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出生在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冯家原有钱人,在冯国璋的祖父冯丕振时,家境富裕,有地300亩。然而,冯国璋的父亲冯春棠,因科举落榜,精神失常,又因遭天灾,家道逐渐中落。

冯国璋有胞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大哥冯佩璋,常年经营戏班,奔波外乡;二哥冯蕴璋,自幼读书,被选为拔贡;老三冯琥璋,文庠生。

冯国璋自幼生得聪明乖巧,家人及乡邻都喜欢他,因为贫穷,他个子不高体型偏瘦,更显得一双小眼睛很机警灵活,嘴也很巧,能说会道的,见人很有礼貌,因此父母家人以及邻居都特别喜欢他。

待冯国璋长大一些,就非常喜欢听戏(这也与哥哥经营戏班子有关,有这个便利),他声音特别洪亮,人也有悟性,很快就能有模有样的唱几段,小孩子身体也灵活,学会了戏台上的翻跟斗,经常找个树枝当银枪,模仿戏台上的武将连翻跟斗加唱戏,成了孩子里的小明星。

冯母心高气傲,一门心思指着小儿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呢,怎么甘心家里出个戏子,于是呵斥一番,不许儿子再唱戏,翻跟斗。

冯国璋聪明乖巧,自然不会和母亲顶撞,满口答应了。

冯母不想让儿子和野小子们一起古月闹,于是把儿子送到了私塾,小小的冯国璋就启蒙了。

然而冯家日渐贫困,到他出生已是糠菜半年粮的光景了。因供给三个兄长上学赴考家资已尽,到他需就学时便捉襟见肘,无以为继了。

为供四儿子读书上学,父母毅然扒了砖房的砖卖了。

冯国璋在这种清贫家境中长大,便格外懂事听话,读书十分刻苦,每天都是早到校晚回家,尤其是午后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提前温功课。

冬天时,冯国璋连棉鞋也没有,脚冻裂了。他为了暖脚,在自己靠墙的书桌下面用土坯垒一个槽子,槽里装满麦秸,上课时就把脚伸到麦秸里去取暖。

当时教他的塾师有两位,一是刘秀才,因常穿长袍大褂,人称刘大褂子,另一位是本村的孙先生。

小孩启蒙,一开始就学《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等书,虽然简单一些,却也很枯燥,很多野惯了的孩子不能适应,然而冯国璋却对读书很有兴趣,而且一学就会,自从他入学,就长期霸占了第一名的位置,因此老师非常喜欢他。

他读书刻苦,成绩突出,很受先生钟爱,同学也敬重他,有的见他吃不饱饭,就常常带玉米饼子到学校给他吃,也有的把他请到家里去吃顿饱饭。

而冯国璋也是社交能力很强那种人,到人家家里也是乖巧可爱,很是讨喜,得罪人的话他从来不说,光说在理的话。

同学的父母也非常喜欢他,往往对儿子说:“冯国璋是个好孩子,你平时多和他玩儿,和他一块学稀。”

那时候的乡下孩子,下课后总要去砍柴以备家用,老师们也默许了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也早下课,给孩子们砍柴的时间。

孩子们贪玩是天性,砍柴的时候打闹,玩笑也是常有的,然而冯国璋非常的乖巧,他总是背着小背篓,尽快的捡一些柴火给家里用,然后就坐在树下读书。

两位老师也经常过来看孩子们砍柴,玩闹,自然也看到了树下苦读的冯国璋。

孙老师非常骄傲的对刘老师说:“冯国璋贫而好学,真是值得赞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咱们的学生冯国璋,群童嬉闹中静而求学,不亚于颜回啊。”

刘老师欣然同意:“我们自然比不上孔圣人,但是能教出冯国璋这样媲美颜回的贤才,死也瞑目了。”

“贤哉,国璋也!”

两位老师相视而笑。

随着年龄渐渐大了,冯囯璋的优秀也越发明显,他成了老师手下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们很喜欢他,觉得教书育人应该培养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冯囯璋就是这样的人才,好老师也渴望好学生啊,因为冯家贫困,老师担心自己相中的好苗子不能继续学业,因此老师减免了他的学费,而且隔三差五的去冯家送一些粮食,以维持冯家的生活。

而老师有时候会留在私塾里改作业,冯四也留下来读书,为的是蹭老师的油灯。

老师饿了就吃自己带的玉米饼子,扭头看着正在读书的好学卝生,少不得要掰一块给他。冯囯璋接过来表示感谢,然后吃的香甜,他嘴上抹蜜的说:“师徒如父子,老卝师对我的恩卝德,我永世不忘。”

老卝师听了感动,摸着他的头说:“你如此消瘦,老师看着也心疼啊。”

次曰,孙老卝师早上来的时候,给冯囯璋买了一个油炸果子,用芝麻烧饼夹起来美其名曰:“这叫蛤蟆吞蜜”囯璋你今天吃了这个,他曰必然蟾宫折桂,要当大官的。”

(据度酿说,蛤蟆屯蜜是驴肉火烧,不造对不对。)

冯囯璋一见好吃的,小眼睛放光,高兴万分的说:“谢谢老师,您比我q亲爹还好呢,今后我给您老人家养老。”

孙老师听了他的话,也很欣慰,笑着说:“今后为zhèng勿忘百姓,富贵不必加与乡里,人生道路漫长,你自己好自为之。”

(题外话,老冯也是说到做到的,后来发达了,年年给老师送养老钱。)

话说,冯国璋虽然被老师减免了学费,可是笔墨纸砚还是要买啊,家里没钱,冯国璋无奈之下就去戏班子拉二胡伴奏,以此赚钱,毕竟打算读书科举的,不能抛头露面的唱戏。

书院的老师吴振和白广川非常喜欢他,吴振更是把自己的妹妹凤姑酿许配给他。

待冯囯璋考上了北方最好的莲池书院,却是交不起学费了,无奈之下,冯囯璋只好像老丈人吴世昌借钱读书。

然而,更大的打击还是到来了,冯囯璋最终还是因为贫穷而退学,他的父亲也在潦倒中病逝。

兄弟四人没有钱埋葬老父,不得已只能把灵柩停在祠堂中,当时风雨交加,兄弟四人困坐一团,个个唉声叹气。

冯囯璋看着老父的灵柩,看着哥卝哥们沮丧万分的样子,顿时感到无卝能无力,感到自己的渺小,冯囯璋本性敏卝感矫情,一时间万种情绪涌上心头,他泪流满面。

冯囯璋站起来,走到祖卝宗灵前跪倒,看着列位先祖的牌位,大声说:“生养之恩,无以为报,如今老父病逝却无力埋葬,冯囯璋愧对老父。列祖列宗在上,冯囯璋立下誓言,总有富贵的那一日,今日匆忙葬父,他日一定要体面的迁葬父亲坟墓,以慰老父在天之灵!如违此誓,天诛地miè!”

他一字一句铿锵有力,三位哥卝哥震惊了,严肃的看着他。

冯囯璋起身,眼眸回转,扫了哥卝哥们一眼,目光中隐隐含着王坝之气,吓得三位哥哥腿软。

论起来,冯家虽然穷困,但是家庭氛围很好,冯囯璋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很宠爱他,因此他可以说是在家人的关爱下长大,而他本性乖卝巧,从来都是承欢膝下,对父母言听计从,而且经常哄父母开心,对哥卝哥们也是尊敬有加,从不顶撞。他在外面也是口碑很好,从来不惹事生非。

因此,在三位哥哥眼里,弟弟就是个文弱书生,没想到今曰坝气侧露,居然如此可怕!他们对视一眼,忽然觉得,家里的希望就在四弟身上了!

大哥说:“四弟你打算怎么办?”

冯囯璋大卝义凛然的说:“我要从军!效仿我们的祖卝宗冯胜大将军,做一个盖世留名,封爵三代的人上人!”

冯国璋从军去了,此后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九重天,最后当了代理大总统。

话说冯巩小时候遇到了特殊时期,于是回到了诗经村,小小年纪的他,居然也学会了拉二胡,并且以此为生。

这隔代遗传啊,杠杠的!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1)

冯国璋的拉二胡,没有照片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2)

莫名的隔代遗传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3)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4)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5)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6)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7)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8)

长相也是遗传了

冯巩怎么这么像冯国璋(原来冯国璋就会拉二胡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