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1963年,初出茅庐的才旦卓玛通过“上海之春”,将《唱支山歌给党听》唱红全国。时隔58年,才旦卓玛一身藏族装扮亮相,再次在“上海之春”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传奇再现,她的嗓音依然清澈、高亢、嘹亮,现场掌声雷动。

5月10日晚,在才旦卓玛的歌声里,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落下帷幕。闭幕式上,“上海之春”组委会特别授予96岁高龄、75年党龄的指挥家曹鹏,84岁高龄、60年党龄的歌唱家才旦卓玛“特别荣誉奖”,以表彰和感谢他们为中国当代音乐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才旦卓玛今年几岁了(时隔58年才旦卓玛在)(1)

闭幕式上,“上海之春”组委会特别授予指挥家曹鹏、歌唱家才旦卓玛“特别荣誉奖”。

才旦卓玛画龙点睛,再唱一次山歌给党听

闭幕演出策划以“四史”为主线,以艺术语言诠释了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关系。

从《红旗颂》到《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延安颂》《红梅赞》《我的祖国》,音乐会上篇讲述了从建党到建国的光辉历程;从《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到《苗岭的早晨》,音乐会下篇描述了从改革开放到支援西部建设,直至全面脱贫、步入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音乐会在廖昌永领唱的《理想照耀中国》中落下帷幕。

前不久,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才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红色巡演,把《延安颂》唱到革命圣地宝塔山下,如今,他又把这首红色经典唱回了石库门。为了把这首诞生于1938年、声部不明确的红歌唱得声入人心,杨小勇特意选择了C调,“《延安颂》的旋律很动听,歌里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力量。延安是共产党的精神支柱,这首歌是歌颂延安的,要一直唱下去。”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节奏很欢快,你要把那种朝气、兴奋、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第一次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是1980年代初,唱歌剧出身的她认为,要想唱好这首歌,首先要对歌词有深入的理解,“每个字都有背后的故事!我希望唱得有情、有景、有人物、有情感,让观众有代入感,才能咂摸出味道。”

84岁高龄的才旦卓玛牵手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堪称当晚的“点睛之笔”。

1963年,初出茅庐的才旦卓玛通过“上海之春”,将《唱支山歌给党听》唱红全国。当时,她正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民族班求学。作为翻身解放的一名农奴女儿,歌里的字字句句都唱出了她的心声,她开始在恩师王品素的带领下学唱,并接受了朱践耳的指导。

“人家学一个小时,我不行,学了两个月,因为我的汉语不好,咬字都咬得不清。”从歌词、曲调到表演,老师对才旦卓玛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直到她真正吃透内容,因为心里有内容,才能真正唱出来。才旦卓玛鼓起勇气在“上海之春”演唱了此曲,经电台播放,很快流传全国。

“她对我们来说是偶像级的,只能遥遥地仰望。”当年,年龄尚幼的杨小勇就是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才旦卓玛的歌声,至今记忆犹新,“歌唱家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才能让人记住。从高腔到长调,才旦卓玛老师个性鲜明,做到了这一点!”

作曲家周湘林用一首新鲜出炉的管弦乐《鲜红的太阳》为音乐会压阵,和开篇的《红旗颂》首尾呼应。这首揉入了《东方红》的旋律、跌宕起伏的作品,也是上海音乐家协会为“上海之春”闭幕式特别委约的新作。

“太阳有着炙热的、旺盛的、蓬勃的生命力,我把鲜红的太阳比作中国共产党,希望它永远照耀中国的人民,引领中国的未来。”接到创作任务时,周湘林一度很忐忑,为了寻找灵感,他找了不计其数的初升太阳图,每天盯着看,“十多分钟的曲子,我写了三个月,一直不满意,因为音乐形象抓不住。终于有一天,心里舒服了,石头落下了,能过去了!”

才旦卓玛今年几岁了(时隔58年才旦卓玛在)(2)

才旦卓玛牵手女高音歌唱家方琼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新人新作占比近50%,文艺轻骑兵在行动

4月28日至5月10日,为期13天的“上海之春”吸引了近十万市民走进各大艺术场馆,惠民活动吸引了数万名爱好者参加体验,近千万网民在线观看直播。

围绕“建党100周年”“长三角区域联动”“全国乐团汇演”“大师纪念演出”“名家及新秀”等主题,本届“上海之春”推出了28台主体演出项目,4项“节中节”。

《红旗颂》《白毛女》《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红色作品、经典旋律,均在“上海之春”首演、首唱。红色经典与时代赞歌的交织与呼应,构成了本届“上海之春”红色主题演出的一大特色。

期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带来了经典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五四青年节,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青年学子共同唱响了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将芭蕾舞剧《白毛女》跳向全国的上海芭蕾舞团,献上了原创芭蕾舞剧新作《宝塔山》;联手上海爱乐乐团,91岁的吕其明奉上了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和弦乐合奏《祭》,“90后”龚天鹏带来了新作交响曲《百年颂》;上海交响乐团则首演了为建党百年委约的三部新作:杨帆的《父辈》、郝维亚的《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和于阳的《中国颂》……

青年作曲家、演奏家和青年编导、舞蹈家群体的崛起,是“上海之春”永葆青春的源动力。本届“上海之春”首发首演音乐舞蹈新作四十余部,“新人新作展示项目”占比首次接近50%,超过第36届的42%、第35届的30%,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上海之春,青春正好!

作为“上海之春”的品牌项目,“海上新梦”首演了10部原创中小型管弦乐、声乐作品,作品从全国近200部应征作品中匿名选出,作曲家以青年新人为主,平均年龄36岁;“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收到40多个作品报名,最终有30个作品亮相,其中超过半数作品为首演;首次举办的“艺青春”集结了上海本土民乐新生力量,担任独奏的8位青年艺术家曾在金钟奖、文华奖等重大赛事崭露头角。

作为“上海之春”的主力军,上海音乐学院也在推新人新作上不遗余力,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以及“‘登峰人才计划’”优秀学生专场音乐会”“廖昌永与中国艺术歌曲国际比赛获奖者音乐会”,均不约而同把舞台C位交付给青年一代。

本届“上海之春”另一个亮点,是将舞台延伸到了上海市中心之外,延伸到长三角,延伸到革命圣地延安。从黄浦江到长三角,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上海艺术家们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主动“走出去”。

作为“上海之春”的节中节,上海交响乐团从上海出发,重走革命路,在北京、杭州、赣州、长沙、武汉、延安等印有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嘹亮放歌;“上海之春”组委会还组织凌桂明、杨学进等艺术家走进江苏南通,在音乐党课倾诉“心声向党”,这也是“文艺轻骑兵”长三角地区特别巡演的第一站;此外,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南京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艺术团体、艺术高校纷纷在“上海之春”亮相,长三角的艺术联动越发显著。

才旦卓玛今年几岁了(时隔58年才旦卓玛在)(3)

(原标题《时隔58年,才旦卓玛在“上海之春”再唱》)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