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昱 通讯员 杨莉)一首经典民歌《唱支山歌给党听》起唱,紧接着二胡、中阮、木鱼等器乐合奏,串起了《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今日,在长沙县星沙街道马达岭社区社工室内,传来了阵阵悠扬的音乐声,民乐团成员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度过愉快的晚年生活。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年乐队,成立不到一年,就组成了16人的队伍。每逢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期间,民乐团的成员都会在社区免费演出,为大家表演拿手节目,用音乐传递文化和快乐。

库尔勒铁路社区老年文艺活动(长沙社区老年民乐团)(1)

退休后不松劲,他们组成了社区民乐团

“我退休前,是从事电影方面的工作,退下来后,就跟爱人一同参加各种老年活动班,去年下半年才加入民乐团的。”今年62岁的王友林,与妻子莫玲都是老年民乐团的实力唱将,无论是美声、流行还是戏腔,都是收放自如。他们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来社区社工室,与民乐团团员们一起唱歌排练。

库尔勒铁路社区老年文艺活动(长沙社区老年民乐团)(2)

(在长沙县星沙街道马达岭社区社工室,老年民乐团正在演练。通讯员供图)

“我平时在家,闲时练下书法,写点微小说,陶冶下情操。”王爹爹翻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发表的微小说,每每翻到了平台加精的作品,就会特别介绍一下。他说,老是在家里创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能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才是真的开心,于是在好友推荐下,加入了民乐团。“我们在排练前,会在微信群里打好招呼,一般是上午练2个小时,从9时练到11时。”

“在民乐团里,只要有曲谱,我们什么歌都能上手,像周杰伦这样的流行风,我们用民族乐器照样能弹奏。”60岁的彭国兵,是民乐团的二胡手,也是最早一批加入民乐团的骨干之一。他说,社区最初能提供的条件有限,团员们都是自带乐器来练习下,后来在社区的支持下,乐器、支架、黑板、沙发、电扇、桌椅等设施设备一件一件被添置了起来。

“平时在家练练乐器,都会接到邻居的投诉,一般不会去碰乐器。现在好了,社区有合适的场地,让我们能一展所长。”彭国兵告诉记者,他平时会在小区内或是公园里散步,竟发现了很多民间乐器高手,这也让他对壮大民乐团,有了更多的信心。

引入社会力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周边都是楼盘小区,文化娱乐设施比较少,建立文化团队,成了我们发力的关键。”长沙县星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周赛介绍,社区周边有一些民乐爱好者,但都是三五成群,一下子全组织起来,难度比较大,于是先固定几个爱好者,支持他们参与社区的各类文娱活动,在社区内打响品牌,从而吸引他人加入。

“玩民乐的人并不多,但经过我们努力,一年不到,民乐团成员就发展到了16人。”周赛说,正是民乐团成员的专业和认真,他们用实力征服了街坊邻里,也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担心成员每天要背很重的扬琴到社工室,长沙县民政局专门配置了扬琴。此外,社区还专门准备了统一服装,方便民乐团演出。

“很多团员跟我反映,在这里找到了组织,因为有了共同的爱好,他们也有了坚持的动力,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灿烂笑容。”周赛告诉记者,民乐团并非一开始就是步调一致的,但经过不断磨合,成员们彼此信赖,才变得越来越好的。

“我们会定期培训养老服务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送戏到养老院等机构,并对老年人开展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长沙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5万人,占户籍人口18%,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社区社工服务、慈善、公益创投项目,开展“银龄话吧”、“慈善助力 养老有戏”、“爱老敬老温暖行”等活动,让社区老人增进沟通交流,摆脱冷清、孤独感,走出沉迷电视、麻将的环境,极大地丰富老年人文娱生活。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推动社区社工和志愿服务点全覆盖,拓展为老服务形式,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审:郭文雯 二审:黄京 三审:周文博)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