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郑振铎《海燕》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结构严密简洁,表达却又情深意切,富有感染力。他的语言,犹如一只灵巧的猫咪,一只俏皮的蝴蝶,一只欢快的海燕那般轻快灵动。而他的感情,于文字中悄然流露,让人回味无穷。他以大众的眼光看待世界,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心灵上的一抹思绪凝于笔端,刻画出拥有独特个性的印记。

他是郑振铎(1898—1958),一位现代作家、文学史家和考古学家。在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时,他倡导写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等。

提起《海燕》,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两者文名相同,但主题却大不相同。高尔基是借歌颂在暴风骤雨中奋不顾身、勇于与恶劣自然天气搏斗的海燕,呼唤革命的暴风雨早日到来,抒发他渴望摧毁旧世界,迎来新世界的强烈感情;而郑振铎则是写出了美好季节中小燕子欢快的迁徙,与春天融为一幅美丽图画,从内心抒发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

作者巧妙地在文中一些句子里插入若干附加语,有意地重复某些结构成分,着笔情真意浓,时而实写,时而虚写,由海上看到的小燕子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从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此文表现出的意犹未尽、如轻烟似的“乡愁”,就是我今天所要叙述的主题。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1)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乡愁: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2)

关于本文的思维导图

01细说乡愁——“瞻万物而思纷”

以前不懂乡愁是什么,因为没有出过远门。后来离开了故乡,才发觉故乡对它的儿女有着多么难以言喻吸引力。赫芬顿邮报在18年采访了几位心理学家,他们对乡愁的看法众说纷纭。

①一种可预测的、一致的、稳定的状态的依恋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心理学家 Joshua Klapow 认为,乡愁是一种对“可预测的、一致的、稳定的状态的依恋”,而且这种反应其实跟我们在过去和当下的处境其实关系不大。

也就是说,即使故乡和家庭不如人意,回想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还是那儿最好。这种感觉从《城南旧事》中也有体现,作者林海音幼时在北平的生活尽管不如人意,但她仍然觉得北平是最好的。

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依恋,即使故乡和家庭不尽如人意,你在外漂泊回想的时候,仍然会觉得想念。起初可能会觉得自己很难走出这个依恋,在陌生的环境之下总想寻求故乡的保护。站在陌生的街道,回忆着故乡的小路;看着陌生人来来往往,想念着故乡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热闹……

②一种自我保护的自卑情节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曾经说过: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密歇根大学副教授 Ricks Warren 的观点是,乡愁属于在陌生环境下的“战或逃”式反应,“进化让人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我们知道家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所以总想回家。”对新环境的抗拒往往也伴生着乡愁,人们会因此感到抑郁和焦虑,甚至可能吃不下睡不着。另一方面,焦虑所带来的恐惧和消极情绪,也会进一步将它放大。

Freeing Yourself From Anxiety 的作者 Tamar Chansky 则把乡愁称为“处于两个世界之间的正常过渡期”。

乡愁是人们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从而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的自卑情节,他们会因此感到抑郁和焦虑,把自己藏起来,隐匿在人群里,等到这个适应期,或者说是过渡期过去了,就能够减轻自卑,找回对故乡的自信了。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3)

①人们对家的定义

古时候人们对土地、家的定义,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家的定义不是可以遮蔽风雨和掩盖家庭的住所,而是部落的土地,或者是出生地。对于生养我们的那片土地,我们总是会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如果离开了那片地方,就会感到不适应,慢慢的开始思念家乡故土。

②安土重迁观念

扬雄《连珠》中认为:“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此话中的“安土”很好的道出了人们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地域的文化认同。

从西汉开始,统治者就规定人民不能自由迁徙,连官员都不能离开自己所任的封地。或许刚开始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但后来统治者慢慢鼓励民众安居乐业,人民渐渐的也对土地有了一种依附的情感。

③心理学“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指的是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小鹅会这样对待他第一眼看到的事物,我们也同样会这样对待我们生长的土地啊。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4)

02从其他著作中看乡愁的影子——托物喻情,借景抒情

贾平凹的《游戏人间》里面这样写道:“没有家,端一颗热烫烫的心往哪里放?流浪,心只有流浪四方。”

世间游子千千万万,他们在外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有的是因为工作,还有的是因为家庭,其实这些都可以够用“不能回家”这四个字来表达。故而有了古人常说的:“瞻万物而思纷”。

①《黄鹤楼》里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望着烟雾弥漫的江面,不由得使人思绪顿生。

《黄鹤楼》是作者崔颢漂泊在外,触黄鹤楼之景生情而作。这首登临诗所作出的一幅烟波江上朦胧灰暗的画面,无不渲染了诗人独自在外漂泊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至味在人间》里的乡愁

在《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里写了这几段话:

“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结构开始形成乃至固定。这也是例如小时候没有喝过牛奶,大了以后凡喝牛奶就拉稀泻肚的原因。”

他认为:“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乡愁原来如此简单。不知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初到外地或国外,总会有那么一两天萎靡不振,上吐下泻,原来竟是肚子在闹思乡的情绪。虽然过程十分难受,但这不正是身体对故乡的归属感在作祟吗?

③《城南旧事》里的乡愁

余光中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平是林海音的。”此书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同年在北平的生活。虽然她已经没有地域观念,她的身世和遭遇替她解决了一大半无畏的纷扰,但她也是有乡愁的。书中的北平,有快乐也有离别,是她儿童时期内心的写照。即使她从小就看到了人生百态,北平也仍然是她的故乡。她在《城南旧事》里诉说了对故乡的淡淡哀愁和沉沉相思。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5)

沈从文在《边城》里写道:“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乡愁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情绪,它能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归家,它能赋予我们一个思乡的精神寄托,它能给予我们向前向上的巨大力量。

03从《海燕》出发,解读乡愁的现实意义

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对小燕子形象的白描开始,他生动地刻画了燕子在春天这个美好季节欢快迁徙的过程。春间二三月,小燕子如赶赴市集似的由南方飞来,为春光平添春趣。它们在空中自由地舞动着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从稻田上飞到高柳下,飞倦了便停在纤细的电线上,闲散地憩息。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放松闲适呢?因为这是他们回到了故土欸!第一部分没有一个字写对故乡的思念,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文章中体现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故土发生深深的怀恋与向往。

小燕子每年由南方飞来,到各家筑巢,接连不断带来更多的伙伴,为下文“燕子归来寻旧垒”对燕子描写的深化和思乡之情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回到现实中来,由海燕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斜掠着,描绘出一个不知疲倦、不惧风雨的海上英雄形象。这是作者想以海燕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形象激励自己,即使在海外也要不畏艰险,尽最大力为祖国建功立业。

当时作者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中,当时的国名党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此篇文章是他在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面上自由翱翔的海燕,由绵绵乡思凝结而成的。

第二部分的文字不多,场面却都十分宏大。场面不多,变化却都相当强烈。作者运用富于变化的移步换景写法,将一腔思乡爱国的浓烈情感融入到这不到两千字的散文里,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当代作家卓如《闽中现代作家作品选评》:“《海燕》摄取海上舟行中的一个小小镜头,通过丰富的联想,赞美祖国春天瑰丽;运用比拟的手法,刻画海燕的可爱形象;凭借乡间传统习俗的回忆,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情。情深意切,清新隽永,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6)

适应和面对。

爱丽丝•门罗《逃离》说过:“还是别试着逃避了,而是要正视这个打击。如果你暂时逃避,就仍然会一而再地受到它的打击。那可是当胸的致命一击啊。”

乡愁固然令人悲伤,但我们需要化悲愤为力量,如海燕一般英勇无畏、不惧风雨,为自己的祖国和故土奋斗。

回看现实,这次疫情由国内蔓延至国外,很多留学生都表示“想回家”。但多数海外留学生选择不回国,因为他们担心将疫情带回来,他们在无形中为祖国的抗疫工作出了一份力。而部分选择了回国的留学生在经历了重重艰难,转移隔离之后重归故土纷纷表示“十分感动,热泪盈眶”无论是回国还是不回国,他们都知道祖国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坚信着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就能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

对于不回国的留学生,他们选择适应和面对对故土的思念,留在了国外,静候疫情的结束。对于回国的留学生,他们选择拾起乡愁,找寻祖国的安全感,寻求祖国的庇护。无论怎么选择,我们心里时刻都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强大。相信以后在面对乡愁——“想回家”的强烈情感时,也能选择不逃避,而是遵从心意,积极适应和面对。

燕子衔泥寻旧主(燕子归来寻旧垒)(7)

结语:

陈晓卿在《至味在人间》写道:“人在旅途,多有漂泊的自恋情结。两箸菜,顿感人生无着,几杯酒,咽下变成了旅愁。”

《海燕》是一篇有着无限乡愁余味的散文,作者由离家几千里延伸到离国几千里,由一只小小的海燕的迁徙延伸到乡外的游子的奔波。他笔下的海燕在故乡是轻松闲适的,在外则是英勇无畏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固然都会产生漂泊的旅愁,但我们可以学习海燕的精神,深信游子终会归家,旅愁也终会变成前行的巨大动力。

《海燕》:愿你如海燕一般在外英勇无畏,守护一片故乡净土。


作者:阿昼@赏昼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