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射的航天器由于用途和目的不同,往往被送入不同的轨道。而轨道的类型和高度,一般和发射有效载荷,也就是目的航天器的火箭的末端关机速度和矢量直接有关。目前看来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1种是低地球轨道,英文缩写LEO。也就是轨道高度距离地面比较近。一般在200公里到2500公里之内。较稠密大气层的上限一般在150公里左右,因此大部分稳定飞行的航天器的近地点应该在200公里或者更高一些,再低就会和大气层剧烈摩擦减速而不能再稳定飞行。近地球轨道,又分为近圆轨道和椭圆轨道。比如神舟飞船的轨道就是350公里左右的近圆轨道。国际空间站是高度在380公里的近圆轨道。风云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是高度在850公里左右的极轨近圆轨道。近地球轨道大多追求近乎圆形,有人航天器是追求充分利用近地磁场对宇宙射线的屏蔽作用。
而气象卫星和照相侦查卫星要利用轨道的稳定和较低的观察距离。不过近地航天器也有椭圆轨道的。比如谁谁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现在还在近地点450公里,远地点2500公里左右的椭圆轨道上继续惯性飞行。已经飞行了快50年。不过这属于已经退休的卫星。第2种则属于中地球轨道,或者也包括中高地球轨道。轨道高度一般距离地面5000到25000公里。这类卫星大部分是定位导航卫星。北斗和GPS卫星中的大部分,都在17000公里到22000公里之间的椭圆轨道上。第3大类,就是地球静止轨道,英文缩写GEO。特点是轨道周期与地球旋转周期相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倾角为0°的圆轨道。地球旋转周期为一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1秒。同步轨道至地心距离为42164.174公里,相对赤道高度为35786.034公里,一般简称36000公里。
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最大利用价值,就是通讯卫星的定位。由于这个轨道只有地球赤道面正上空36000公里的一条圆环线。而不单纯是通讯卫星,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北斗和GPS系统的个别导航卫星也需要发射GEO静止星。因此虽然这条大环线周长很大,但是也架不住在上面定位的卫星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过度拥挤和互相干扰。现在国际上确定了谁先上,谁先占位置的原则。如果某个定点位置的卫星报废走位漂移,那么就要求原先拥有该位置的国家或者国际卫星组织,规定时间内,再发射一颗新卫星去占位,否则一旦闲置时间超标,那么其他国家和卫星组织就可以发射新卫星,大概性的占据原先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超地球同步轨道呢。这种轨道其实是超长椭圆轨道的一种类型。具有较低近地点和极高远地点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高度大于静止卫星的高度35768公里。甚至会接近到月球附近,月球引力可以捕获的36万公里。瀚海狼山认为这种长轨道的最大用途,就是发射月球探测器,也可以用来进行特殊的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位。如果用来发射同步卫星,优点是可以节省卫星转移到GEO地球同步轨道时所需的燃料,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
因为同步卫星需要在工作的十几年内不断的消耗自身携带的有限燃料维持定位的精准。否则就会逐步脱离定位点而失效。而发射和定位期间消耗的燃料越多,则留给定点后保持轨道的燃料就越少,卫星的可靠工作寿命就会降低。这类卫星多工作1年,经济效益往往就多出数亿美元。因此发射和定位时节约燃料,尽量走节能的入轨路线更好。不过走这种轨道的卫星速度较快,定位前倾角也较大,需要有更强大的测控技术的支持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