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起初,所有的印章都可以称之为玺。直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明确规定“玺”为皇帝专用。平民百姓全都改称呼为“印”。

印,始于商周,盛于秦汉,最初乃证信之物。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 玉石、金属、木头、石头等。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钤印,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

中国印章文化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应该说每一方收藏级印章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

收藏印章,讲究的是真品、精品、完整品。印章的收藏一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鉴赏印章篆刻的金石美、边款诗文的沧桑美、闲情趣语的印文美。另一种玩法是藏石,即鉴赏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纽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黄石、鸡血石为贵,温嫩脂润,色可夺魂,“溪中冻”、“凝脂霞”即其美誉。

在六千万收藏的大军中,除极少数的投资者,大多数的人玩收藏,都是源于自己兴趣爱好。兴趣使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整天泡在古玩市场四处寻宝;兴趣使他们不辞辛苦,上山下乡到处去淘宝;兴趣使他们去省吃俭用,却为了自己的心爱的藏品一掷千金无怨无悔。收藏,究其本源,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一种心灵活动,有人快乐似仙,有人被执念所困,有人成名致富,有人倾家荡产。“物因人贵,人因物雅”,下面谈谈我手里收藏的几枚印章:

田黄印章,重量为10.27克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

田黄印料,重量为54克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

鸡血石印料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

高甜心刻玺如和穗生印等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8)

高甜心(1915∼ ),江苏江都人。二十三岁 ,至南京鬻印。曾以印章两枚,献与美国罗斯福总统,冯玉祥将军曾题写:“高甜心治印”。胜利后寓沪,日以治印为业。

穗生即王穗生,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古瓶与画 》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同时获《河南省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中国画《松风》获《河南省第十届花鸟展览》一等奖中国画《古松新韵图》获《振兴中华书画展览》一等奖中国画《秋声》获《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览》优秀奖中国画《松树斗雪图》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国画展览》中国画《寿石图》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画家提名展览》提名奖中国画《山村早雪》入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展览》提名奖中国画《松雪图》入选《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中国画《古松瑞雪寿石图》获《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中国画作品参加河南省第六、七、八、九、十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中国画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花鸟画》等美术专业杂志。

叶潞渊刻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0)

印边款上刻有:“潞渊为琹木道长刻也,印面为蔡XX。” 叶潞渊(1907~1994),名丰,别号露园,江苏吴县人。赵叔孺弟子。工书法、善国画、精篆刻。曾参加全国第一届篆刻展,曾任四明银行经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著作《中国鉥印源流》、《鲁迅先生印谱》、《叶潞渊篆刻选》。

蔡谨士、张寒月、矫毅刻刘立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4)

张寒月刻己卯生肖兔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8)

张寒月刻“刘立”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1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1)

印边款刻有“刘立大书家法教,寒月弄为斧之作”,印面为“刘立”。

赵子云刻“茶禅一味”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4)

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千利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诵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 赵子云(1874~1955)名起,号云壑、 壑道人、 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家居苏州全街,有井十口,院内植梅十株,遂颜其居为十全十美之居。后定居上海。绘画初学李兰如、任立凡、顾若波,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名,为吴昌硕高足。为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会员。

沈民翔刻“鸳湖沈氏民翔”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8)

边款上刻有乙丑九月刻面印以便行携翔。

沈民翔刻“秀水名家”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29)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0)

印边款上刻有“此石原刻为麐水名家,不知出于何人之手,今改刻秀水名家为余所用,翔。六十初度而人已昏聩,数易其稿成此。庚辰民翔。”

沈民翔刻“魚乐国”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3)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太史董其昌督学江南来嘉兴。应时盛行放生施善,董太史觉得嘉兴以范蠡湖作为放生湖只是"一泓池水",太小,因此建议把南湖作为放生湖,并手书"鱼乐国"三字,同年刊成石碑立于烟雨楼北。 他题书的"鱼乐国"石 碑保存至今,成为烟雨楼的名迹之一。

沈民翔刻“辛巳”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6)

边款刻有“鸳湖钓徒?垂纶,老翔。”

沈民翔刻游于艺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39)

孔子曾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此章印面为“游于艺”,边款为:此句原刻为二十年前,细白文钤于重作太凝重,故少使用,今改刻为朱文。辛已岁朝试刀,民翔记。

沈民翔水流云在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2)

此章印面为“水流云在”,边款为卒于元霄,民翔记。 水流云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 “水流云在”四个字取自杜甫的诗《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于成都草堂的时候。 “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象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我此时观水,却是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我此时的闲适心情全没两样。 朱大熙的别置为水流云在室。

杨明华刻草萌书画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5)

杨明华(1925~2010),江苏常州人。擅书法篆 刻,尤精小楷,1973年由其书写的《龙江颂唱词 选段》,风靡全国。

汤兆基刻“瑞信书画”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6)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7)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8)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49)

汤兆基,1942年生,浙江湖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书画、篆刻,素有“ 三绝 ”之誉。篆刻古朴道劲,游刃有余,左手奏刀,又以“铁笔左篆”著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政协上海市委会常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工艺美术设计协会会长。出版有《篆刻自学指导》、《篆刻问答100题》、《书法问答 100题》、《绘画问答 100题》、《篆刻欣赏常识》、《汤兆基书画篆刻集》、《汤兆基印存》、《 中国画牡丹技法 》、《竹木收藏》、《中国木雕》等十余种专著。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曾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及香港地区多次举办个展和艺术交流。

春德、草萌刻印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0)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1)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2)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3)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4)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5)

印章观赏与收藏 印章的收藏(56)

春德即金春德先生,1959年3月生于上海。东泽印社主要 创始人之一。自幼喜爱书画,师承上海著名长卷画 家李丁陇先生,教授,篆刻家、古玩鉴定家蔡国声 先生,主攻篆刻。上究周秦两汉古印,仿明清印 格,时有会心。后又经海上名家顾廷龙先生、王个 簃先生等前辈指点,艺事益进。以“杏花春雨江南” 为主题的篆刻作品在1988年首届上海篆刻大赛中获 奖。以后屡有作品在全国、上海等地参展或获奖。 其篆刻作品常发表在《书法报》、《新民晚报》等 报刊。 已故前辈王个簃所题赠的“学而不厌”四字,成为他 不断努力进取的座右铭。

草萌即王瑞信(1936-),字草萌,号凌方,浙江省东阳市人,明代进士王乾章的后裔,曹简楼大师的入室弟子,接纳和感悟了曹大画师画作的精髓和灵秀。其画以花卉、水果、蔬菜见长,用笔用墨酣畅遒劲,色泽以明快、清新而自成风格。 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空军司令部侦察站工作,空军司令部、空军政治学院、政治干校任教员,在上海空四军某办公室任副主任。在南京军区新兵团任团副政委,平时经常和吴野洲、蔡天雄、陶亚杰、许韵高、汪凯民、周志高交往。1968年参加编写和出版《怎样写新魏体》一书和书法作品。近年来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有二幅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画联谊赴日展,在日本姬路、神户等地展出后赠送国家元首。现为钱塘书画研究社社员,当代书画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有《百石图吟集》、《王瑞信山水画集》、《春江花月夜书法集》、《王瑞信书法》、《陈子奋白描花卉册》、《王瑞信花鸟画集》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