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自古英雄辈出,产生很多壮怀激烈、呵气成虹的伟丈夫。阵阵涛声催战鼓,滔滔海路展旌旗!

  1. 郑成功—国姓爷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1)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2. 颜思齐—开台王

    颜思齐(1589年——1625年),宇振泉,福建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式艺。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漳泉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

  3. 陈元光—开漳圣王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2)

    陈元光(657年——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还在州内设36个堡,立行台于四境,作为军事绥靖和政治教人的据点。

  4. 俞大猷—抗倭英雄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3)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是世界史上的第一人。

  5. 施琅—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4)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光州,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康熙二十二年。首先,他亲自督师,取得了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继之,在海不扬波,兵不血刃的景象中,率军进入台湾,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欢迎,最终以和平方式结束了两岸对峙状态;在有关台湾前途的“弃留之争”的关键时刻,施琅以其亲身经历,上《恭陈台湾弃留疏》,对康熙皇帝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6. 陈化成—抗英民族英雄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5)

    陈化成 (1776~1842) 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厦门同安)。出身行伍,历任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道光十年(1830),升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率师船在梅林洋面(今福建泉州附近)驱逐骚扰闽海的三艘英国军舰。不久,调任江南水师提督。任上积极筹备吴淞防务,修台铸炮,沿海塘筑土堡二十六处。为增强江南水师的战斗力,以所带福建亲兵对其严加训练。二十二年四月,英国侵略军攻陷乍浦,江苏大震。陈化成率军驻守吴淞西炮台,与东炮台、小沙背形成犄角之势。 6月,英舰队进逼吴淞口,6月,英舰队进逼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以敌众我寡主张缓师避敌,遭到陈化成坚决反对。 6月 16日,英舰向吴淞大举进攻,陈化成麾旗发炮,重创英舰多艘。后因牛鉴逃遁,部分军心动摇,英军占领小沙背和东炮台,集中兵力进攻西炮台。陈化成率部坚持抵抗,数次拒绝接受牛鉴要他撤兵的命令。由于孤军无援,守台官兵纷纷战死,陈化成亦中弹负伤,但仍亲燃大炮,最后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7. 叶飞—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闽南历史名将排名(闽南历史上七大著名将领)(6)

     叶飞(1914年——1999年),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军事家、政治家。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