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是我国北宋年间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篇佳作,他通过对于曾经看到的自己家乡的一个神童的遭遇告诫人们天赋异禀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学习始终是离不开后天的努力的。不然的话就会和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导致仲永平庸的原因不单单是他自己没有接触新知识和新想法的缘故,而且还和其财迷心窍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关联,他的父亲看到仲永无师自通,而且作的诗“文理皆有可观者”,于是就把仲永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拉着他到处去“表演”,不让他学习。
当我们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一个天才的泯灭。要不然的话,仲永或许是北宋史上一个有名的大文学家。无独有偶,在西方历史上也有着这样的一个天才,他在8岁之时就会8过语言,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但是他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他就是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和仲永的父亲不一样的是,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却有些偏执。仲永的父亲是为了钱,威廉·詹姆斯·席德斯的父亲对于席德思的教育或许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幼教理论。
他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才,他在出生后6个月就说出了第一个单词“Aluminum”,这是金属元素铝的英文单词。一般的孩子学习语言都在1岁到1岁半,席德思将这个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倍,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两个月后,席德思指出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一事实。
在他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席德思展现出了在语言上的惊人天赋,说是长大,其实也还没有超过10岁,但是他掌握了8过语言。在他两岁之时他开始自学拉丁文,3岁时开始学习中文和希腊文,4岁的他已经可以阅读《荷马史诗》和《高卢战争》了。
随后他将法语也纳入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如果说单单学习语言还不能说他是一个天才,只能说他是一个语言天才。在席德思6岁的时候塔他开始学习解剖学还有逻辑学,在7岁的时候就通过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考试,在他9岁的时候又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在众人看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哈佛席德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考上了,有时候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不公平。
不过哈佛考虑到他的年纪太小并没有立即答应席德思入学。但是这位天才的冲击性实在是太强,接下来他在10岁的时候指出了哈佛大学教授书稿的错误,于是在席德思11岁时正式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相对论是当时最为高深的理论,然而在席德思的面前也不过如此,他在哈佛大学的数学俱乐部里面讲解四维物体。在其16岁的时候,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学士的学位并顺利毕业。
不过事件的转折也开始出现,席德思毕业以后开始留校任教。但是他本人并不喜欢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比他还大的学生的欺负,这让席德斯有些恼火,于是在18岁的时候他放弃了攻读哈佛大学数学研究生,转而来到了法学院学习,最终法学也没能引起他的兴趣,在他21岁的时候又放弃了法学学位
无心学术的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社会运动,他加入了当时社会主义者May Day游行而被当局逮捕,这次的经历让席德斯更加声名大噪,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席德斯在庭审期间坚称自己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这个消息让席德斯的父母愤怒,他们觉得是席德斯的思想出了问题,并想要改造自己的儿子。而且还威胁他要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席德斯为了摆脱这种压迫开始独自生活,他放弃了自己曾经从事过的一切研究,只在体力劳动中消磨自己的精力,1944年席德斯突然中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很是让人惋惜。
当我们回顾席德斯的一生之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席德斯的父亲鲍里斯·席德斯,他是个犹太学者,也是个心理学家,他的幼教理论让他享誉全球,但是他为人十分的急躁,有着比较严重的强迫倾向。他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将儿子席德斯作为实验工具,他本人亲口承认席德斯出生之时智商并不算太高,而他能有那么高的学习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的训练方法,这么看来席德斯辉煌的一生其实早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