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亲自到鸿门谢罪,如果当时项羽再杀掉刘邦,势必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势必影响自己的威望,也没法向怀王交代。同时,刘邦的军队虽然不多,但若诸侯军队继续作壁上观,项刘火并窝里斗,双方都是十几万人,纵使项羽能胜,也将导致自己元气大伤;即使杀掉刘邦,其部队也不可能轻易就会被自己兼并。
当时,对于项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杀掉刘邦,而是赶紧利用自己的威势,抓稳时机,分封诸侯,剪除对手,获取众心,建立霸业。所以,项伯回营对项羽做工作汇报的时候,真正打动项羽的并不是刘邦于秦宫室、宝库、美女无所取,而是那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所引发的他对大局的全盘考虑。“项王许诺”,其实,鸿门宴的前夜,项羽就基本放弃了第二天要修理刘邦的意图。
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是他入关后所做的惟一正确的选择。正是这次项刘言和,才构成了项羽得以马上着手分封诸侯的基础,才是他得以称“西楚霸王”的基础。
项羽枉称霸主,起码在杀人这一项上,比刘邦差远了。刘项逐鹿,刘邦杀的英雄比项羽多得多,但他取了天下;天下也不以他为暴君。杀人容易,关键是什么时机杀,在哪里杀,让谁去杀,怎么杀,杀完以后跟大家如何解释。历史上,那些成为“明君”的强人或者流氓,都是善于掌握杀人火候的大师。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