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

《菊次郎的夏天》上映于1999年,由北野武执导并主演,该电影是北野武创作历程中最具自传性质、最富温情的一部作品。

影片以90年代的日本东京为背景,将夏天、公路、伦理等元素融为一体。该片获得第5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影片主题音乐《Summer》也获得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菊次郎的夏天》讲述了三年级学生正男与奶奶相依为命,偶尔翻到母亲的照片和地址,在邻居叔叔菊次郎的陪伴下,共同经历的一段荒诞、搞笑而又让人落泪的寻母之旅。

影片摒弃了北野武一贯的暴力美学手法,以一种极端的感伤主义,从反差与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再冲突。

邻居叔叔菊次郎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物形象,转变为一个温情的“父亲”的角色,尽力呵护着正男被母亲抛弃的脆弱心灵,同时通过这次旅程,菊次郎也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的救赎。

在此,我将从“故事结构、色彩元素”两个维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最后,也谈谈童年经历创伤的人,成年后应该如何自我疗愈。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1)

01 双线叙事结构:将缺失的爱作为线索贯穿全片,使得影片更为饱满,更富张力。

本片采用典型的双线叙事以小男孩正男“寻找母亲-找到母亲-痛失母爱”为明线

以菊次郎“透过男孩找到被抛弃的自己,给予男孩爱并自我救赎”为暗线,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其中,巧妙的切入现实社会中,爱的缺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① 明线的叙事:母亲的爱是心之向往,而又遥不可及。

正男是个乖巧少言的男孩,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出车祸去世,而母亲在很远的地方工作隔代的亲情难以抚平父母缺席的痛苦。

在正男的心里,最疑惑的是母亲存在于这个世上,却从未谋面,一个百无聊赖的暑假,正男踏上了寻找母亲的路途,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通过邻居叔叔菊次郎和陌生人的帮助,一路辗转到母亲现住地址,当目睹母亲已重组家庭的情景,正男备受打击,一场坎坷的寻母之旅,从满怀期待的相认变为了残忍的被抛弃,像做了一场许久的美梦,在醒来的那一刻随风而去。

明线展示了现实的残酷与遗憾,但背后蕴藏的另一种形式的爱,才真正推动了影片主题的升华。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2)

② 暗线的隐喻:我们选择直面、拥抱不完整的童年,才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菊次郎是个游手好闲的男人,除了稍微畏惧自己的妻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只要不如自己意,便对人破口大骂、暴力相向,甚至有点耍无赖。

他也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对母亲的怨念体现在了开场中,与妻子聊到正男在别处工作的母亲,他立马猜测正男母亲一定是跟别的男人跑了,因为自己的母亲曾经是这样对待自己的。

在一个破旧的巴士站等车时,他好奇正男总是偷偷的看一本书,抢过来才发现,书中夹着正男母亲的照片,证实了正男和自己一样,是一个极度渴望得到爱的孩子。

正男的经历,让菊次郎开始正视自己的过去,从小到大的叛逆、与人作对,无不是内心的痛苦、悲伤、绝望在作祟。

他疼惜正男,如同疼惜过去的自己,他没法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但他选择充当一个“父亲”的角色,即使被人殴打、居无定所,也要替正男拭干眼泪,用爱来守护。

当一个人开始给予别人爱的时候,能量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而内心得到的满足感,也会像爱一样,使人快乐。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3)

02 色彩元素:影片大胆的颜色运用,传递出情感,提高电影的体验感。

电影画面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不仅能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还使电影画面拥有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的手段,以下由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颜色来说明。

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情、冲突和暴力。

在酒店中两人新换上红衬衣,在泳池里嬉戏打闹,去禁止钓鱼区垂钓,一方面衬托了人物对享受假期欣喜的情态,一方面又为想要早点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情做铺垫。

影片中正男做过一个红色场景的噩梦,梦中出现了一个身穿红衣的男人,恰好是之前遇到的变态老头,他张牙舞爪的走向正男,而远处的母亲却束手无策。

这个梦境是因正男目睹了菊次郎背后狰狞的纹身,老头的形象又和纹身头像相似,说明正男对于菊次郎仍怀有警惕和不信任,同时,也暗示了正男对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充满恐惧和不安全感。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4)

蓝色给人一种冷的感觉,包含着忧郁和忧伤的成分。影片中,正男的蓝色背包、蓝色棒球帽、蓝色足球服以及蓝色泳池,为小主人公营造了一个忧郁的心理背景,也延续了一种回归质朴与本真的风格。

另一方面,蓝色也可以从情绪上表现出求生的艰难,衬托出人物复杂细微的内心变化。

在蓝色的大海边,菊次郎给了正男一个蓝色的铃铛,并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是母亲留下的信物,只要摇晃铃铛,天使便会来到身边。

正男将信将疑,摇了很多下不见天使降临,但他最后主动拉起了菊次郎的大手,向着前方的路迈进,也许,此刻在正男心里,菊次郎便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吧。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5)

绿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机盎然的色彩,也是红色的对比色,它预示着希望,万物的重生。

在影片后半部分,菊次郎在游乐场被人暴打,从未向人低头的菊次郎,第一次向施暴者求饶,第一次向正男说出了“谢谢”和“对不起”,他直面了自己的愧疚,表现出强烈的生存意识。

镜头很快转换到了广袤的田野:游离的青蛙,摇曳的荷叶,茂密的玉米杆,以及从地里采摘的西瓜,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散发出活泼、童趣,也预示着菊次郎重生的力量。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6)

03 从成人的视角,结合影片的解析,与你探讨母爱缺失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成年人如何自我疗愈的思考。

影片借助正男和菊次郎的两个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童年中爱的缺失,对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心理还是外在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 母爱的缺失,导致心理的自卑和过度自我保护,要么太懂事,要么总与世界对抗

影片中正男总是给人一副丧丧的表情,无助的时候习惯性低头,行不通的时候也是低着头。他极度的孤独与自卑,做事情总是小心谨慎。

同样,在外人看来,菊次郎痞里痞气,完全不是个好人,由于对母亲的仇恨,扩展到对社会的不满,不断挑战社会的规则,充斥着“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情绪。

好在是,在这个夏天,两个孤独破碎的心,因为彼此的相遇和陪伴,有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② 识别出追求快乐、回避痛苦的末那识,实现自我疗愈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大部分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创伤,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再次伤害,我们将不快和伤痛的感觉深深藏于潜意识中。

在藏识和意识之间,存在着心识的一个部分,被称为末那识。

末那识具有五个特征:

它总是追求愉悦;

它尝试逃离痛苦;

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

它忽视痛苦带来的好处;

它尝试占有、拥有以及持有一切它注意到并想到的东西。

末那识是我们痛苦的源头,是我们体内的毒素,如果要排除身体的毒素,我们应该要与家人、外人、自己进行和解,来实现自我的疗愈。

1️⃣与家人和解

我们可能会遭遇不尽人意的父亲,或者不可理喻的母亲,但我们改变不了父母生养我们的事实。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的父母可能也经历过不幸的遭遇,他们的教育环境没有教导他们如何表达关爱与理解,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责备、惩罚他们,他们将会受到更多的苦。

其实,父母内心也住着一个不完美的“小孩”,就如影片最后,菊次郎去探望养老院的母亲,母亲拒绝别人的好意,高傲的换了一张桌子独自坐下,菊次郎所看到的母亲,只不过是一个孤独可怜的老人。

我们要做的,不是要远离父母,而是需要肩并肩的站在一起,停止互相指责,以父母和子女的身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互相帮助,找出最舒心的解决办法,共同成长。

2️⃣与外人和解

痛苦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内在的愤怒种子,其他人只是第二个因素。

有个朋友,职场路一直不太顺利,最近几年断断续续听到,自己曾经看不上的同事、合作搭档,一个个都升职加薪了,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前几天找我聊天,对自己进行了深度地剖析:从前总喜欢与人针锋相对,争个胜负高下,得罪了人还觉得别人不如自己,经历了那么多的是是非非,才终于悟到,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果我们对别人有执念和偏见,不妨准备一个小本本,将我们不认同的人一一列出来,并写下他们的正面品质,你写出的好品质越多,你内心的怨念就会越少,随之而来的,是你的身心更加自在轻盈。

3️⃣ 与自己和解

《霸王别姬》里有句话: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人匆匆来到人世,会经历无数次的伤痛、不如意,与其说我们等的是别人的一句道歉,不如自己放过自己。

当有人令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内心的“小孩“默念三句话:“亲爱的,我感到愤怒,我在受苦,希望你能知道;我正在尝试做到更好;请帮助我。”或者写下来,放在自己随时可看到的地方。

每一次愤怒升起时,拿出来阅读,可以帮助你内心的“小孩”,慢慢的安静下来,回归到理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别人化解痛苦,来获取幸福,就像菊次郎放下遗憾的过去,帮助正男寻找母亲,给予正男最笨拙的爱,来成就内心“小孩”的圆满。

三分钟看懂菊次郎的夏天(重温菊次郎的夏天)(7)

结语:

现实中,导演北野武的父亲就叫北野菊次郎,正是《菊次郎的夏天》里菊次郎的原型。

北野武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在最初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烂醉流氓的模样,但是随着北野武的长大,他继承了父亲所有的缺点,抽烟喝酒打架出轨……

他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父子之间因为关系疏离,说的话总共没超过十句,但父亲过世多年,他依然记得曾跟父亲一起垂钓的温情时刻,他也通过这部电影,抒发了对父亲的感念和理解。

北野武用一种隐晦包容的方式,完成了对父亲的谅解,也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