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精益管理的时候,向别人介绍理论、方法、工具是基本要求,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听明白,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分享给大家——想要别人听明白,需要学会讲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要学会讲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要学会讲故事(想要别人听明白)

要学会讲故事

在推进精益管理的时候,向别人介绍理论、方法、工具是基本要求,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听明白,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感悟分享给大家——想要别人听明白,需要学会讲故事!

最近,听一位同事讲关于NPL的话题,他满怀激情的讲述了NPL的定义、含义以及重要性和地位,半个小时过去了,直到最后我也没有听明白NPL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干什么的,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用处。

这让我很郁闷......

是因为我的理解能力不行吗,一起的几个同事也表示没有听懂;是因为他的逻辑性差吗,他的逻辑性是同事当中最强的;是因为他的表达不够激情吗,他说话很有感染力,况且他平时讲话也是很容易听懂的,为什么这次就都听不懂了呢?

我想这绝不是能不能理解的问题,也不是因为逻辑性差、表达不清的问题。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突然,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一本书《故事思维》,我的这位同事之所以没有讲清楚NPL,或许是因为不会讲故事!

接下来我做了一件事,在百度上查到的关于NPL的定义和由来: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

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故此,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也因此,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序学”。

关于NLP的产生有这样一个故事:

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格林德是世界最负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完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

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能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归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他们对下列三人的模仿,经分类后所建立的诸多有效的行为介入模式,使得他们声名大噪。

这第三人是当代最伟大的催眠疗法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医师,杰出的家庭医师沙提尔女士和人类学家贝特森。例如,格林德和班德勒二人发现沙提亚能轻易地建立人际关系,而其他的同业却不行。所以他们找出她特有的模式,也教导学生运用,即使他们没有任何执业经验,但也做出与沙提尔毫不逊色的成绩来。他们播下相同的种子,收获也相同。

从他们三人身上模仿所归结出基本模式的经验,帮助格林德和班德勒也建立自己的模式并传授出去,这些模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NLP。”

其实,虽然百度的解释有一点理论化,但读完之后还是挺明了的,读出来也是容易理解的。总结来说:NPL就是两个专家通过对成功专家的成功归纳总结出来的模式,这些模式的总结提炼就是NPL。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

如果同事把这些知识换成一个故事,哪怕是编造的故事,把为什么要给大家说NPL,什么是NPL,NPL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两个专家研究三个专家的故事)以及该怎么样用NPL,这也是人最容易也最喜欢的传递方式。

人都喜欢听故事。从小到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流传下来的流传广泛的都是故事,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故事,我们看到最多的也是故事。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是故事,一种思想的传递是故事,哪怕两个人交流,用的最多的也是故事。

一问三不知,这三不知说的就是事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表达一个事物最便捷的方式,其实是用人物、环境、情节和时间变化来描述事物。

对于新事物,一般人刚开始最想知道的也就是这三知,它是谁、 它为什么来?它是怎么来的?它来了会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相信,只要掌握好故事思维的模式,就可以帮助你在表达时讲得清楚、说得明白,能说到听众心里去,才能引起共鸣。这对我们更好地推进精益管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