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对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我们民族过去的历史就难以形成最起码的尊重,这会让我们成为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也就根本谈不上历史意义、历史价值与历史智慧。所以《国史大纲》除了向我们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认同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书本中努力挖掘属于中华民族内部自身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生机和动力。如果中华民族的子孙不深切的理解我们民族背后的文化精神,国家完全有可能消失,中华民族完全可能分崩离析。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强调:历史学不等于技术,历史的材料不能等同于历史知识,历史不能纯粹的是一本文字书,历史学是人类的过往的总和,所以历史一定要与现实相关联,又不能急于联系当下的实际,更不能成为宣传的口号或者是改革当下现实的工具。钱穆先生在书中创新了通史的一种新体例,全书以章节体、纲目体为结构,在文中以小号字作为注释、插有多种图表,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的古代史,尤其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历史,简略地介绍了中国的近代史和辐射了中原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在作者的满眼之中,中国历史非常的悠久而且在这么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历史书的体裁样式非常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循着钱穆先生犹如在耳的循序渐进的诱导,读书的过程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知识(历史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最好的教育材料)(1)

在云南师范大学看到的西南联大毕业证书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很多历史学流派的学者受到西方学者对中国认识的影响,不加以具体分析而盲目的否定中华历史发展的过程,否定中华历史文化,否定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他们以自己的一知半解自大的认为,中国的政治自从秦汉以来都是专制黑暗的历史;中华文化自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思想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进步;中华社会经济,自秦汉以来是非常落后的。持有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派,全盘否认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其实,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上,我国古代由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由宗族、外戚政权进步到士人政府,由士人政发展到科举取士,最终考试和选举成为维持古代中国历代政府纲纪的骨干。仅仅隋唐以来的科举取仕就实施了1300余年的时间,这是多么先进的人才选取之路啊!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上,秦汉以后的文化艺术,逐渐脱离了政权与宗教势力的控制,文化得以以一种平民的气象氛围一脉相承而又历久弥新,北宋兴起的学术,实际上是秦朝以后第二次平民社会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又一个高潮。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方面,当时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虽然历经挫折,但是历史的总体趋势还是在相互调和中向前发展的。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古代文明虽然为世界贡献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但是明清以来国家一直追求和平而闭关锁国,政府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总是天朝地大物博自居,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发展自然科技,导致自然科学在近代发展不起来而饱受外族欺辱。

作为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过往的历史对于今天都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时,要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基础去全面把握的敬畏历史,更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不能全盘接受或者否定历史,不能歪曲历史,才能在学习历史中明智,才能在学习历史中知古鉴今,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和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义情怀,为我们的民族留下历史的根,为我们的民族留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