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大考?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1)

在评价《大考》这部电视剧的之前,我们就要搞明白“大考”这个含义,笔者理解的“大考”应该是由三层含义:

第一就是高中生们考入大学的高考,成年人事业上的考核,是关乎个人前途的“人生大考”;

第二就是社会中各个家庭夫妻、子女之间关系的的处理,这个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的缩影,是关乎家庭存续的“家族大考”;

第三则是疫情来临背景下,社会各界如何对待、处理突如其来的危机,是关乎社会以及国家整体安全的“社会大考”。

当我们理清了“大考”的整体主旨与含义时,就能够有区别的去看待《大考》的剧集表现是否合理,是否过于流水和程序化的表现。

二、表现如何?1.流水账与填充式叙述,人物标签化

《大考》在百度百科上的标签为都市、剧情、教育等标签,并且总剧集集数为二十二集。制定如此少的集数,并且每集只有不到四十分钟的正片内容,这加起来总共不到十五个小时时长,能否讲清楚剧情、塑造人物、解决问题,由于现在只播出五集,不好下评论。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2)

现在针对这五集的内容来评价:剧情流水账式的填充叙述

“万事开头难”,第一集的表现大致就是整部剧的缩影,足以看出整部电视剧的水平。

在剧中总共有五组学生与家庭出现,分别为:四中的学生田雯雯、周博文、吴家俊和一中的潘小宣、高铭宇,另外还有四中与一中的校长与班主任;

这些人物大多数都在第一集中出现,试问在短短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出现将近了十几个的人物,并初步进行人物形象的标签化如:周博文的好学、周母的勤劳能干、四中校长的善解人意、一中校长的严苛等。

第一集中的全篇叙事,全部围绕着时间与学生的视角展开,这就导致剧集中展现的事件如同账本上的流水账一样,一列一列的排序下去,剧情中间的衔接并不顺滑;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四中三小只的上学时,起床-吃饭-迟到-上课,如此长的叙述故事中,只能获取的信息是三人关系好、校长很好心,平平淡淡。况且四中校长不是很符合现实生活的大众形象,导致有点出戏。

第一集如此,后面的二三四五集更是如此,依旧是人物的逐渐亮相:周父与周母、田雯雯外出工作的父母、吴家俊父母的不合等;如实把这几集写成文章,那用文学上的评价就是是叙述不佳,通篇平铺直叙,没有感情波澜,也没有出彩的修辞,文字寡淡如水。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3)

我们拿相同题材的《小欢喜》来对比,在小欢喜的第一集中,主要人物没有乱哄哄的挤在一起,高中五小只也只是主要介绍了季洋洋和方一凡。

整体故事的叙事逻辑是按照“冲突与矛盾”开始的。一是校长与班主任在对待教学态度的矛盾,一者讲究鼓励、支持,一者讲究严肃、管理;二是方一凡与季洋洋之间口角、肢体上的冲突;三则是童文洁与方圆在对待孩子学习上的理念矛盾。

围绕着三次冲突与矛盾,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分别是学校内部对待学生教育态度、学生之间的关系、家庭中对待孩子学习与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可以说三次冲突就足以贯穿整部电视剧,当然小欢喜后续的发展也确实是围绕着这三次冲突进行展开。

而且冲突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棒的,工作与生活中强势却奈何不了儿子的童文洁、调皮却不顽固的方一凡等多元化的人物形象。

当然《大考》中也不难看出“冲突”的点:周父与儿子关于工作生活的矛盾、校长之间之间对待学生教育态度的冲突,疫情下各色人物的冲突;但是过于单一的、浅尝辄止的冲突与矛盾,其效果也是有限的。(不过只有五集,也不好太过武断的下决定)

“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成分,是故事的核心;流水式的叙述与填充式的内容,是不会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念头。

2、人物模板化,对比太过刻意

扁形人物是指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的人,扁平化的人物形象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例如警察在大众的印象中就是正义的化身,是罪恶的克星;老师就是教书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形象。

但随着艺术形象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人们审美的变化,扁平化、表现化的人物形象不仅过于平常,而且很难使观众产生共鸣,因为现代人中能够保持纯粹、赤子之心的太少了。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往往避免扁平化的现象,尽量使主要人物丰满、多面化。例如警察对罪恶毫不留情,但这不影响他可怜那些被胁迫的犯罪分子;教师对学生尽心尽力,但不影响他对学习好的学生更加留心。

在《大考》中就犯了许多扁平化人物形象的错误,并且刻意树立对比人物形象。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4)

周父好吃懒做,整天打游戏,不工作不注重个人形象,而周母则是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竭尽全力的照顾一家人,周博文则是起早贪黑的学习,帮家里干货,俨然一副一家之主的样子。

虽然周博文一家人是由现实人物依据,但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显然是不可只考虑少部分的意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通过对人们熟知的生活的再创造,提炼出深刻的教育意义。或者是给人以启迪;或者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者是表达人们惩恶向善的心理等等,用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试问节目组为何塑造一个这样的父亲、丈夫形象是何用意,展现劳动妇女的无私、伟大?体现孩子的性格成熟?警告诸位不要这般沉迷游戏?

错了!孩子的过早成熟是他的苦难,这不是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承受的痛苦!等到剧中的的周博文成年,父亲留给自己的阴影会影响他今后的婚姻生活。宣传妇女的伟大的劳动固然不错,但是这般拉一踩一,建立在负面男性的宣传是否合理?

周父的人物形象今后的转变肯定是疫情原因,假设没有疫情没有发生,或者疫情对于周家的影响不打,那周父就是纯纯来对比凸显妻子的平面工具人了。

另外对比形象太多了,显得太刻意了:一中与四中校长的态度对比、潘小宣与高铭宇家庭对比、学生学习的对比、疫情下普通人与公务人员的对比。

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但是过多的对比既显得刻意,又使得观众审美疲劳。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5)

这里再拿《小欢喜》进行比对:方一凡虽然调皮贪玩,但是他细心深知周围亲朋的变化;乔英子与林磊儿听话学习好,但也有叛逆爱玩的一面;方圆固然有点怕老婆,但也是深爱自己儿子...

这样的人物设置,观众就会觉得更有人情味,更现实一面。

在人物对比方面也是不刻意,这里我们拿对乔英子态度截然相反的乔卫东与宋倩来讲,乔卫东是女儿奴,乔英子无论是逃课、零食都去找他,甚至与学习无关的望远镜与乐高乔卫东都给买;而宋倩为了孩子学习,辞去工作,上课、做饭、试卷都是亲力亲为的。

如此相反的人物形象,乔卫东也会为了女儿上好大学,有更好的未来,与宋倩一起一起监督女儿学习,不同意孩子去南京上学;同样宋倩也会为了女儿放松心态,陪她去看电影、吃零食。

世上两片没有相同的树叶,同样也不会完全相反的树叶,生活中全是不刻意的对比,才显得显示的生活更加真实、美好。

3、元素太多,导致主线混乱

长话短说,我们就能看出整部电视剧是以学生为主要视角进行的,那从我们最开始对于“大考”的解读的话,优先级方面进行排序的话,肯定从主要的视角下高考>家庭>疫情,因为不管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学生孩子的要求就是学习为重。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6)

而现在播放的前五集中,关于学生学习、学校的画面只是出现了几幕的课堂和网课,至于家庭与疫情方面的剧情与画面是否过于压盖了真正主线?前五集只是开端,接下来的十七集能否完整处理好各条线?

《小欢喜》为何经典与受观众欢迎,因为它主要讲的是社会焦虑下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工作状态,而且主次分明,理得清明线与暗线的重要性。

《大考》中融合了贫富、疫情、留守儿童、二胎、学校态度、教师责任等太多太多的元素,而个别元素又需要考量,导致了主线混乱的情况。

这里引用豆瓣用户对于《大考》的评价:

电视剧开端带来的教育思考(如何评价电视剧大考)(7)

(侵删)

一味的在意正直(pinyin)考量,何尝不会成为苏联冷笑话中的“真理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剪辑、影视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