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大学城简介(晋中市发挥山西大学城集聚效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1)

晋中市大学城简介(晋中市发挥山西大学城集聚效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2)

晋中市大学城简介(晋中市发挥山西大学城集聚效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3)

晋中市大学城简介(晋中市发挥山西大学城集聚效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4)

山西智慧科技城智慧科技功能展示

文/记者 张莉芬 图/记者 曹伟 杨洋

广聚英才,智创未来。

十年前,山西大学城从一片旷野中拔地而起。尽管市政配套初具规模,但放眼望去车辆稀少、人烟寥寥。

十年后,这里路网通达、环境优雅。以大学城为核心,山西智创城NO.4、山西智慧科技城等一批创新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区落地,新技术、新产业、新项目渐次集聚,“智创”作用初显。

随着智创谷的规划建设,山西大学城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蝶变,也为晋中“打造京津冀地区进入山西、进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科技产业转化桥头堡、示范地、试验田”埋下伏笔。

画“圈”

打造人才强磁场

2013年,母校山西传媒学院入驻大学城,张鑫与合伙人创立的山西灵创映画网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灵创映画)提前一步,落户晋中。

十年来,灵创映画从山传文化科技园64平方米的格子间,搬进山西智创城NO.4宽敞的办公区,从初创时的入不敷出,到如今设计制作的原创动漫项目、动画短片等先后获国内国际金奖、银奖。

“创新创业的乐土。”张鑫这样评价晋中。他有一个20人的小团队,除了他的合伙人,绝大部分来自山西大学城。

北大研究生,优尼沃特、云考万千CEO,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专项支持的创业人才……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介休“90后”女孩蔺志虹,在北京打拼多年后选择回到晋中,“落户”山西智创城NO.4。

转战家乡,创办山西考研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蔺志虹一起“回家”的,还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软件系统,及百余万用户。

“我是晋中人,有责任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蔺志虹说,除了作为晋中人的使命使然,山西大学城优越的创业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持续进行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展业务和市场的关键节点,回家乡创业可以有效缓解资金、人才与发展的矛盾。”

蔺志虹算了一笔账,“相比北京,人力成本节省40万元/年,办公场地成本节省10万元/年,房租成本节省12元万/年。”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孙洪枫,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卫威,山西重大引才工程海外特聘专家王丹婷……两年来,山西智创城NO.4累计吸引高层次人才20人。他们成立公司、建立团队,催生新的经济业态,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激发出“环大学城智创圈”的创新动力、创业活力、创造潜力。

目前,山西智创城NO.4入驻企业80家,重点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 、大数据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六新”产业占比76%。

“充分发挥了破围聚能、蓄势赋能的作用,打破了大学与企业间的藩篱,聚合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创新创业的发展动能。”山西智创城NO.4执行总裁王可介绍,未来,山西智创城NO.4将与晋中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同频共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力山西智创谷抽枝拔节、高质量发展。

吸“智”

激发科技动力源

“这样一段载药聚乳酸(PLA)可吸收手术缝合线,长1米、重0.2克,售价20至50美元。”

9月19日,在太原理工-山西经纬化纤新型纺织材料与设备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淑强告诉记者:“我国每年购买可吸收缝合线的外汇,高达100亿美元。”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应用广泛,尤其适合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缝合手术。我国因为该类缝合线的生产研发起步晚,一直依赖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垄断企业的进口。

“以后不需要花这冤枉钱了。”刘淑强的底气,来自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与晋中经纬化纤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聚乳酸(PLA)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2021年,刘淑强作为项目的技术研发核心人员,与晋中经纬化纤机械有限公司围绕聚乳酸(PLA)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及其设备进行研发。

“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PLA缝合线核心工艺和技术已经成熟,拥有产业化示范基地,正在进行成果转化推广。”刘淑强说,“项目推广后,我国将实现可吸收PLA缝合线及其装备的自主生产。”

疫情期间,金属线材产业滑坡严重。“同等规模企业,订单不足往年的三成。但我们没有停工,员工福利不降反升。”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鑫亮说。

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由23190万元升至27678万元,利润总额由983万元升至1378万元。

这组数据,是山西榆次远大线材制品有限公司在全球疫情大环境下稳步发展的证明。

“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打包钢丝产品,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冯鑫亮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他促成了太原理工大学与公司联合开展钢丝线材组织结构与性能分析产学研项目。在韩培德教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3项专利,并形成成熟的钢丝先进生产工艺、国际先进的打包钢丝生产线。

聚才吸智,让科技创新成为晋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通过大数据招商,吸引180余家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科技三大主导产业的企业落地签约。生产PET-CT同位素药物的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生产大幅面扫描仪的山西弘创,生产巷道巡检机器人的山西戴德测控……在11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域,科技企业大展拳脚。

不只“一谷”,在“两区”“两翼”,科技由点及面,成为激活经济的动力源。

创“谷”

抢占发展制高点

以人才之芯,点亮智创之光。

今年以来,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山西智创谷建设全面铺开。

11所省属高校拥有22万名在校生,其中1800余名博士、1.6万余名硕士。全省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让山西版“中关村”占据先天优势。

如今的智创谷,创新创造活力迸发。“谷”内共有各类创新平台3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1家,引进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5家。中北大学研究院与51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1个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获批11项(其中国家级2项)。

如今的智创谷,创新创业万象更新。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资源与环境、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领域企业全速领跑,211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据全市总数的76.7%,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在主导产业中的全覆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发展。

如今的智创谷,服务人才深谋远虑。规划千亩地,配建万套高品质人才住房,启动“文娱综合体、体育郊野公园、创新服务微中心”等建设项目, 9条市政道路项目、3所学校、2所医院项目开始实施,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生活圈体系全面完善,形成服务各层次创新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组合的百业发展态势。

跑出先行“加速度”,激发创新“新动能”。十年之后,山西大学城转型蝶变,蓄势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