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 述

喉罩无疑是气道管理史上最著名的发明之一,1981年,英国麻醉医生Dr Archie Brain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喉罩,并在1988年成功在英国上市。从那时起,仅LMA一个品牌的喉罩,使用就达到了5亿次,而Dr Archie Brain也因此获得医学未来创新奖,并在2007年获得终身成就奖。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1)

喉罩,全名喉罩通气道(LMA),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喉腔通气的人工气道,避免了气管插管,但又比使用面罩更为有效。

02适 应 症

1、无呕吐反流风险的手术,尤其是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

2、当困难插管而被迫使用喉罩(LMA)以后,喉罩可作为气管内插管的向导。

3、通过喉罩可实行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激光烧灼声带、气管或支气管内小肿瘤手术。

4、对颈椎不稳定的患者施行插管须移动头部却有较大顾虑时,可使用喉罩。

5、眼科手术适宜使用喉罩,因较少引起眼压升高,术后较少出现呛咳、呕吐,喉罩拔出反应较轻,眼压波动较小。

6、急救复苏时可使用喉罩,如操作熟练可迅速建立有效通气,效果确切。

7、适用于不需要肌肉松弛的体表、四肢全麻手术。

03禁 忌 症

(一)绝对禁忌

1.未禁食及胃排空延迟患者。

2.有反流和误吸危险:如食管裂孔疝、妊娠、肠梗阻、急腹症、胸腔损伤、严重外伤患者和有胃内容物反流史。

3.气管受压和气管软化患者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呼吸道梗阻。

4.肥胖、口咽病变及COPD、妊娠超过14周。

5.张口度小,喉罩不能通过者。

(二)相对禁忌

1.肺顺应性低或肺阻力高的患者:此类患者通常正压通气(25~30cmH2O),常发生通气罩周围漏气和麻醉气体进入胃内。

2.咽喉部病变:咽喉部脓肿、血肿、水肿、组织损伤和肿瘤的患者。喉部病变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时。

3.呼吸道不易接近或某些特殊体位:如采用俯卧、侧卧和需麻醉医师远离手术台时。因LMA移位或脱出及呕吐和反流时,医师不能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其他处理。

04喉罩的结构

喉罩包括充气套囊、连接导管、连接器以及给套囊充气的导管。可分为直型和预先弯曲型。根据患者的体重选择合适大小的喉罩。放置前还需要准备20-40ml注射器(用于给套囊充气)、润滑剂、胶带。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2)

05喉 罩 的 类 型

依据其自身特点及用途,可将喉罩分为四类:普通喉罩(用于麻醉中维持自主呼吸)、加强型喉罩(用于控制呼吸)、插管型喉罩(辅助气管内插管)和双腔喉罩。

普通喉罩:按大小可分为8个型号(1号、1.5号、2号、2.5号、3号、4号、5号、6号),因正压通气时容易漏气,存在胃胀气、反流和误吸的危险,不推荐长时间使用。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3)

加强型喉罩:通气管可弯曲,与普通喉罩相比,通气道不易成角,从而减少气道堵塞的风险,主要用于眼、鼻、喉、头颅和口腔手术的机械通气,目前有六种型号:2号、2.5号、3号、4号、5号和6号,适用人群与普通喉罩相同。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4)

插管型喉罩:有固定的弯曲度且内径大,可通过气管导管,且喉罩的号码决定了可插入的气管导管的粗细。有3个型号,3号和4号喉罩可以通过ID 6.0 mm的气管导管、5号喉罩可以通过ID 7.0 mm的气管导管,主要用于未预料或已预料到的困难插管患者。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5)

双腔喉罩:主要特点是通气罩的改进和引流管的增加,在置入后形成俩个彼此衔接的密封腔,一个是通气罩将喉部密封与通气管道想通,另一个是通气罩前端将食管上括约肌开口部密封与引流管相通。与普通喉罩相比,置入难度相近,但正压通气时更安全有效,误吸发生率也较低,同时还可以通过引流道放置吸痰管,位置不正确时很容易发现。所以,其临床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适用于四肢体表手术,还适用于腹腔镜腹部手术等。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6)

06型号的选择

新生儿(<4 kg) 1.0号喉罩

婴儿(5~10 kg) 1.5号喉罩

儿童(10~20 kg) 2.0号喉罩

儿童(20~30 kg) 2.5号喉罩

成人(30~50 kg) 3.0号喉罩

成人(50~70 kg) 4.0号喉罩

成人(70~100 kg) 5.0号喉罩

成人(>100 kg) 6.0号喉罩

由于小儿口咽部相对容积较小,稍有不慎即可引起呼吸道梗阻、组织损伤,因此置LMA之前应根据年龄、体重选择合适的型号(即<5kg新生儿/婴儿,5~10 kg的婴儿,10~20 kg的婴儿,20~30 kg的小儿和>30 kg的儿童分别选用1.0、1.5、2.0、2.5、3.0号LMA,套囊的最大充其量分别为4 ml、7 ml、10 ml、14 ml、20 ml)。

或者使用三指宽度法:小儿手掌伸开,掌面向上,而拇指和小指分开,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不同型号的喉罩按标准最大充气,喉罩前部紧贴小儿手指掌面,以喉罩的最宽面与小儿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最大宽度进行比较,确定最匹配的喉罩型号。在紧急情况下不知道小儿体重时尤为适用。

07置入方法

1、常规法

用左手从后面推患者的枕部,使颈伸展、头后仰,右手示指和拇指握持充分润滑的LMA,喉罩的开口面向患者颏部,紧贴上切迹的内面将LMA的前端插入口腔内,然后向上用力将LMA紧贴硬腭推送入口腔,用示指放在通气导管与通气罩的结合处向里推送LMA,尽可能用示指将LMA推送至下咽部,下端进入食管上口,上紧贴会厌腹面底部,罩内的通气口正对声门。当深度满意时,可感到有阻力,左手握通气导管固定LMA,再退出示指,充气后与麻醉机连接,评估通气功能后调整固定;除使用食指和中指引导外,还可使用拇指引导喉罩的插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由于各种原因,操作者不能从患者后侧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操作者一手持喉罩,拇指位于罩体和气道管的连接处,其余手指位于喉罩的背侧,操作者面向患者,置入过程与食指引导方法相似,只是插入的过程中拇指及喉罩的罩口始终面向下颌。

2、逆转法

置入方法与常规法基本相同,只是先将喉罩口朝向硬腭置入口腔至咽喉底部后,轻巧旋转180度(喉罩口对向喉头)后,再继续往下推置喉罩,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

3、侧位法

喉罩以45度角滑过硬腭,同时通气罩近端压向一侧,通气罩远端压向另一侧。置入过程中,应以通气罩的远端侧面作为与硬腭的接触边,顺势将喉罩以45度角滑过硬腭并推入口咽部,一旦通气罩到达喉咽位置,即将其放正(开口面向咽喉)。

喉罩置入的理想位置:喉罩套囊的侧边对着梨状隐窝,近端的前表面在舌根后方、扁桃体水平以下。喉罩套囊的凹陷面正对杓会厌襞,套囊后面紧贴后咽壁。将罩周围的套囊充气后,即可在喉头部形成封闭圈,从而保证了通气效果。<10岁的患儿置入喉罩的平均深度=10.0 cm 0.3 cm×年龄(岁)。

08操作方法

1、推荐的方法为患者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者头侧。将患者头部后仰,将充气囊完全放气、塑形后罩面朝前顺着硬腭向下插入,右手示指可帮助推开舌。远端表面涂抹水性润滑剂可以减少插入的阻力。怀疑颈部损伤的患者,不能将其头部后仰

2、可将喉罩充气囊小部分充气后罩面朝向头端沿着硬腭向下插入,一旦到达喉部后旋转180°,向下推进遇到阻力后充气。

3、一次性使用Supreme喉罩可以不抽气插入。置入喉罩后施行正压通气,观察胸廓起伏的程度,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和清晰,听诊颈前区是否有漏气杂音。

4、退出喉罩的时机分为深麻醉拔管与浅麻醉拔管。深麻醉拔管可避免激惹引起气道反射及喉痉挛,但有发生误吸及气道阻塞的可能;浅麻醉拔管可确保保护性反射的恢复,但存在气道过度反应的风险。

用2%的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喉罩气囊或静脉给予阿片类镇痛药可降低清醒时的气道反射。

气管插管与喉罩的选择(气道管理喉罩的正确使用)(7)

09

优点 缺点

喉罩的优点

1.使用简便,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自主、控制)。

2.插管成功率高,未训练者初次成功率87%,两次总成功99.81%。

3.通气可靠,取代面罩效果更好。

4.可避免咽喉、声带及气管损伤。

5.刺激小、心血管反应小。

6.急救(紧急通气)。

喉罩的缺点

1.封闭效果不好,可发生胃胀气(尤其IPPV),不宜过高正压通气。

2.喉罩比面罩易发生食管反流,饱胃患者禁用。

3.口腔分泌物增多。

4.部分类型喉罩不能使用普通吸痰管通过喉罩吸引气管内的分泌物。

01

适应症

1、呼吸道梗阻

1)LMA位置不当、通气罩折叠或旋转、通气罩充气过度、温度升高或N2O弥散使通气罩内容量增加及声门闭合。

2)小儿舌体大,声门位置偏高偏前,会厌大且松软,常会遮盖咽部,造成呼吸道不畅,其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近两倍。

2、反流、误吸

1)麻醉、手术明显降低了食管上、下端括约肌张力和正常生理保护性反射(咳嗽、屏气等反射)。

2)小儿胃液的容量相对较多,胃内压较高,pH低,为此在麻醉中反流误吸的危险性相对较大。

3)LMA并不能有效隔离食道和气管,加之麻醉变浅、手术、咳嗽等因素影响时,极易诱发反流误吸。

3、喉罩周围漏气

1)对位不良。

2)喉罩型号选择不合适。

3)气道压力过高。

4)置入过浅或过深。

4、术后咽喉痛

1)使用喉罩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很低,文献报道只有7%。

2)气管插管可达47%。

3)面罩和口咽通气道可达10%。

5、喉痉挛

原因:在麻醉过浅的情况下置入或拔出喉罩,可诱发严重喉痉挛导致气道负压和肺损伤;手术或吸痰等刺激引起咽喉反射也可致喉痉挛。

处理:一般可经吸氧或加深麻醉得到缓解。对于严重喉痉挛用面罩加压吸氧困难者,应及时使用琥珀胆碱,重新气管插管。

09

注意事项

1.小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0~14次/分。

2.罩囊内压<60cmH2O。

3.如使用硅橡胶罩囊的喉罩,N2O可透过硅橡胶进入罩囊内,可增加罩囊内的压力,需要监测罩囊内压,避免罩囊内压>60cmH2O。

4.如使用双管喉罩,建议常规经食管引流管置入胃管,先主动吸入,后开放胃管,不需要用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胃管。

5.喉罩置入的原则是下颌关节松弛,根据手术的需要来决定是否给予肌松剂,如不给予肌松剂,可以做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

6.喉罩下面涂上润滑油,前面尽量少涂或不涂以免插入后诱发咳嗽;置入喉罩要轻柔,避免暴力引起的气道损伤。

7.麻醉术中需要适当的睡眠、镇痛和肌松,避免麻醉过浅。

8.手术结束,成人可在清醒后拔出喉罩,儿童可在深麻醉、右侧卧位下拔出喉罩。

9.喉罩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1)喉罩作为通气工具或插管引导工具,可用于颈椎病、使用颈托、产科、强直性脊柱炎、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先天性疾病和有反流误吸风险等多种困难气道的患者,Mallampitti分级和Cormack-Lehane分级与喉罩置入的难易程度无关。

(2)当遇到不能插管,又不能通过面罩通气(CICV)时,首先置入喉罩进行通气,并通过喉罩行气管插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