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易经凡事做得太绝的句子(易经凡事做得太绝)(1)

古人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地宇宙对于一切不足之处,是想办法填补上的,但是对于多余的地方,一定会想办法切下去,这就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够做得太满,饭吃七分饱,话说七分满。

一个人的智慧就是凡事适度,因为事情做得太过,缘分势必早尽,总之做人不能太绝,要学会留有余地,否则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得不偿失,还会给自己酿造祸患。

从前在山上有一只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都由此通过,这个时候狼发现了就非常高兴,它就想,只要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于是,狼就把洞的另一端堵上,等着动物们前来送死,第1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去,羊拼命的逃跑,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逃跑,狼非常生气,就把这只小洞堵上,他就想这一下万无一失了。

第二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把松鼠追的上蹿下跳,后来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他就堵塞了山洞里面所有的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

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满意,可是第三天来了一只老虎,狼拔腿就跑,老虎在后面追,狼在山洞里跑,由于一个出口都没有,最终被老虎吃掉。

易经凡事做得太绝的句子(易经凡事做得太绝)(2)

有的事情不要做的太绝,事情做绝不但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了自己,当我们把自认为对手的路都切断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失去了机会。

所以给别人留有余地,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未来留有余地,生活中,总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狗急了也会跳墙,所以事情做得太绝,有的时候就是断了自己所有的后路。

破釜沉舟,这样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完全就是错误的,只有给自己多留一条路,这样的人生才能越来越好。

在金熙宗天眷二年,石琚考上进士,任邢台县令,后来仕途顺利,一路升迁。

金世宗打算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没想到他却百般推辞,金世宗就非常疑惑,私下对他说:“这样的高位别人羡慕不来,都是朝思暮想,为什么你还偏偏推却呢?”

石琚这个时候借口说:“自己的才德不配此位。”

后来石琚的亲朋好友又极力劝说他们说:“这是天下的喜事,只有傻瓜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那么聪明,怎么会这么愚蠢呢?要是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牵连的,天下人还会笑话你。”

石琚面对这样的责备,一言不发,最终只能接受了这个高位,当他接受朝廷任命之后,私下却对妻子忧虑的说:“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呀。”

易经凡事做得太绝的句子(易经凡事做得太绝)(3)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你一不贪二不占,又正义,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着说:“身居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啊。”

后来他在任太子少师时,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读政事,但是忌恨他的人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

金世宗听了十分生气,后来细心观察才发现这是无稽之谈,并无此事,后来石琚知道了之后,又多次找借口辞退了官职,隐居回乡。

在历史上,功遂身退的事例还有不少,比如说伊尹,姜太公,张良,陈平等等,这些都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物,他们能够做到功遂身退,顺应天道,这才是避免树大招风的智慧和道理。

易经凡事做得太绝的句子(易经凡事做得太绝)(4)

正如《易经》之中说这样一句话: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久望,君子征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九已经是蓄积的极点,已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应当安于现状,不可贪得无厌,这一句话也说明:当事业到达一定高度就要适可而止,过分贪婪,只会招致无穷的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