深具心机的司马相如。

仔细品味两人结缘的过程,处处显露出司马相如的处心积虑;只是有一点没法确定:当初设局的时候,司马相如是单纯地为了“色”,还是已经算好了今后可以“财色兼收”,就不好说了。

如果司马相如真的是连以后的结局都算计到了,这个男人的心机可就是相当的可怕了…

#历史天窗##历史真相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