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1)

中外记者与演员们合影 摄影 陈超

6月25日,参加“壮丽70年·见证新陕西”中外记者聚焦陕旅采访活动的中外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宫景区,观看了由陕西旅游集团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演艺《长恨歌》,同时通过深入采访演职人员,“探秘”《长恨歌》的台前幕后故事。

观看结束后,越南国家通讯社记者赵长河表示,他已被《长恨歌》深深地震撼到了,他感慨地说道:“《长恨歌》不愧为中国实景演出的典范,夸张曼妙的舞姿、唯美的水幕、特技烟火的热浪,它是我目前见过规模最大的实景演艺。另外,配音台词很贴心,可以帮助我很好的了解这段中国历史和这段爱情故事的来龙去脉。”

文旅融合打造行业标杆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至今为人们所传颂。2006年,陕西旅游集团依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伟大诗篇和华清池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讲述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凄美爱情故事的大型实景演艺——《长恨歌》。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2)

实景演艺《长恨歌》演出现场 供图 陕西旅游集团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国内文旅融合产业迎来新资源、新理念和新机遇。作为国内单体演艺项目扛鼎之作的大型实景演艺《长恨歌》突出重围,经过13年不断改版和锤炼,该演艺已成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陕西的文化符号、文旅演艺界的行业标杆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范。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3)

实景演艺《长恨歌》演出现场 供图 陕西旅游集团

实景演艺《长恨歌》的成功推出,不仅强化了华清池国家5A级景区和西安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传统旅游景区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提供了有益借鉴,为西安、陕西乃至全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范式”。

深挖本土特色 走原创IP之路

从2006年大型实景演艺《长恨歌》的初步创作到如今的不断锤炼、升级改版,这十三年的创作历程中,一方面剧组大量汲取了陕西民间文化以及传统唐乐舞的精髓,通过对历史文化符号的艺术化挖掘和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场景化呈现,营造了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依托骊山与华清池,把现代灯光与科技手段完美融合,打造出了这部国际化视野、本土化特色的舞剧精品。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4)

实景演艺《长恨歌》演出现场 供图 陕西旅游集团

实景演艺《长恨歌》导演李悍忠认为,相较于十几年前的版本,该剧在灯光舞美编排都作了很大调整,使得它更加精美、更加动人,新歌的推出使得视听感受更加完美,叙事的连贯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也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5)

实景演艺《长恨歌》演出现场 供图 陕西旅游集团

同时,实景演艺《长恨歌》充分利用唐乐舞的音乐特色,同时还融入了陕西碗碗腔、秦腔、民族舞蹈等地方艺术文化元素,使得该剧不仅具有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也增添了浓厚的异域风情文化特色,进一步强化了《长恨歌》创意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走进幕后 探究默默奉献的“梨园后裔”及工匠们

采访团走进实景演艺《长恨歌》幕后,采访到了从事道具制作工作的陈玉明。自2006年《长恨歌》创立以来,陈玉明一直在为演员设计和制作手持道具。他说:“做道具的过程很有意思,因为每做一次都不一样,每一个道具会根据现场效果和导演要求进行改进。”演员手中的刀枪棍棒、盾牌、手鼓、扇子等数百件道具都经陈玉明之手设计绘制而成,然后交由工人制作。陈玉明还表示,由于《长恨歌》演出频次较高,期间导演也会对剧情进行修改,所以几乎每两年就要更新换代,重新制作或翻新。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6)

实景演艺《长恨歌》道具制作师傅的陈玉明 摄影 赵浚喆

本剧高力士的角色扮演者杨玺告诉外媒记者:“我在西安唐乐宫入的行,在2016年,我过来华清宫支援新成立的《长恨歌》剧组,作为演员被选入此剧组,一直待到现在。因为这部剧是露天演出,观众席离舞台较远,所以上台的表情和动作都要放大很多倍,比如我们的妆容,也需要画的比较夸张。”

西安长恨歌表演值得看吗 中外媒体采访团(7)

实景演艺《长恨歌》中高力士角色扮演者杨玺 摄影 阎梦圆

谈及到对《长恨歌》剧中角色的理解时,杨玺表示演皇帝角色是最难驾驭的,他说:“李隆基可以称得上是我们‘梨园’的鼻祖。《长恨歌》演绎了杨贵妃和唐玄宗凄美的爱情故事,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最后的生离死别,剧情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比较考验演员的情绪表达。为升级演出质量,每位演员都会在闲暇不断琢磨角色的性格特点,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演体验。谢幕时,观众热烈的掌声是对我们努力最好的嘉奖。”

截至目前,《长恨歌》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组委会特别奖;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演出”称号;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 赵浚喆 通讯员 卢剑利 阎梦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