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温暖的敬礼(星期特刊左手牵你)(1)

一份温暖的敬礼(星期特刊左手牵你)(2)

左手牵你 右手敬礼

——武警宁夏总队举办集体婚礼背后的故事

“如果我有枪,就不能拥抱你;如果没有枪,就不能保护你。”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军婚的悖论。其实,我们官兵的双手,常常一只在保家卫国备战打仗,一只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正如他们的爱情宣言:“左手牵你,右手敬礼。”

——题记

“现在,请各位新人相对而立、双手相牵,注视对方的双眼……”鲜花锦簇、彩球飘扬的典礼台上,穿着绿军装和洁白婚纱的新郎新娘们彼此深情凝望,共同立下海誓山盟。

“我愿意!”随着男女双方大声喊出心底最真实的答案,“咣当”,66只军用水壶在彼此臂弯里交错相撞,33对新人同时饮下爱情的“交杯可乐”,从此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这一幕,不知羡煞多少“单身狗”,纷纷直呼“狗粮撒得不要太多”;这一幕,不知感动多少红男绿女,纷纷约定“下届必有你我”;这一幕,不知温暖多少男女老少,纷纷点评“好男要当兵,好女嫁军人”……

3年来,宁夏总队成功举办3届集体婚礼,见证85对新人喜结连理。这一务实举措成为官兵心中的“爱情大舞台”、军属口中的“幸福加油站”、青年眼中的“军营鹊桥会”,架起了密切内部关系的“连心桥”,构建了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后方”,书写了“军人崇高、军属荣耀、军婚幸福”的“爱情诗”,留下了许多浪漫感人的故事。

一份温暖的敬礼(星期特刊左手牵你)(3)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白头偕老

“我们结婚时,也一定要参加总队的集体婚礼。”这个在陕西籍军嫂邹忆楠看来很难兑现的约定,没想到一下子成为现实,让她顿觉幸福来敲门的味道。

9月28日,当机动支队特战三中队副中队长林宁牵着她的手走过红毯时,约定成真的感动、难以言表的幸福,使邹忆楠激动地流下热泪。

相隔千里,分居两地,恋爱3年,两人的爱情如同一场马拉松,不停地经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即便如此,两人依然约定:即使一天连一个电话都打不上,也要互相督促、彼此照顾。

可“失约”容易“践约”难。一次视频中,邹忆楠发现林宁感冒了,便一边劝他好好休息,一边网购了小药箱,买齐各种必备药品并附上精心制作的使用说明小卡片,悄悄地寄给了他。

几天后,当林宁打开包裹,看到蓝色的小药箱时,女友体贴细心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卡片上“履行约定,照顾自己”8个娟秀的小字,更是让他湿润了眼眶。

为表达“失约”的歉意,林宁特意为邹忆楠准备了一份“惊喜”。

去年4月林宁休假期间,当邹忆楠被他领进西安的一家西餐厅,撤下蒙着眼睛的眼罩时,被眼前的浪漫场景惊呆了:香槟美酒、鲜花蛋糕,还有久违的朋友,让她一时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嫁给我吧!”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林宁已单膝跪地,将自己刚刚获得的“极限勇士勋章”作为求婚礼物献给她。

“我愿意!”她红着眼圈答应了。那一瞬间,林宁欣喜若狂,紧紧地抱住她说:“我还要带你去参加总队的集体婚礼,让你感受军嫂的浪漫和幸福。”

于是,便有了这个浪漫的约定。

今年,当邹忆楠成为婚礼的主角,听着林宁情深意浓的爱情宣言时,她更加坚信:“遇见你,嫁给你,是今生最美的约定!”

参加婚礼的人刻骨铭心,举办婚礼的人记忆深刻。

总队人力资源处干事张晨感慨道:“能够连续3届圆满完成总队党委赋予的任务,为官兵的幸福而努力,实现参与官兵、现场观众、军人家属满意率3个100%,这种感觉别提多带劲了!”集体婚礼主持人、总队新闻文化站干事刘晓千也深有同感:“现场主持、见证并分享官兵的幸福和喜悦,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让身为军人、军嫂的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总队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苏煜告诉记者,这些年,总队党委始终把解决“三后”问题,特别是办好集体婚礼,作为激发官兵荣誉感、凝聚部队战斗力、增强军属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对每届集体婚礼都高度关注、积极推进,相关业务处室多方协调、主动作为,就是要让官兵切实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安心服役、一心为战、真心奉献。

“集体婚礼是总队党委为官兵办的暖心事,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总队首届集体婚礼新人、保障部保障大队副中队长廉吉的妻子熊婷婷每次提及此事都感慨万千。

从江西南昌嫁到银川,她之所以敢只身一人远离家乡嫁给军人,就是因为对军人承诺的深信不疑。

恋爱之初,不仅父母不同意她远嫁西北,廉吉的父母对她这个“南方媳妇”也不愿接受。

“最难的时候,他说会一辈子对我好,我就下决心跟定他一辈子。”就是廉吉的这份承诺,让她义无反顾地从“洪都”嫁到了“凤城”。

熊婷婷是个认死理儿的人。那时她就拿定主意,即使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只要彼此的心在一起,她就会义无反顾。

真情所至,金石为开。她和廉吉反复给双方父母做工作,最终打动他们同意了这桩婚事。

“其实直到婚礼前,我的爸妈心里仍不情愿。可当他们参加完集体婚礼,看到了部队好、军人好、我丈夫好,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可以说,没有集体婚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提及父母当时态度的转变,熊婷婷至今仍为总队这件聚兵心暖人心的实事点赞。

廉吉也感同身受:“婚礼刚一结束,岳父岳母就悄悄告诉我,当军属的感觉真好,直到现在还会逢人就说‘我的女婿是军人’。”

父母之心天下同。第三届“缘定今生、强军有你”集体婚礼现场,新人家长代表、石嘴山支队惠农中队指导员盛一筹的父亲盛涛激动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军营和军人爱得深沉。”从内蒙古包头赶来参加集体婚礼的银川支队机动大队文书王子禄的父母及岳父岳母,也撂下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把孩子交给部队我们放心,把女儿嫁给军人我们荣幸。”就连吴忠支队支队长柳广洲的妻子罗慧现场观看集体婚礼后也百感交集:“真羡慕他们,要是搁在23年前,我也要参加这样的婚礼。真感谢组织提供的这个平台和机会,让许多军嫂都得以圆梦。”

对特战三中队副小队长周磊的妻子李沅静来说,9月28日这天,正是她“圆梦”的日子。

从小怀有军旅梦的李沅静,曾在大学期间两次报名参军,但都阴差阳错地与军营失之交臂。这令她深感遗憾。

直到遇见周磊,她尘封已久的梦想才再次“解封”。高大帅气的特战队员周磊,就是她的“圆梦使者”。

相恋后,周磊便和她约定:“一定带你到军营里转一转。”可这个约定,一等就是两年。

那时,李沅静几乎每个月都会坐7个多小时高铁,从四川绵阳来银川探望周磊,给他带来精心制作的腊肠、口水鸡等家乡美食,帮他缓解训练带来的压力。

几乎每次她都会问周磊:“你啥时候能带我去部队看看?”

周磊总会半开玩笑地说:“只有家属才能来队,你想进部队的门,就要先进我家的门。”这话把李沅静羞了个大红脸。

直到今年领了结婚证后,李沅静才第一次走进军营。“特战队员太帅了……”看着久仰的军营,她感慨万分。

当周磊告诉她要参加集体婚礼时,她兴奋得手舞足蹈。在集体婚礼当天,她动情地说:“你圆了我的军嫂梦,总队圆了我的军旅梦。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一生一世都是你!”

一席话后,现场掌声雷动。周磊抬起右手向她敬礼,她报以深情微笑,随后两人紧紧相拥。

一份温暖的敬礼(星期特刊左手牵你)(4)

我能想到最美的爱情,就是与你比翼齐飞

“爱不是彼此凝望,而是凝望相同的远方。我们比翼双飞,永不孤单。”用这首诗形容集体婚礼上的双军人夫妻——王童童、盛一筹再贴切不过。

机动支队战勤参谋王童童,身材高挑、样貌出众,兼具主持、文艺等特长,还在总队“运筹”参谋比武中夺得第二名;石嘴山支队惠农中队指导员盛一筹,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头脑灵活、斯文谦逊。

自打恋爱后,王童童就对盛一筹“约法三章”:戒烟,体能须达到优秀水平;学习,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司法考试;“五同”,始终和兵在一起……

每次见面,王童童总喜欢抠掉盛一筹手上的老茧,为他加油打气:“准军属,下个星期把手上的茧磨得更厚些,回来接受我的检查!”

王童童自己也极其自律,去年考研成功,进入武警后勤学院深造。

对于集体婚礼,王童童有着更深的认识:没有什么比新郎当伴郎、新娘当伴娘更浪漫的婚礼,也没有什么比身着戎装、携手爱人,站在刻着自己名字的“龙虎榜”前完成终身大事更荣耀的婚礼。正在日夜备战“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达标考核的她甚至这样说:“如果支队领导能在婚礼结束后来一次充满激情的随机教育,简直就是最好的考核动员令。”

组织关心,官兵尽心。对此,机动支队通信中队指导员武衡感同身受:“干不好工作、拿不下‘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觉得都对不起组织的这份关怀。”

与王童童夫妇一样,武衡和张茜夫妇也是双军人里令人羡慕的“明星夫妻”。

2019年4月,当得知心仪的女孩、总队通信大队助理工程师张茜,通过层层选拔进入阅兵村的消息后,武衡特意打电话祝贺。这通电话成为两人感情发展的开端。

那段时间,张茜总会用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与武衡交流训练体会,武衡也总会为她出谋划策、排解压力。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阅兵倒计时7天时,张茜却因撕止痛贴时过于用力,将脚上的一块皮直接揭掉。看着鲜血淋漓的脚,她惊慌失措:如果此时被当作伤员退出阅兵村,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最终,在武衡帮助下,她妥善处理伤口、坚定意志,圆满完成阅兵任务,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阅兵场上的‘铁姑娘’”。

载誉归来之时,便是武衡表白心意之日,张茜欣然接受。

参加集体婚礼后,两人更加热爱部队,全身心投入工作。张茜先后被总队表彰为“十大军事训练标兵”“十佳干部”,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被推荐为自治区征兵宣传形象大使;武衡先后荣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前不久还夺得总队“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第一名。

“他们的眼里都有一道光,那是对军人身份的自豪和对军人职业的尊崇,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身为集体婚礼摄影师,新闻文化站四级警士长周焕成用镜头记录幸福瞬间的同时,也捕捉到许多精神的元素。其中,就有来自石嘴山支队保障中队中士田博浩与银川支队执勤八中队中士庄辛雨这对战士夫妻的。

两个相恋的战士见面的次数少,遇到的困难多,但他们彼此包容,相互支持,将工作实绩当作彼此最好的安慰,把获奖证书当作最好的“情书”,在各自岗位上同发展共进步。

2019年7月,庄辛雨被安排到某医院实习,田博浩被分配到总队训练基地实习。

不久,庄辛雨就遇到了大麻烦。一次,医院在抢救一位病人时,因对方神志不清极不配合,只能用固定带将其捆绑在病床上。恰逢病人家属探视,以为医生虐待病人,便在病房外大吵大闹。庄辛雨上前劝阻,却被狠狠地推倒在地。好在保安及时赶到,才平息了事态。

事后,庄辛雨感觉十分委屈,可田博浩开导她说:“功莫大于救人一命,军人的胸怀更应开阔。”庄辛雨解开心结,以后再遇到病人家属吵闹也能泰然处之,及时化解矛盾。

集体婚礼前,等候妻子化妆的田博浩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虽然我俩都已进入服役第8年,随时面对进退走留,但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彼此都会全力支持。不管留下哪一个,都会倍加珍惜,努力为部队做贡献。”

参加集体婚礼的嘉宾中,有机动支队官兵,也有军属代表,还有带着军娃、参加过往届集体婚礼的军嫂们。看着典礼台上幸福的新人们,机动支队特战三中队中队长马佳力的妻子史雅茹出口成诗:“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结婚不久就辞掉幼师岗位的她,非但没有成为“围着锅台转圈”的家庭主妇,反而已是年收入近百万的奶茶店老板。问及成功秘诀,她坦言:“是军嫂的荣誉给了我创业的动力。”

“作为军人,他在部队是‘主心骨’;作为军嫂,我在家里也要撑起‘半边天’。”凭着过人的经商头脑,史雅茹将奶茶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为不少军嫂羡慕的“创业明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像他们一样比翼齐飞、携手奋进的军人家庭不在少数。银川支队班长张竟、杨晶晶夫妇,一个知兵爱兵带好兵,为部队培养骨干;一个在知名企业担任人事经理,为社会输送人才。石嘴山支队平罗中队中队长张峻豪、李茜婷夫妇,一个扎根基层矢志强军,成为备战打仗的“领头雁”;一个倾心校园培育花朵,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播火者”。固原支队士官赵明发、李瑶夫妇,一个苦练本领精武强能,是名副其实的“兵王”;一个医者仁心播撒大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她们立起新时代军嫂的好样子。“如同并立于橡树旁的一株木棉”,军嫂与军人们“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一并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互相扶持又相互成就,用爱情书写了现代军营版的《致橡树》,留下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一份温暖的敬礼(星期特刊左手牵你)(5)

我能想到最甜的日子,就是与你苦尽甘来

那天,当驻地婚庆公司的化妆师柳佳凝做完化妆工作,在朋友圈晒出总队集体婚礼现场的盛况时,她的朋友圈立马迎来一波“点赞风暴”。

朋友纷纷留言:“真羡慕,我啥时候能有这样的爱情”“都是神仙眷侣呀”“看得我都想嫁给军人了”……

可连续3年“出战”的造型师沈研却有着不同感受:“虽说这样的浪漫婚礼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第二家,甜得‘齁’死人,但走近他们你才会发现,军婚真的不容易!”

2020年5月,训练基地上士陈健华突闻噩耗:母亲被诊断为腺性肺癌。这对从小没有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加之化疗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一连串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此时,善良的姑娘刘娅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转机。

因为有着相同的成长经历和价值理念,生日也仅差一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3个月后就开始商量结婚事宜。

现实却将浪漫撕个粉碎。“彩礼20万,少一分都别想娶走我女儿。”第一次见面,家境并不优越、受旧风俗影响的刘娅父母,担心刘娅婚后受苦,向陈健华提出了令他难以承受的“天价彩礼”。在刘娅反复“讨价还价”下,才最终降到10万。即便如此,陈健华仍一时筹不到那么多钱。

去年“十一”,陈健华向刘娅父母道出实情:给母亲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实在拿不出彩礼钱……

这番话点燃了“火药桶”,刘娅父母勃然大怒,不由分说拽着女儿就走。刘娅却挣脱了母亲的手,紧紧地拉住陈健华,坚决地说:“这辈子我只嫁他!”

听到这话,陈健华再也抑制不住感动的泪水,郑重地向刘娅父母承诺:“叔叔阿姨,请你们放心,虽然我现在没有钱,但我会用百倍努力让刘娅过上好日子,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2020年10月10日,在两人软磨硬泡之下,刘娅父母终于同意他们领取了结婚证。

婚前困难重重,婚后更是一地鸡毛。看到陈健华手头拮据,刘娅便把多年的存款拿出来装修新房,填补婆婆化疗经费支出。

起初陈健华死活不肯,却被刘娅狠怼一顿:“嫁给你就是和你一起过日子,如果这些事都不一起分担,咱们的日子还怎么过。”陈健华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在陈健华的老家湖北待客时,因为条件有限,刘娅只是穿着秀禾服与亲人们吃了顿饭便算礼成,这让陈健华愧疚万分。

“我看中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什么场面,更不是钱。咱们不要向钱看,要向前看。”刘娅说。

陈健华拉着刘娅的手感动地说:“家贫遇良妻,我太幸运了。”

今年9月,总队下发举办第三届“缘定今生,强军有你”集体婚礼的通知,陈健华得知后立即决定:“我要给刘娅一场最甜蜜的婚礼,让她做最幸福的新娘!”

婚礼当天,陈健华对刘娅说:“虽然我不能给你办一次像样的婚礼,部队却帮我弥补了对你的亏欠。”刘娅也激动地说:“能在这么好的集体里与你同甘共苦,是我最幸福的事。”

与陈健华和刘娅同天领证,一同参加集体婚礼的王康和于艳丽小两口,婚姻来得也不容易。

2019年10月的一天,26岁的机动支队特战二中队小队长王康家庭突遭变故:年仅五十岁的父亲下班后做兼职期间,因心脏骤停而不幸去世。

得到消息的王康感觉天都塌了。多亏女友于艳丽的悉心照料和安慰,才让他从巨大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她还没嫁进门,就为我爸披麻戴孝,帮家里上下打理,做到了一个好儿媳应做的一切,让我怎能不对她感激、不对她好!”王康感动地说。

于艳丽的家境也很困难,父亲因车祸导致精神三级残疾,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经常走失。

为此,王康的母亲曾极力反对两人交往。她对王康说:“咱的日子已经够苦了,再娶一个苦孩子,咱家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时间是爱情最好的试金石,也是苦难最好的解药。

一次,王康的姥姥突发脑梗住院,于艳丽全程陪护,每天喂饭送水、擦拭身体、端屎端尿,从早忙到晚,直到姥姥康复出院。

“孝顺、踏实、能吃苦,这样的好媳妇哪里找?”王康的母亲越看于艳丽越喜欢。

以前,因为要照顾父亲,于艳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好好的大学生窝在家里多可惜”,街坊邻居都为她惋惜。

有一次,于艳丽对王康说:“我不能拖你后腿,我要找份工作,咱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王康很快帮她联系了学习辅导班。功夫不负有心人。于艳丽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考取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办事处科员岗位。

集体婚礼那天,一向腼腆的王康竟在游戏环节爆出一连串“土味情话”来表达对妻子深深的爱:“我要送你最贵的地,是我对你的死心塌地;我要请你喝最美的酒,是我们的天长地久;我还要给你最香的油,是‘爱老虎油’……”

刚刚料理完家事,风尘仆仆赶来参加集体婚礼的军嫂周燕也袒露心声:“嫁给军人是无悔的选择!”就在几天前,她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救援”。

那天,她的丈夫、机动支队特战二中队副小队长邓小发家在农村的侄子,夜里突然发起高烧昏迷。四处求助无果,家人只得拨通了周燕的电话。

周燕二话不说,抓起车钥匙,连夜就往乡下赶。好在送医及时,孩子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一夜没合眼的周燕却累得好几天缓不过劲来。

都说重庆媳妇能吃苦,周燕更是吃苦从不言苦。担任重庆市奉节县电信公司经理的她,既要全力干好工作,又要替邓小发料理家事,柔肩挑起两头担。

邓小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本想让她多休息几天,不再参加集体婚礼,周燕却说:“日子再苦也有甜,能在你的单位听着你的故事,在分享你军旅生活的点滴中举行婚礼,再苦再累都值得!”

同甘共苦一条心,守得云开见月明。集体婚礼开出浪漫之花,也结出幸福之果,造就了一个个最美家庭:总队保障部装备管理处上士王景涛和妻子胡静相恋10年,在总队官兵见证下终成眷属;吴忠支队同心中队上士林祥瑞与妻子邱桃,在“塞上江南”结出“祥瑞蜜桃”;银川支队永宁中队班长郭阳与妻子张雪芳,在军营沃土上同时收获了“爱情的玫瑰”和“生活的麦子”……

正如银川支队机动大队二中队排长马儆煜代表新郎发言时说的那样:“这一天注定将成为我们一生难忘的回忆。”

“左手牵你,右手敬礼”,这句宁夏总队85对新人的爱情宣言,也刻画出新时代军人家庭“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的群像。

评 论:

嫁给军人,嫁给幸福

陈晓勇

什么是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回答。可宁夏总队的军嫂们却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嫁给军人。总队3届85对新人的集体婚礼,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军人就是最受尊崇的职业,感受到新时代的军人和军嫂们那份甜蜜蜜又沉甸甸的幸福。

这份幸福里深藏着无私的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军人博大的胸膛里,装着万里山河;军嫂娇小的身躯里,揣着家国天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从黄浦滩头的东方明珠,到苍山洱海的晨钟暮鼓;从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到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有多少为国守望的官兵,就有多少为他们守家的军属军嫂。在她们的心底,既有守护“小家”的温馨,也有奉献“大家”的幸福。这种幸福,连着家国,高尚而无私。

这份幸福里凝聚着深沉的热爱。军人甘洒热血,源于对军装的热爱;军嫂爱屋及乌,源于对军人的热爱。军人喜欢别人喊他“当兵的”,军嫂愿意成为军人“当家的”。他们爱军装,也爱部队,更爱军营里那些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荣誉。一次军营集体婚礼、一块“光荣之家”门牌、一张“拥军优属”卡片,都能让他们在心底种下力量。这种幸福,简单纯粹,炽烈而深沉。

这份幸福里饱含着真心的付出。军人行走在天涯,军嫂万里盼君归。军人驻守大漠戈壁、高山海岛,即使不远千里万里,军嫂也会奔向他。军人的军令状是“请放心”,军嫂的知心话是“交给我”。军人为祖国付出青春和热血,换来和平与安宁;军嫂为家庭付出汗水和辛劳,赢得赞誉和幸福。这种幸福,苦乐相伴,温暖而真心。

这份幸福里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军人是战争的强者,总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寻求希望和力量;军嫂是生活的智者,总会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找到满足和快乐。“不抛弃、不放弃”,是因为军人坚信黑暗过后胜利曙光必然在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是因为军嫂坚信幸福生活一定到来。这种幸福,激情满怀,浪漫而美好。

嫁给军人,就是嫁给幸福!

文字:雷铁飞、王 卓

供图:王梓嘉、王佳奇、周焕成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