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新片。
豆瓣上,有近五千人为其打出了8.9分。
2018年新片的豆瓣评分中,仅次于《我不是药神》。
同时,它也是铺子2018年观影体验中最幽默、最温暖的一部——
《绿皮书》
影片去年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击败《罗马》获得了观众选择奖。
随后,便开始以黑马之姿横扫各类电影节奖项,成为颁奖季的大热片。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金球奖上,其还拿到了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编剧等奖项,成为了今年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影片主演是维果·莫腾森。
很多人认识他,应该都是从《指环王》开始的。
那个温柔忧郁又够硬汉,还有着天生英雄领袖气质,一星期不洗头也帅到炸的人皇阿拉贡,被Viggo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转眼,《指环王》已经过去近20年了,Viggo不再青葱。
这部《绿皮书》里,Viggo饰演一个粗俗的底层白人,为此他增重了20公斤。
若不是最后瞅到演员表,铺子都不敢相认。
另一位主演是马赫沙拉·阿里。
2017年的奥斯卡上,他凭借《月光男孩》拿下了最佳男配。
今年的金球奖上,他也凭这部《绿皮书》拿到了最佳男配。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那是1962年,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巅峰时期。
男主托尼(维果·莫腾森饰)是生活在纽约的意大利裔美国白人。
他出身底层,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言行粗鄙。
平日,就靠着在夜店看场维生,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
上世纪的意大利裔美国人,总爱聚集在自己的社区抱团排外。
托尼同样,他歧视非裔美国人。
在他嘴里,非裔就是煤球或者茄子。
妻子找来两个非裔工人修理厨房,托尼会把他们用过的杯子,满脸嫌弃地丢到垃圾桶里。
最近,因为一场冲突,托尼工作的夜店需要关门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他无法在家中待业。
因为托尼家时刻都在为钱发愁,他得再找一份工作。
找工作时,托尼遇到了雪莉博士(马赫沙拉·阿里饰)。
雪莉博士是非裔美国人。
一个满身“贵气”,专门为上流社会演奏的钢琴家。
他自小便被视为钢琴天才,2岁开始学钢琴,9岁受邀上台,一路成长为钢琴届的大师,曾两次受邀到白宫表演。
并且,他还有着音乐、心理学和礼仪艺术三个博士学位,可以流利地说八种语言。
不同于托尼,雪莉博士生活丰沃,家住豪宅,还有着专门的佣人。
平日里,他举止优雅言行端庄,十足的白人上流社会范。
而最近,雪莉博士准备去往美国南部巡演。
他需要一位专职司机。
托尼虽不大情愿,但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接受了这份差事。
随后,两人出发去往了南方。
不同于一般的非裔平权片,本片的设定非常有趣。
黑人为「主」,高雅文明,享受服务,;白人为「仆」,粗俗无礼,提供服务。
这种有趣的错位置换,带来了很强的喜剧色彩。
刚刚上路时,这点尤为明显。
托尼总是边开车边吃炸鸡,手和衣服上全是油,吃完就把垃圾随手扔出窗外。
并且,他还一直东扯西扯喋喋不休;尿急了,就直接停车在路边撒尿。
而雪莉博士很精致。
炸鸡汉堡这些当时的“黑人食物”,他从未吃过。
因为他非常注重礼仪,吃东西必须要用刀叉。
在路上,他也总是想让托尼安静下来;实在不行,就改掉那“底层人的英语发音”。
当然,雪莉博士对托尼改变,不只有发音。
他甚至还会帮托尼修改写给妻子的信件。
在雪莉博士的润色下,信件感情细腻丰富,每每看得托尼妻子流泪。
然而,随着他们继续去往美国更南部,两人的身份地位再次发生了置换。
因为越往南,针对非裔的种族歧视便越严重恶劣。
影片片名“绿皮书”,便出自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
该书由黑人邮政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从1936年出版到了1963年。
其标注了当时在种族隔离严重的美国南部,黑人可以入住的旅店、可以就餐的餐厅,被戏称为“黑人外出活命攻略”。
《绿皮书》各种版本
影片剧照
越往南走,雪莉博士的日子就越不好过。
白天,他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演奏;晚上,他躺在专供非裔的破旧旅馆。
场馆的工人,只给他提供破旧的钢琴;半路上的警察,会各种对他刁难。
有次雪莉博士误入一家白人餐厅,还被打得半死。
而此时,托尼的作用便显示了出来。
在夜场摸爬多年,他从警察手里捞人的经验丰富。
对付一些打人耍狠的小混混,更是不在话下。
但是,两人遇到更多的是那些真正的、无法解决的歧视。
雪莉博士去往表演的餐厅时,那里的上流人士表面客客气气,却不允许他在餐厅里上厕所甚至吃饭;想去高级服装店买件西装,也总是被告知不卖给非裔。
但当托尼为他大打出手时,雪莉博士会耐心劝导:
“暴力不能让你赢得什么,托尼,你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成功。”
而他此次行程的真正原因,便在于此。
用才华、勇气与尊严,改变南部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即便去南部演出,酬劳只有在北方的三分之一,并且危机四伏。
“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雪莉博士的才华与勇气之光,让托尼真正对黑人摘下了有色眼镜。
灵魂的贵贱和种族肤色毫无关联,那些歧视,无聊又愚蠢。
真实世界中,托尼的儿子也曾说到:
“遇到雪莉博士之前,我父亲是一个人,遇到雪莉博士之后,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托尼·利普(左)维果·莫滕森(右)
当然,雪莉博士还有着更深的困境。
托尼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而雪莉博士则不。
“既不被白人认同,也不被黑人接受;既不够白,也不够黑,我到底是谁?!”
好在,他还有个足够可爱的朋友托尼。
托尼教会了他徒手吃炸鸡;带他了解了黑人爵士乐。
在他落魄时给予安慰;也在他被歧视时,帮他竖回中指。
影片结尾,两人的身份又一次置换。
圣诞夜,暴雪。
托尼急着往家赶去见妻子,却困意来袭无法支撑。
雪莉博士上前,让他躺在车后座睡觉,自己开车载他回家。
影片又从“白人为黑人服务”,变成了“黑人为白人服务”。
这次置换,无关歧视,也并不凝重深刻。
其只是普通的友情。
但前面种种酸楚,却都在此刻平静地释怀。
至此,这个相互救赎相互温暖的故事,也要画上了句号。
简单隽永,也暖透心扉。
让人重新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好,重新相信人性的万丈光芒。
而这大概就是电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