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1)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2)

泡上一杯茶,轻轻的啜一口,一缕清香沁人心脾,这感觉特别美妙。不管是什么茶,都有一个共有的特点,清淡绵长,清心凝神。茶是饮料,也不是饮料,饮用它是为了解渴,也不是为了解渴。不觉得口渴的时候也喜欢喝一点,闲暇无事的时候,也喜欢喝一点。它是招待客人的佳品,也是怡情养性的雅趣,任何其他的饮料都只是一种饮料,而茶却不仅仅是单纯的饮料。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3)

茶以清淡为佳,善饮者不求浓郁而求清雅。清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取之天然的茶叶历经煎煮、冲泡,自然清纯的味道袅袅升腾,馨香四溢,慢慢地品鉴,细细的揣摩,幽微精妙的体验、回味,离不开恬淡自适的平和,平淡清澈的心境,兴味悠远的风雅。三五挚友,促膝而谈,一份宁静闲适,一份恬淡安详,契合于片片嫩绿,缕缕茶香,此情此境绝无仅有。

任何饮料都可以成为一种交际的媒介。饮酒足以催发激情,沸沸扬扬的酒馆里,只有热烈没有平静。咖啡苦涩浓香,谦恭宁静的咖啡厅里,掩不住汹涌澎湃的暗流。环境的宁静安详不足以昭示内心的平和安宁。正如国人聚餐的喧嚣,西人用餐的平静,都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而非骨子里的本质一样,任何简单的比附都只能是浮光掠影。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4)

茶的清澈平淡融汇了国人生命智慧,也融合了古老文明的生命哲学。清静以自适,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不止是说说而已,从漫长的农耕阅历中积攒起来的生命智慧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茶文化的镜像里,契合无间的融进了日常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起居里处处都充盈着古老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智慧。饮茶就是最经典的范例。

茶是从自然中直接萃取的精华,以其天然无暇而最美。饮茶也不同与饮酒,饮酒为助兴,饮茶为清心。崇尚自然之道源自农耕部落切实的人生经验,自然之道不可违拗,质朴勤俭乃立身根本。静为躁之君,躁乃乱之始,淡乎寡味保平安,奢侈糜烂丧心智。清心恬淡,养怡之福莫过于茶。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韦应物《》喜园中茶生)韦应物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士大夫们无论庙堂进退都以“茶”过滤心性,平息烦闷,茶的特殊意义由此而生。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5)

皎然在《九日与陆处士饮茶》中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将“茶”置于“俗”的对立面,将“茶”的清雅进一步夯实,文人雅士与茶的特殊渊源得以充分张扬。居庙堂之高,或退江湖之远,闲居饮茶不仅仅是自得其乐风雅,更是怡情养心之道。

茶圣陆羽有《六羡歌 》赞茶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什么都不羡慕,金银玉器,升官发财全都不值得羡慕,唯有煮水饮茶才最值得羡慕。茶圣的情怀,激荡人心,也凝聚了国人饮茶的心得感悟,茶文化所沉淀的生命哲学智慧也自在其中。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6)

“茶出之天然,至淳至清,不需要任何包装涂抹,只需清水冲涮,只与焰火相对,仅凭质朴无华的本色,就能酿出至醇至馥的至味,其味之美在于清醇,其色之美在于清纯,质中蕴华,枯而实腴,比之君子实堪其喻。世间美饮多矣,而能清醇如茶者鲜矣!”

新茶一杯伴孤灯,一卷在手不知困。清时有味非无能,只因佳茗太清纯。饮茶,足以清心凝神,怡情养性,养怡之福莫过于茶亦可姑妄听之。

本草养怡茶(养怡之福有清茶)(7)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