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适可而止,智慧人生
作者:梁某哥礼
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懂得节制,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题记
时下,世事喧嚣,人心浮躁,在追求高效率、高回报的时代潮流下,很多人总想一夜暴富,并且,只知索取,不懂感恩,追求过多,欲望无度。因此,重温“适可而止”这句话,有一定现实意义。 《道德经》里说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其意为:保持充满而不外溢,不如适可而止。“持而盈之”也可理解为“不可贪得无厌”,贪得无厌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不如其已”,这里的“已”字是“止”的意思,就是说不如适可而止,不如不要其满。所以要“把握适度,适可而止”。人生在世,凡事都要讲究分寸,也就是要把握好“度”,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尽管人的欲望之度没有准确标准,却是有基本体现的。这种体现,最明显之处就在于物质财富的“有与无”之间。适可而止,关键是止于哪里?“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我们一直都提倡讲究一个“适度”,努力掌握一个“分寸”,也就是所说的适可而止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凡事须讲个“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不提倡。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就是适可而止,亦即是所谓的“度”。特别是对财富方面尤甚。 然而,世人又有几个人能知道什么样的财富才是对自已真正有益,对财富的渴望之欲适度又该止在哪里?面对现实,芸芸众生有几人能抵挡得住诱惑,又能把这事说得清楚?或许,这些只能在清茶淡饭中能得到一些体悟。毕竟,人往往在平淡宁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本来面目以及人生的真正境界。 诚然,幸福生活需要财富支撑。但是,这种财富不一定全都是物质的,这要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三观”问题。而物质财富又是一把双刃剑,它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烦恼,关键是对财富有个怎样的理解。俗话说:“知足常乐”,古语亦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也就是对所谓的“适度”所做的一个理解。知足常乐的心态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适度或者“知足”变为享受,实为精神之高境界。
做人做事能够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其实,把握好了人生分寸,也就是“度”,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毕竟,做人做事能做到恰到好处,不仅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人生艺术。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自已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节制,对自已的行为自律,对自已的欲望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把自已的所作所为当成人生的一种修行,并努力而为之,做到持之以恒。 读书就是一种较为简单易行的人生修行,多读书学习,忌浅薄无知。而时下却有很多人,财富越来越多,世面越见越广,世界越走越大,衣服越穿越好看,但人却越来越贫乏。所以,仅是物质上的富有是远远不够的。苏东坡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多见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这对自已的人生是很有帮助的。“度”虽极其重要而又极难把握,但这是一门人生艺术,一旦学会了这门艺术,也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使自己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一个成熟而智慧的人,往往会懂得,人是需要克制自己欲望的。因此,做人做事,就要懂得把握好“度”或者“知足”,这是智慧。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成功再成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最起码,他们懂得什么是恰如其分,什么是适可而止,什么是不偏不倚,什么是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适当把握好这个“度”。如若世人也皆能如此,那世界便是万般美好。 节制,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因为节制,所以淡然。因为适可而止,所以简朴安乐。而要达到这种人生境界,就要懂得节制,适可而止;就要以简朴、恬淡、节欲,自律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就需要读书学习,保持人生的不断修行。只有达到冷静安定的心境,才能淡泊宁静,才能让精神专一,见识深远。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