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谍战剧越来越难出神作了?接下来这部剧,可能就是最好的说明。
官宣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说这个戏不好看天理不容。
不是抱怨国产谍战剧不是实力派演不想看吗?这次是演技和身形只增不减的潘粤明,加上新一代演员中公认的实力派张一山,所谓的“冲演员斗戏就想看”阵容配置。
故事呢,是非常主旋律又带感,“分属不同阵营的弟弟和哥哥,最后却因相同的理想与信仰,共同投身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
所以也被网民称作又一部《伪装者》。
两个实力派演绎剧情烧脑的谍战剧,这几乎是一个万试万灵的黄金爆款模式,只要主题明确、工整精巧,就几乎简直是不可能失败的一部剧嘛,收视率一出——江苏2.0,浙江1.29,全网热度迅速打入前三,好像,也还行。
但,口碑争议却上来了。
一、 首集抢在了《三叉戟》大结局之前开播,这种玩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奶新剧!也就是拿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去养新剧,但被套路多了,观众也能顶得住。
二、 关键是第二个争议——“张一山表演用力过猛,甚至有些浮夸”,“和潘粤明一对戏,差距明显”,简单总结成一句话——这部剧张一山演技不行。
可新一代演员中的实力演技派代表,说不行就不行了?可到底是张一山演技不行,还是潘粤明张一山的演技,都奶不动我们的谍战神剧?
演技吊打?我要夸爆潘粤明,但张一山的问题不在演技一部几乎不可能输的剧,为何会引发口碑争议呢?
看牌面,潘粤明,张一山,放心。
潘粤明, 这些年的角色,可傲娇,可深沉,说他是千面演员一点都不为过。
这部剧的演技,依然扛得住。
再看张一山,少有的能同时驾驭正剧和喜剧的新一代演技扛把子级演员。
这俩实力派到底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观众都是挺期待的。
但是我撸了前三集,结果——卒。
《局中人》看得就是两大男主演技对决,张一山的演技表现到底如何?争议大概有三点:
一是故作深沉。当然这种深沉很明显是张一山演技上针对人物做出的调整,这个等会儿再说。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些一言难尽,感觉一直都在装,都在端着。
一人千面是很难的,张一山的风格一直以来就是张扬型的,不管是在喜剧还是正剧中,放得开豁的出去是他演技的特色。
所以,尽管他在尽力收敛,却反而越看越别扭。
二是用力过猛。
都知道张一山爱咬腮帮子发力,但这次就显得他有点用力过猛了。
张一山在剧中使用的是原声台词,这次他一直被吐槽的京腔在剧中改善了不少,但过度用力的结果是导演一旦推特写,就会出现张一山坚毅不屈的脸庞,问题是张一山演的是个金牌卧底,这样的表演其实对人物塑造是种损害。
三是对手戏不亮眼。
也就是部分观众说的被潘粤明演技碾压的问题。
到底是不是呢?从结果上看,和潘粤明的几场对手戏,张一山的表演一点都不差,表演状态到位,情绪把控精准,可是潘粤明气势和架势就是都更足一些。
作为小生中演技担当的张一山,为什么这次给大家的感觉不是很精彩?
首先要说的是,神奇剧情都交到张一山的戏里真的不是个坑吗?
第一集对塑造人物都是很重要的,相当于人物的亮相。张一山剧中的代号叫“风铃”,号称是“钉在敌方最深度的钉子”。那么这个王牌卧底怎么亮相的呢?
就,很多很“随随便便”的细节:
很随便干掉敌方特工,很随意就青天白日正大光明地开枪掩护自己人撤退。说好的“钉在敌方最深处的钉子”呢?就算开枪没人看到,剧中反派人设是老奸巨猾,如果查弹道男主跑得了吗?行事如此高调真不会暴露吗?
到加藤办公室偷资料,随便就大白天翻窗户,用听诊器开保险箱,如入无人之境!情报处长办公室外没有巡逻人员吗?
剧中这类关键细节的处理简直惨不忍睹,甚至有侮辱观众智商的嫌疑。可是男主自带不可能失败的光环,观众从头到尾都不会为他紧张,因为整个开场就像男主的帅气solo,剧情是开挂的,但这样的剧设下人物塑造还有空间吗?
说回这个角色本身。
《局中人》是谍战剧,张一山的角色是坚毅不屈不苟言笑的沧桑卧底,但这几年张一山的角色类型都是痞帅痞帅的人物,他的的高光时刻出现在《余罪》,无论是日常的灵动,还是关键时刻的决绝,他的眼神里有光,有令人心疼又坚韧的灵气,这当然在他演技范围内。
可现在的感觉是:导演在让张一山演一个不适合他但他偏要硬演的角色。
一张保存完好的娃娃脸,穿上大衣也遮不住单薄的身形,光是在敌方阵营能担当情报科科长甚至是代理主任已经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更糟糕的是如前文所说,他饰演的是老谋深算、隐藏极深的情报人员,可以对标余则成,但一出场就开挂,角色设定和角色行为是断裂的,张一山要装深沉已经很费劲了,还要让他弥合剧本的先天不足,这戏怎么演?
这也是观众直觉上潘粤明演技盖过张一山的关键原因。
因为潘粤明这个部分,人物总体没掉线,而潘粤明的发挥也从不掉线。
演一个深沉内敛的角色,需要的是压场感,潘粤明从《白夜追凶》开始演技大爆发,在演技上的特点是有效的精准。
也就是表演上无论动作、表情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出场就一枪干掉日军头目,是狠角色无疑了。
可是剧中第一次遇到弟弟就是针锋相对,情绪从震惊、焦虑、踌躇到无奈逐层晕染开,让我们对这个狠角色更多了一份同情。
尤其是看到劫狱的医疗车被炸,转身往弟弟的监舍一路狂奔那场戏,看到弟弟还安全地躺在监舍中,脸上的表情瞬间放松,结果被弟弟怼了一句“着什么急啊,怕我跑了?”
整个过程有对弟弟的关切、对兄弟隔阂的无奈,甚至是在下属面前失态的暗自恼火,潘粤明在短短一分钟内情绪多次转变,看得人心都跟着揪了起来。
眼神流转间,是满满的兄弟情。
光是通过这场戏,就可以预测人物的反转之路。
这样的角色高光时刻当然靠的是潘粤明精准的表演,但也依赖于剧本设计相对合理,如果剧本本身是有问题的,潘粤明演技再好也不行。
所以这场演技对比真的是潘粤明演技碾压张一山吗?
没有,两人之间的演技差距,其实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已经确定了。
一般的双男主剧,讲求主角人设之间的性格互补,就说《伪装者》,如果三兄弟各个都像靳东般沉稳内敛,戏肯定出不来。正因为人物性格有反差,结果三个人都有了演技发挥的空间,交相辉映,火花四射。
但《局中人》两兄弟的的性格设定反差感太弱了,结果就是演员的演技不但无法相互激发,反倒可能相生相克,谁演到一个更适合发挥的角色,另一方的表演就会被压住。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所以张一山的演技不是被潘粤明碾压了,碾压他演技的,是剧本。
把观众看得想自己当编剧,这谍战剧神了但剧本坑的只是张一山吗?只能说人物设定的荒腔走板仅仅只是个铺垫,剧情的内容更加魔幻。
效果立竿见影——满打满算40分钟的单集片长,都需要克制拉进度条的冲动。
讲谍战。
原本的意思:一场潘粤明(哥哥,国军,后来转化)和张一山(弟弟,我方)之间的斗智斗勇。哥哥要找出弟弟是敌方的证据。而我方的这位弟弟,则要隐藏起来,重回军统,打入敌人内部。
实际上演的:所有角色都皱着眉头显得智商很高,但看情节完全看不到斗智的痕迹。
故事一开场就是张一山饰演的男主角,营救同志不成,同志为掩护他自杀。
接下来就是男主偷情报,遭遇日方人员察觉,继而开始斗智斗勇。导演编剧用尽浑身解数追求智斗氛围,为了完成斗智大戏,强行角色高光,结果观众剧情讨论日常:苍天啊!又被蠢到了!
就说张一山的角色去偷情报,日军大boss埋下的大招是在情报上特意放了荧光粉,接触到情报的人会留下痕迹,一查手套就知道是谁。
可是大boss主动告诉张一山陷阱设计,是怕主角太蠢察觉不到跑不掉吗?
接着大boss一出大门就遇到了轰炸,气氛十分紧张,大boss对张一山的怀疑已经加深了,结果张一山还放话说自己的手套被炸了,身份没法查。可是为什么要这时候公开挑衅反派。
更神奇的是观众还在想张一山这么嚣张是不是有什么绝妙的对策,结果男主都还没来得及紧张,没来得及想辙,大boss带着证据被潘粤明一枪干掉了。
观众:啥——
与这样的神奇桥段相比,类似男主眼见着手雷拉环落地,还要不管不顾狠命往前冲,冲完一个手雷不知道一个手雷怎么这么厉害把整栋楼都炸了,但男主居然连耳鸣都没有,以及什么日军内部文件全用汉字的情节,观众也就见怪不怪吧。
小细节就这样了,问题是播了三集,剧集还没一个厉害的钩子去提创造核心悬念,现在的情节看上去就是两兄弟你来我往缠缠绵绵快50集,局中人,局在哪里呢?
谍战智斗不行,那亲情怎么样呢?
再次把好牌打烂,再次为张一山叹息。
《伪装者》也有48集,但故事娓娓道来,随着明家三兄弟真实身份的逐渐揭开,也一层层带出兄弟之间的冲突、争执以及打死不离亲兄弟的情谊。每个人物有清晰的人物弧光,兄弟情有清晰的脉络逻辑。
观众都相信这三个人之间有宿命一样的联系。感染力如此之强也建立在剧本扎实的基础之上,剧作高分,胡歌王凯再加之以天才演绎,才能精准地突破观众情感防线。
到了《局中人》,一切都偶像剧化了。
兄弟二人时隔八年,在狱中终于首次相见,一个是审讯者,一个却是犯人。
弟弟喊话"想要知道真相,何必站在幕后看这一切"激出哥哥,兄弟二人正面对峙。弟弟因哥哥对自己身份的怀疑而愤怒不已,哥哥反而沉着冷静:“你的身份太值得怀疑了”,这时候弟弟放出大招:“我是你弟弟,你是我哥!”
一切都还是熟悉的配方——人物关系主要靠对白,剧情推进主要靠喊话。
但这样的设计是牺牲了剧情的精妙感,难道弟弟不吼出人物关系,就讲不好卧底兄弟情感这个故事了?
情感铺排的刻意与不经意之间,作品已经高下立判。
几集下来,平心而论,《局中人》肯定算不上是一部天雷滚滚的神剧。
然而就整体的观感而言,却是各种说不出的粗糙简陋。
只会疑问,咦,怎么主角光环开那么大,突然就从天而降了呢?两兄弟的情感怎么就令潘粤明那么理智的角色丧失理智了呢?
答案是演到现在故事基本靠开挂推进,看得观众都想自己当编剧,编导不需要反省吗?
这届国产剧,能不能别老指望演员神演技来救场结果就是剧本问题演员埋单。
相比同辈,张一山的路比较独特:几年前就不再上综艺,演技就是王牌竞争力。
毫无疑问,张一山颖是有天分的。从童星转型演技派, 配角时期,戏份不重,角色都比较朴实生活化,京腔一起来,亲切如同邻家坏小子。
余罪时期,张一山已经开始找到自己擅长的戏路和演绎方式,善于用动作传递情绪。而且因为那种混不吝的调调,看上去很讨喜,很有观众缘。
可是重头戏他又能把撕心裂肺表现得淋漓尽致,角色整体很有层次感,这样的人物演起来就很容易圈粉。
很显然,这次他没有成功。
经典谍战剧的男主之所以感人,就在于那种机关算尽后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身为普通人,他们总是被迫走上命运的岔路口,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绝望,但也知道,大义面前,牺牲是必要的。因而观众更跟着角色命运一起矛盾和挣扎着。
英雄都不是脸谱化的善恶分明,使命与人性之间的徘徊才更令人揪心。
而从之前的《秋蝉》到如今的《局内人》,当下的谍战剧习惯性地堆砌故事爆点、不知疲惫制造主角的神奇高光时刻、将冲突推向极端,这些看似刺激的猛料,加在一起却是糟糕的节奏、不合逻辑的剧情、赶客的台词。
演员在一个浮皮潦草的剧本里自然被迫平庸,再有演技也发挥不出来了。
过去国剧那些谍战经典怎样炼成的?
剧本、导演、造型、演员……缺一不可。
影视剧,本该是个群策群力的活计。演员要塑造出经典人物,从来不能只靠自己。
令人唏嘘的也许是,这种集体高光,成了只有在回看如《潜伏》《黎明之前》《伪装者》这样的老剧时,才能体会到的精彩和魅力。
而这些年有国民度超高、值得一看的谍战剧吗?
我们的国产剧,越来越依赖主演个人魅力,带动整个剧出圈;
任嘉伦开过光的甜宠演技,就能让观众咽下大部分特效五毛的割裂感;
可还是任嘉伦,到了谍战剧《秋蝉》里就发挥不开了,因为剧情不佳再有观众缘的演员也难以扛剧。
从谍战剧到各类国产剧,我就想问编导自己能不能看下去,那些个让人难以相信的故事。编剧导演不去细想,让观众也懒得细看,大家都倍速看剧并且习以为常。
但不倍速,你让观众看什么呢?
论面子,影像和动作都平平无奇;
论里子,人物设计单薄、故事缺乏深度。
到最后全凭演员个人solo挽回分数。
但这是演员该承担的责任吗?难道不应该是编导为角色加分吗?
周迅演员兼好友黄磊曾经评价她“本该是更伟大的演员的一生”。曹保平说得更克制,“复杂的、丰富的角色周迅都做得来,都适合她,像韩国的《密阳》,她都能够做到。这类角色她会喜欢,也有价值,可以流传下来,只是这样的好东西太少。”
观众日常叹息的是,这届国产剧对不起我们的中年女演员。
可是这届国产剧就对得起我们的男演员了吗?
一吐槽国产剧,总会有网友留言,你不去看不就好了,你不看,大把人看。
的确如此,《局中人》的收视就摆在那里,热度也不低,看上去,片方又赢了,可是演员和观众赢了吗?
就这样的角色,需要用潘粤明张一山这样的好演员去演吗?
看到这样的作品,就忍不住想象如果潘粤明张一山演《潜伏》《伪装者》那样的戏会是什么样子。不需要开倍速、不跳支线、不担心烂尾、每个演员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力……
这样完整流畅的观剧感受,实在久违了。
但好演员做足了自己的本分,遇到的却是这样的神剧,运气好如潘粤明,起码人设对路演技发挥正常。
运气差如张一山,演完还要被观众吐槽演技,但责任明明不在他这边,跟谁喊冤呢?
要怪就怪这届国剧好东西太少,总是要浪费好演员的天分跟演技。
但想想又真不服气啊,什么时候我们的国产剧,才能不浪费好演员的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