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27岁的时候,不想再当教士、给矿工们传教了。他决心当个画家。33岁的时候,第一次进了美术学院,但一个月后就退学了。那是1886年,他处于人生低谷:开始当画家已有六年,离他死去还有四年,此前一年,父亲去世,此时他的画灰暗,沉郁。那年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双鞋子》,只有灰黑二色,就像个矿工所穿。

梵高的悲惨经历 生前随处可见的小娄娄(1)

1886年,他去了巴黎。那幅《吃土豆的人》被选中——那幅画线条粗砺,色彩阴暗,幽深莫测,但19世纪80年代的巴黎,正是对笔触造反的时节——于是他也被召邀去了巴黎,参加了印象派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联展。

梵高的悲惨经历 生前随处可见的小娄娄(2)

他的一生有十分之九在灰暗风中度过,但在33岁那年,他遇到了宿命,之后四年,如他所言:生活在自然里,灿烂如花朵。

现在,世界首部全手绘油画电影《至爱梵高》自从于12月8日登陆内地影院后,备受影迷的追捧和喜爱。上映后,电影连续稳坐同期上映电影的上座率第一位,也持续获得各界名人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梵高的悲惨经历 生前随处可见的小娄娄(3)

“治愈满分”、“唯美而梦幻”、“绝无仅有的视觉盛宴”、“理解现代艺术的钥匙”、“眼睛做了一次超级SPA”、“如置身十里画廊”等等观众真实的评价通过微博、朋友圈、影评等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各个专业评分网站如豆瓣8.7分、淘票票9.1分、猫眼9.2分、新浪电影9.1分,都给出了高分推荐。影片推出的官方高端周边衍生品,也成为影迷瞩目的焦点,这也足见中国影迷对于《至爱梵高》这部电影的喜爱。此次入围金球奖也是让《至爱梵高》成为大热话题,为中国的“梵高热”和电影票房再添热度。

梵高的悲惨经历 生前随处可见的小娄娄(4)

《至爱梵高》巧妙地将印象派和摄影技术结合起来,正如影片所说的“Two hearts, One mind”(心灵相通),相对于24帧/秒的普通电影,或者更加清晰的高帧率(60帧或120帧)电影以及宽银幕电影,该片以12帧/秒的速度和近似于正方形的画幅放映,像是历经沧桑的古董,带着岁月沉淀的痕迹,呈现出了更加流动梦幻的效果。对那些没有机会欣赏梵高原作的人们来说,走进影院欣赏这部精彩的艺术电影,就是走近梵高,了解梵高,向梵高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