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这部分的知识点更加抽象难懂,一遇上相似的知识点更加难以区分。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奥苏贝尔的知识学习分类,这部分知识点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提出三种同化方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一、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例如,掌握了苹果、葡萄等概念,再学习“水果”这个上位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二、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例如,学生学习了“金属”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金属,而后学习铁、铜的知识,把“铁、铜”同化到“金属”的概念之下,就属于一种下位学习。

当然,下位学习里又分成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

派生类属指的是:要学习的新概念或命题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观念中,新观念只对原有观念起支持或证实作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结果新观念获得意义,而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例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时已经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纳入或归属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命题很快获得意义,学生立即能够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这一新的命题被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学生理解了新命题(新命题获得了意义)。新命题对原有的观念只起证实作用,完全可以从原有的观念中派生出来。

相关类属学习的关键在于要学习的新概念或命题被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观念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其结果新观念获得意义,而原有观念被扩充、精确分化、修改或限制。与派生类属作用不同,虽然新旧观念之间仍有类属关系,但新观念不能单纯从原有观念中派生出来。举例说明:学生学习了升国旗唱国歌是一种爱国行为,后面再学习了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爱国行为,对原有的爱国行为概念进行扩充。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这两者的区别只有一个: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三、并列组合学习

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学生在各门自然学科、数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学习的许多新概念都可以作为组合学习的例子。如水果和蔬菜、金属和液体等。

四、小小技巧

首先,先看题干,区分出大概念和小概念,把大概念写在草稿上,小概念写在大概念下面;其次,再读题干,看题干是先学大概念还是先学小概念;最后,按照学习顺序画下相应的箭头,箭头往下就是下位学习,箭头往上就是上位学习。

傻傻分不清楚的上位学习VS下位学习(傻傻分不清楚的上位学习VS下位学习)(1)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

【试题再现】

1.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接受学习 D.并列组合学习

【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的概念之下,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2.学生们将新学的铅笔和橡皮纳入已学习的文具的范围内,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答案】B。解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具的概念,新学的是铅笔和橡皮,把铅笔和橡皮同化到文具的概念之下,属于下位学习。

3.小学生学习了正数知道它们都是数,再学习了负数,知道了数原来也分正负,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相关类属 D.派生类属

【答案】C。解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概念,再把正数归到数的大概念中,属于下午学习,但是,后来又学习了负数,导致对数的概念进行修订和扩充,所以应该是下位学习中的相关类属。

中公讲师解析

关注中公安徽教师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