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小没经历过挫折苦难的孩子,大多数会比较自私任性,对于他人的不幸与苦难缺乏同情心《芈月传》中的芈姝就是这样一个女子。

芈姝虽然对芈月有诸多的关怀照顾,那也是基于芈月对她的精心取悦。芈月深谙人心,更能看透芈姝的心思,知道她的软肋在哪里,雷区在哪里,痛处在哪里,“痒痒肉”在哪里。所以,芈月在与芈姝相处的过程中会巧妙地避开芈姝的“雷区”,只挠她的“痒痒肉”。让芈姝误以为遇到了真正的知己,所以才会死心塌地对芈月好。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1)

也正因为芈姝没有经历过挫折,心性单纯,所以对别人也缺乏防范心,这既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弱点。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大多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但也有一部分性格却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有点遗传因素了。比如任性自私,麻木不仁。芈姝的这个特质很像楚威后。从下面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芈姝的冷血是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

1、芈姝胸中潜藏着一颗麻木不仁的心

芈姝对于别人的生死看得异常淡漠,可以说是云淡风轻。就比如魏美人的死,芈姝早就知道魏美人会被郑袖害死,也早就看出郑袖的阴谋诡计,但她却从没有提醒过自己的哥哥与魏美人,更没有在此事中说句“公道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怕后来听说魏美人死得很惨,芈姝也没有丝毫怜悯之情和恻隐之心。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2)

换个立场想想,一个与自己年岁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远离父母亲人,远离家乡故土,来在异国他乡无亲无靠,最后却猝然死于非命,而且还是被残害致死的,怎能不令人痛心动容呢?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就发生在芈姝身边、她的家中。而芈姝竟全然没有丝毫触动,这份淡定从容与对生命的漠视,还真是像极了她的母亲楚威后啊。

如果说魏美人不过是哥哥的一个嫔妃,与芈姝并无交集,所以才导致芈姝对她的死,毫无感觉触动的话——那南后的死呢?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3)

南后可是芈姝的亲嫂嫂,而且她们是有亲密交集的。芈姝有难处时,还会去请嫂嫂帮忙。南后还曾赠给芈姝一件价值不菲而且绝无仅有的“绕梁琴”,那可是南后的嫁妆,普天之下,只此一件。

芈姝作为尊贵的嫡公主,在皇宫里什么没见过,得知嫂嫂要把此琴赠给自己时,也是惊讶激动得不得了。

可是,没想到“人走茶凉”,芈姝转眼就把嫂嫂对她的好给忘了。南后死后,最“难受”的就是芈姝,但她的难受不是因为心疼嫂嫂,觉得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嫂嫂而难过,而且嫌弃南后死的不是时候,扫了她的兴。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4)

2、芈月此时才看清,原来芈姝还有这一面

原著原文如下:

南后的死讯,在宫中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之前南后与郑袖相斗,其他人倒是安稳些,若是把郑袖扶正,她可不如南后这般宽厚,只怕后宫其他的妃子朝夕不保。

因听说楚威后不喜欢郑袖。个个都跑了豫章台去讨好,只盼楚威后真能够干预的郑袖不能立为王后,自己等才好保全。

此时的芈姝正沉浸在幸福甜蜜的爱情中,母后已经答应了自己的亲事,此刻本该是积极为自己筹办婚礼,铺排出嫁事宜的时候,楚宫之中也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氛围。然而,不巧的是,这样好的心情却被突然薨世的嫂嫂给搅黄了。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5)

嫂嫂一死,整个楚宫的气氛就变了。弄得人心惶惶,愁云惨雾,众人的关注焦点似乎都在接下来立誰为王后上,根本无心关注她的婚事了。而母亲也整日被这群嫔妃恭维奉承厮缠着脱不开身。这让芈姝十分郁闷。原文继续:

一时间,豫章台热闹非凡。然则高唐台中,却未免有些冷清。芈姝有些恹恹地坐着,叹了一口气,道:“真讨厌,宫中不举乐,连新衣服都要停做。”

芈月奇道:“那是拘着宫中妃嫔。和姐姐你有什么相干?”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6)

芈姝翻了个白眼,道:“人人都素淡着,我一个人作乐有什么意思啊!”芈月听了此言,上下打量着芈姝,忽然笑了,芈姝见了她的笑容,只觉得她笑得古怪,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叫道:“喂,你奇奇怪怪地笑什么?”

芈月掩口笑道:“我笑姐姐如今也变得体谅人了。也懂得顾及周围的人在想什么了。这是不是马上要做当家主妇的人,就会变得成熟稳重了呢?”

芈月这是在夸芈姝吗?听着怎么这么别扭?芈月的言外之意,以前的芈姝比现在更过分,对于别人的不幸一向视若无睹,只顾乐自己的,如今,却能收敛起自己的任性,勉强呼应一下这沉闷的气氛了。还真是“成熟感性”了不少呀!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最后一次讲话(芈姝时就暴露出自私冷血的一面)(7)

这就是少女时代的芈姝,骨子里与楚威后是一样的自私自我冷血麻木,只顾自己,不顾及他人。哪怕遭遇不幸的是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