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邵氏电影独霸香港。邵逸夫捧红了众多女星,也正是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电影的金字招牌。邵氏大规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这个美丽的电影王国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电影业用自己的熠熠光辉映亮整个东南亚地区。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

邵氏传奇

邵逸夫在1958年与其兄长邵仁枚成立邵氏集团,也从此造就香港影视界的传奇。上世纪60年代,邵氏电影独霸香港,邵逸夫捧红了众多女星,也正是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电影的金字招牌。

从1959年建厂到1979年的20年间是邵氏称霸天下的时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国的黄金时代,阵容强大,出片水准高,当时实施的计划就是———投大资、拍大片、赚大钱。而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大导演逐渐组建自己的制作队伍。

邵逸夫自18岁开始就直接面对观众,哪些影片一定卖钱、哪些影片可能冷门,都很清楚,可以说他是在观众群中成长的,所以贯穿始终的就是“观众至上”的传统。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2)

“邵氏兄弟”的导演与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纪录为依据。1957年,中国大陆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轰动,香港观众对黄梅调音乐如痴如醉。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对市场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视,邵逸夫于是重用导演李翰祥拍摄了多部古装题材的黄梅调电影。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人们都没有余暇和闲情逸致上电影院以前的邵氏导演,一个一个地离开影城,邵氏电影也逐渐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无以往的光芒四射。邵氏大规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这个美丽的电影王国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电影业用自己的熠熠光辉映亮整个东南亚地区。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3)

乐蒂

乐蒂原名为奚重仪,她出生前父亲因意外去世,她出生后母亲带着他们兄妹六人在外祖父家生活。乐蒂出身世家望族,祖父创办“奚福记营造厂”,外祖父是“江北大亨”顾竹轩,经营“天蟾舞台”。她自小受京剧四大家熏陶,接受过京剧基本训练。乐蒂在古装电影中独创了用京剧身形加生活化动作的表演方式,以细腻多变化入神的演技演绎古代仕女著名。曾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的第二届影后。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4)

乐蒂的外祖父经营的“天蟾舞台”是上海四大舞台之首,乐蒂自小便开始接触表演艺术,常常模仿戏台上旦角的神态动作。11岁那年,母亲由于心脏病去世,此后她由外祖母抚养成人。1949年5月,乐蒂兄妹随外祖父母迁居香港。

1952年,乐蒂考入“长城电影公司”,合约期间共拍了11部作品。5年合约期满后乐蒂转投“邵氏电影公司”,首部作品为李翰祥执导、胡金铨合演之《妙手回春》,之后替“邵氏”主演多部影片。乐蒂凭着出色的演技、极佳的敬业精神及良好的票房纪录,成为最受“邵氏公司”倚重的明星之一。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5)

乐蒂拍的《倩女幽魂》,曾参加1960年法国的“康城影展”,此乃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影展的彩色电影。乐蒂的表演艳惊四座,被西方人誉为“最美丽的中国女明星”。

1962年1月29日,乐蒂与邵氏著名男星陈厚结婚,同年9月3日,诞下爱女陈明明。婚后好景不长,乐蒂发现丈夫不忠并亲赴现场捉奸,随后向法院提出离婚。1967年10月法院正式批准乐蒂的离婚申请,并且把女儿的抚养权判给乐蒂。1968年12月27日,乐蒂因意外离世,年仅31岁。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6)

李菁

1948年出生的李菁,曾经在影坛红透半边天,大获六叔邵逸夫青睐,和何莉莉、方逸华并称为邵氏旗下三大红人。

李菁1949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家中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自幼就对电影有兴趣,就读宝血女中时,听闻邵氏所属的“南国实验剧团”公开招收第二期学员,她不顾父母反对坚决投考。当年有超过两千人报名应试,李菁凭获清新的外表和表演天分幸运录取,与方盈、江青、郑佩佩、秦萍等四十人成为同期同学。训练班结业后,与邵氏订下八年合约,初期被定位为古装型演员。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7)

1965年5月,李菁以自己第一次担纲主演的《鱼美人》荣获第十二届亚洲影后,由于李菁当年仍未满十七岁,被誉为“娃娃影后”。

此后“东家”邵氏有计划性地展开力捧,一连为她开拍新片,声势一路蹿升,作品票房屡创新高。踏入70年代,李菁的作品《保镖》成为全年最卖座电影的第六名。到1969年时,她演出的作品已超过二十部。除了1969年时摔裂左腿骨休养半年,几乎一刻不停地拍片。她在邵氏期间,所拍的影片约五十多部,其中包括张彻的《死角》、《鹰王》《新独臂刀》等。她更连续三年当选国语片十大明星,成为港台两地抢手的女明星之一。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8)

1979年相恋十年的男友过世,使她大受打击,逐渐减少拍片量。1983年,因长期陪伴在她身旁的母亲病故,遂宣布退出娱乐圈。

进入90年代,李菁更是销声匿迹,即使2013年“邵氏”电影数位修复出版,也未见这位“大功臣”与“老战友”现身。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9)

惠英红

1960年2月2日生于香港,祖籍山东,满洲正黄旗人,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1963年,她父亲的钱在香港被骗光,家中破产。几位较年长的兄姐都被父亲卖到京戏学校去学京戏,其中就有她的四哥惠天赐。秀才出身的父亲觉得自己的落魄处境没有脸面出门,其母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带着当时年仅三岁的惠英红还有惠英红的妹妹在湾仔骆克道一带卖口香糖赚钱。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0)

12岁的惠英红上午上学,下午到美丽华夜总会当中国舞艺员赚钱养家。14岁的惠英红在一个试镜会上获导演张彻赏识,成为邵氏基本演员,成为张彻的干女儿,并出演《射雕英雄传》中的穆念慈。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1)

成为演员一直是惠英红的梦想,然而,这一梦想却遭到母亲反对,母亲说,当领舞每月收入1500元,而去邵氏当小演员,每月收入仅500元。但惠英红却说自己有信心在三年内,让500元变为50000元。当时,家中只有父亲支持她,然而父亲却因患癌症去世,没能来得及看到女儿演的电影。电影上映时,惠英红特地拿了电影票放在父亲灵前。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2)

随着香港电影日趋文艺化,武打明星一度陷入困境。从小要强的惠英红深感有一种被淘汰感,长期压抑,她患上了抑郁症。她在2000年时甚至写下遗书,吞下100多颗药片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家人发现抢救及时。事后,她说自己在睁眼时非常后悔,如果就这么离开世界,等于向所有不看好她的人认输,幸好上天又给了她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3)

她少女时有一段非常美好的懵懂初恋,有一位18岁的美国混血水兵天天买她的口香糖。去越南打仗前晚,他向她用广东话说了一句“我爱你”,从此杳无音讯。对这段初恋,惠英红一直念念不忘。她甚至表示,只要水兵向她求婚,她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4)

米雪

米雪(Michelle),1955年9月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东莞,香港演员。

中学时,米雪参加了邵氏无线电影电视艺员训练班进行培训。1976年,米雪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黄蓉,此剧创下香港史上第一个百万收视纪录,米雪也由此踏上星途。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5)

她是小康之家的女儿,母亲并非生父的正房,她自小就要在“大妈”“细姨”之类的称呼中周旋,还要在有九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处好关系。在她的回忆里,主题永远是兄友妹恭式的和睦与其乐融融的天伦——就连14岁被寡母送去邵氏训练班做童星帮补家中生计,她也能美化为“为了满足我的明星梦想,母亲考虑再三,方让我辍学”。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6)

她先后读过两个训练班,邵氏的电影与佳视的电视。当年的同学是李修贤、林建明与魏秋桦。他们先后成了名,她却仍然一部一部地挨着当“咖喱啡”。忍够五年,等到《射雕英雄传》开拍,终于以“俏黄蓉”一角鹤鸣冲天。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7)

上世纪80年代,香港所有的报刊和杂志,一旦销量有问题,首先想到的救命绝招便是找她做访问和拍封面照,因为有米雪做封面的杂志,一定卖个满堂红。1982年,米雪与有“亚洲第一中锋”的足球运动员尹志强初次见面;1984年,两人首次确定恋情,并开始交往。两人一直不结婚也没有同居。尹志强求婚多年,但米雪却十分享受这种“后现代自由个体式恋爱”,她曾说:“如果20多年都有想见面的冲动,不是很甜蜜吗?”1992年,尹志强被验出患上鼻咽癌,米雪一直不离不弃。不过他们依然浪漫,2005年米雪生日,尹志强一掷38万港元买了一匹马送给女友,取名“晨曦映雪”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8)

凌波

她的身世就如同她所演的戏一样,充满了坎坷。出生于广东汕头,本名黄裕君,4岁时被卖到厦门当养女,改名君海棠。1949年和养母逃难到香港,凌波只读了小学后便去演戏。50年代在香港,以艺名“小娟”拍厦语片闽南片。1962年加入香港邵氏公司,初名沈雁,后于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改名为“凌波”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19)

她是令邵氏黄梅调电影兴盛至白热化的功臣之一,特别是她的反串魅力曾经激起一股反串风潮。凌波因在《红楼梦》中幕后代唱贾宝玉,受李翰祥赏识出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她的扮相俊秀,木讷的书生气演得惟妙惟肖,对祝英台又是那样情深意切。该片令她一举成名,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最佳演员特别奖是因为评审不知该颁给反串男主角的她男主角奖还是女主角奖,因而巧立名目,奖励她出色的演技。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20)

影片在台湾上映后掀起了狂热的‘凌波台风’,并由此引起了台湾黄梅戏电影的高潮,带动了台湾电影的发展,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盛世。1963年她初次访台,造成万人空巷,众人排队争睹,不得不出动军警宪维护秩序。台北因此被封为“疯人城”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21)

1964年主演《花木兰》,获第11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第12届亚洲影展才艺特别奖。在《花木兰》片场第一次遇到金汉,成了凌波命运的转捩点,两人自此一见倾心,但邵逸夫十分反对这门婚事,他认为旗下女星结婚会影响票房,但是凌波毅然不顾老板的反对,坚决选择结婚。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22)

十五六岁时小有名气的她被养母卖给菲律宾富商施维雄,生了一个儿子后离异。在凌波因《梁祝》而大红大紫后,这段婚姻经历似乎成了禁忌的话题。而在凌波嫁给金汉后,这段人生遭遇公之于世。在金汉的支持下,凌波打了几场官司,要回了长子,后与金汉又生了两个儿子。

邵氏影业上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香港影业的熠熠光辉)(23)

LADY人物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