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契约精神”这个词比较火热,甚至在一些人的心里,已经把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这个概念等同了起来。

契约精神和诚信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其中中国人推崇的诚信,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自我的规范,自我的约束,所以它就成为道德品质的一种。

而契约的核心是缔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它更多的是外在的约束

其实真正去理解的话,也不难发现,哪里存在什么契约精神,其背后最根本的逻辑,就是伤害能力范围内的权衡罢了。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契约这种东西,在中国的历史最为悠久,根本不是什么舶来品,更不是什么西方文明的“高档洋货”。这一点,无论从成文的历史记载,还是考古发现的文物实物,都足以充分说明,毋庸赘述。

其次,契约精神需要有载体,也就是最基础的契约本身。

但既然存在物质载体,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意义上的契约精神本身,而必然要受到诸多客观世界的限制。

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一个契约,最起码的元素包括缔约各方,以及最后形成的契约文本。

缔约各方,可能是自然人本身,也可能是某个现代法律意义上具备权利的人(例如公司、组织,乃至国家等等)。很容易理解,没有缔约方,你和谁签契约呢?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2)

契约文本,不管是过去刻在石头上、骨头上、青铜符契上,还是以何种语言写在竹简、锦帛、宣纸、羊皮纸上,亦或是以一串虚拟二进制字符等形式存在于磁盘存储器中,其必然要存在一个承载缔约各方形成共识的文本载体。

没有文本,只存在于口头上的承诺形式,那只有中国古代秉承诚信的君子,才能做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虽然也不缺例子,但毕竟不是平民中间的主流。

在西方社会的历史传承中,口头契约的诚实履约更是罕见,也根本不是现在它们宣扬的契约精神的渊源。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3)

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些相关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客观的局限。

首先是缔约的各方。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生命的局限。即使大到一个国家,政权的更替,在几千年历史之中,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而契约的一方,如果死亡了,那么它签订的契约还存在意义吗?自然不能,契约毕竟约束的只是缔约的各方而已。

虽然说有“父债子偿”这个概念,但可惜这个概念似乎只在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存在,西方的契约精神可不是这么理解的。

西方的契约逻辑,包括我们现在已经接受的法律逻辑就是,一个人的债务,只应该用他的财产来清偿,至于其儿子,那是独立的人,只要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财产,那么同样就不用承担债务。

例如某个跑路的贾姓老板,他欠下的亿万债务,和他前妻和子女基金里的亿万钱财在法律上可是没有关系的啊。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4)

当然还有就是那个作为契约载体的文本,其寿命更加短暂,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其介质发生灭失,那同样就会导致契约的终结。

这点也很容易理解,特别是在私人层面,有史以来最为常见的一种契约就是借贷。一个人找另一个人借钱,什么时间还,利息多少的协议,都会体现在借条这个物质的载体上。

这个借条自然就是契约的基础,但是如果不小心借条原件遗失了,那借钱出去的人再要找借钱的人要账,除非这个借钱的人道德极其高尚,估计也够呛能得到承认和支持了吧。

纸张容易损毁,其他的电子数据也并不保险。人也会去世、跑路,公司会破产倒闭,甚至政权还会崩溃和更迭,那么契约的脆弱性就可以理解了。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5)

正因为契约的脆弱,所以后面的历史中,才会出现中间人、保证人、公证人等角色,甚至要到政府部门去备案交税加印花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的存在。

大家最直观的,也最切身的这种例子就是买房。买房本身只是买房者和卖房者之间的事情,按说完全可以私下买卖,但是为了保证权属的明确,保证购买者的长远利益,避免卖家卖的不是自己的房,或者一房多卖这些骗钱的行为,就必须到政府去备个案,把产权证书再办理一下。这就是以政府制度背书和限制,来增强契约的强度。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6)

最后,契约精神的真正底色是伤害能力。

就像拿破仑的那句话“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只有契约的缔约方拥有互相伤害的能力,才能保证契约的履行。

这就是真实的逻辑。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7)

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为什么会有不平等的契约存在。

单纯来说,只有当事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才能形成契约,而如果契约条款显失公平,那自然就不可能形成,毕竟谁也不傻。

就像借钱一样,假设从银行贷款,年息5%,从私人那里借钱,年息10%。这大概是比较公平合理的范围,当然我们的法律保护到私人借贷年息24%。

但是为什么会有年息30%,50%甚至更高,甚至还有砍头贷、“裸条”贷这种现象呢?这么高的不合理的利率,为什么还会有人会签订契约出现在纸面了呢?他们都傻了吗?肯定不是。

这就是伤害能力不平衡导致的。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8)

第一个借钱的阶段。这些借钱的人,他在自己的紧迫的用钱需求(或是自认紧迫)面前,对于这些借款条件,根本没有议价的权力。因为贷不贷给你的权力都在放债的一方,你为了减缓眼前的紧张局面,而不得已接受了这种不合理的条款。而放债的人,他完全可以凭借不借钱给你,而让你受到伤害,毕竟你缺钱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些甚至还有生命危险,例如赌债,一天都等不得。

第二个还钱的阶段。往往进入这个阶段,借钱的人地位会有所提升,拥有了不还钱赖账的伤害能力,但是依然在放债人面前,是个“弟弟”。

为什么放债的会要“裸照”、身份信息和通讯录就敢借钱出去?并不是其人真的下流,而是这样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个让人“社会性死亡”的能力,在我们这个传统观念还比较强大的社会里,向亲友公布裸照,这就是伤害的能力。

大到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国更是感触很深。举例来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曾经被迫同诸多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一些西方国家根本没和清政府打过仗,例如美国,沙俄等等,但依然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为什么,就是因为虽然没有伤害你的事实,但我有伤害你的能力,这就是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础。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9)

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今天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美国这种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却满世界的“退群”,不仅退出和俄罗斯双方签订的协议,还要退出自己主导建设的国际贸易组织,甚至还要退出几乎全世界都认可和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协定。

为什么它可以恬不知耻的这样践踏所谓的“契约精神”?为什么其他的国家,即使遇到对自己很不友好的组织和协议,仍然必须要坚持执行下去?

当然这并不是其“特大统领”发疯,而是其国内多数民众的共同意志。加上他们国家实力决定的。

“退群”、撕毁契约也是选择权利的一种,也是伤害能力的直观体现。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0)

正因为美国对于其他国家,其金融、军事等多种角度的碾压优势,才拥有无法匹敌的伤害能力,所以它才可以无所顾忌的创造、撕毁那些所谓的契约。

只有拳头背书的,才是能保证有效性和执行性的契约。

而对应的其他国家,则因为没有这种伤害能力,所以只能任人宰割,无法自己抉择。不信试看伊朗、伊拉克这些国家都饱受制裁的苦难,但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即使今日我们已经强大了许多,但是依然无法达到可以无视世界规则的程度,因为我们没有对等的伤害能力。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1)

很直观的这几年的贸易摩擦的例子,头天刚谈判成功,签了协议,没过两天,就立刻翻脸,继续征收高额关税。我们进行对等反制,才又把他们逼回到谈判桌前。而如果没有这种反制的能力,美国人可不是会跟我们谈判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话说这和当前抗美援朝时差不多,没有上甘岭战役的一锤定音,美国就是一直在打打谈谈,边打边谈,就是想占便宜。但是一仗打下来,把它教训服了,剩下的就简单了。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2)

而且这种反制的能力,极其可贵。

对等的例子,就是曾经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由于没有军事自主权,被掐着脖子签订了《广场协议》,直接导致经济停滞崩溃几十年。

而今天如果某个国家还要拿着那些条约找我们要“治外法权”、要“片面最惠国待遇”、甚至要“驻军权”,谁都能知道这种行为是傻子。

为什么?是他们良心发现吗?肯定不是,只是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大家的伤害能力不一样了。

“攻守之势异也。”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3)

是单纯因为作为缔约方的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吗?不全是。当然清政府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要知道还有一个继承了清朝法统的中华民国,至今还蜗居在东南一隅。还有一个略显奇葩的事实就是,即使到了1939年,“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抗日战争打的最为火热的时期,民国政府竟然还向敌对的侵略者日本,还着庚子赔款(1900年辛丑条约规定的)。这不是搞笑吗?

但是也不搞笑,为什么,因为谁让你继承了清朝的法统,那就得赔钱,谁让你战场上打不过敌人,所以就必须得承认这些不平等的条款,总得给自己万一要和谈留条后路吧。

当然这个事实也侧面说明了民国政府抵抗侵略的态度还是不够坚决,而核心就还是伤害能力的不足。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4)

当然这些国家层面的事例比较容易观察,个人层面的伤害能力,就有点不太直观,但事实上都是一样的。

现代契约的出现,其实都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现代国家,特别是现代政府这个概念的出现,才真正产生的。

早之前君主制的时候,国王君主可以无视契约,朝令夕改也没有任何问题。贵族与平民之间,更是谈不上真的什么契约,即使签订的契约,也往往只是有利于贵族一方的不平等契约,与真正的契约平等的内涵是冲突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但是随着各种形式的革命运动,包括英国的大宪章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等形式,塑造了新的政治体制,才使得国王、贵族这种超然契约之外的拥有强大伤害能力的势力消失了。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5)

同等的,平民之间的伤害能力相对应都很小,这样才产生了契约平等的基础,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契约。

而现代的契约,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好的履行,其实背后都是有政府和法律在进行维护,这种社会的公权力为私权进行了保驾护航。

不信,你去借人钱,然后故意不还试一试?对方可以拿着借条起诉你,然后法院这个国家机器会判决你还钱。如果不还,对方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让法院来拍卖你的家产来还钱,让你无家可归。这就是伤害的能力,并且还是政府和法律提供的合法权利。如果还是不还,好了,给你放进“老赖名单”,直接限制你的生活方方面面,这也是伤害的能力,并且也是合法的。

看吧,政府越强大,法治越健全,其对于每个契约当事人赋予的伤害能力就越平等、越强大。这才是契约的基础。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6)

但是事物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反。

契约精神也是如此,因为它的核心不是道德这种倾向于自律的力量,而是外在赋予的伤害能力。所以它某种意义上,就反而变成了诚信意识的的反面。

因为一个是外力,一个是内力。一个是他律,一个是自律。

但是大家都能够理解,如果依靠外界支撑的多了,对自身力量的需求就会降低。拄着拐走路时间久了,腿上肌肉自然就会失去力量。

诚信的反义词可以写诚实吗?庚子杂说(17)

契约精神也是如此。只讲求外在的约束,由内而外的诚信意识就会逐渐跟不上。

并且大家越相信那张契约纸,而超越了相信人,自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故意利用契约的漏洞,甚至伪造契约,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前段时间的“逗鹅冤”不也有如此因素吗?

或许今天我们不断的学习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然后在这条路上往下走,可能和我们的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呢。

他律能真的变成自律吗?如果能,那或许这条路只是稍微绕点弯路。

但如果不能,“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到底该选哪一个,或许真的也是一个问题。

(附言:本文讨论的契约精神,主要是指契约平等这一个部分,其他的契约自由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几部分,个人看来,虽然都很重要,但不是最核心的部分。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