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201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咸阳空港新城发现了薛绍墓,并进行了发掘。从现场情况看,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该墓损毁严重,甬道和墓室已完全毁坏,仅余部分砖铺地和石棺床,前甬道内建石门也已被破坏,构件散置于甬道和前室内。而且这些破坏并不发生于近现代。

武则天时期哪个公主最有权势(太平公主驸马的大起大落)(1)

如果是觊觎珍宝的盗墓贼,大可不必如此,将值钱的东西拿走即可,根本不需要费时费力把墓室也给破坏了,最有嫌疑的,莫过于和薛绍及其亲属不共戴天之人,这个人,几乎百分之九十九可以锁定,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后,他与太平公主发生过激烈的权力斗争,姑姑死后,他下令平毁太平公主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那么第一任丈夫呢?情况可想而知。

对于薛绍本人来说,官方毁墓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大劫。幸好他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不会感受到其中的苦楚与凄凉。李隆基这样做,倒不是对薛绍有什么意见,主要是给活人看的,太平公主反对朕,家人就是这个下场,就算不在人世也无法幸免,如果其他人也有类似打算,先掂量掂量失败后的结局。根据史书和墓志铭记载,薛绍仅仅活了二十九岁便英年早逝,如此短暂的寿命,即使放在唐代也是不正常的。

死亡原因具体是什么呢?墓志铭没有明说:“永昌初,会凶臣薛怀义、周兴等用事,仓卒遇害,时年廿九”,永昌年间,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酷吏周兴煊赫一时,薛绍的死亡和他们有关,而且速度非常快,十分仓猝,明显不是常规的病亡。从墓志铭支支吾吾地描述看,必有难言之隐。作者是当代人,受限于政治背景等因素,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史书中,对于薛绍之死却有比较清楚的记载。五代时期编撰的《旧唐书》这样写道:“(薛)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则天私杀攸暨之妻以配主焉”,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诛杀宰相裴炎,还平定了徐敬业在扬州的叛乱,准备颠覆李唐王朝。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为了自保,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图谋造反,仅仅二十天便被击败,按照《旧唐书》的说法,薛绍被人诬告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势力集团,最终被当局逮捕杀害,墓志铭又记载当时薛绍担任右武卫大将军、右散骑常侍这样的高官,身份是当朝驸马,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两人先后生下四个孩子,最大的都不到十岁,要处理这样的人,必须得到武则天的首肯才行。

武则天时期哪个公主最有权势(太平公主驸马的大起大落)(2)

考虑过后,岳母决定将女婿处死,执行者是薛怀义和周兴。在北宋时期编撰的《新唐书》中,薛绍之死甚至都不是冤案:“济州刺史薛顗与其弟绍谋应冲,率所部庸、调治兵募士,冲败,下狱死”,薛顗是薛绍的大哥,他响应了越王之子琅琊王李冲的谋逆,最后被下狱整死,薛绍也和兄长积极谋划,所以他被武则天杀害是理所应当。

总结下来,就是薛绍牵扯进了李贞、李冲父子的颠覆行动,至于他是主动参加还是躺枪的,史书有争议。墓志铭不敢明言武则天才是真正举起屠刀的刽子手,只敢把责任归咎于两个臭名昭著的执行人,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即使是撰写墓志铭文的神龙年间,武则天不是皇帝了,但也是当今皇帝的母亲,高宗天皇大帝的皇后,为尊者讳,是不能直接点出她的问题的,就像跪在岳飞墓前的是秦桧而不是赵构一样。

回首薛绍二十九年的人生,如果不是遇上了武则天,遇上到了武周革命,他这辈子应该会非常美好。出身于名门望族薛家,“土田割裂于寓县,邸第相望于京邑”,良田应有尽有,二环、三环内的豪宅一座望着一座,柴米油盐完全不需要他去考虑。“两朝尚主,四代封侯”,曾祖薛德冲,曾任海州、徐州、相州三州刺史,爵位东海公;爷爷薛怀昱,曾任卫州、绛州、晋州三州刺史,爵位河东公;爸爸薛瓘,曾任右卫中郎将、左奉宸卫将军,爵位河东公。薛绍的母亲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城阳公主,最早的时候,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但是在贞观十七年,杜荷追随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于是又改嫁给了薛瓘,两人先后生下三个孩子,最小的就是薛绍,所以他和太平公主的婚姻实际上属于近亲结婚,母亲和岳父都是一个爹妈生的。

武则天时期哪个公主最有权势(太平公主驸马的大起大落)(3)

在童年时代,因为城阳公主牵涉巫蛊,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两人双双死于外地。薛绍十岁便失去双亲,不知是否也和父母在房州生活过。但城阳公主的罪过并没有影响薛绍前途,据墓志铭记载,他在龙朔二年就被授予官职,侍奉沛王李贤,龙朔二年是公元662年,薛绍出生于龙朔元年,换言之,他在襁褓之中就被唐高宗封了官,因为母亲的缘故,说明李治对这个外甥是非常关心的。

永隆二年,太平公主已长大成人,穿着一身武官的衣服来到父母面前,高宗和武后哈哈大笑,女儿做不了武官,为什么要穿武官的衣服?太平公主说出了真心话,既然我穿不了,那赐给驸马可以吗?原来是女儿在恨嫁,唐高宗明白了她的想法,最终选择薛绍作为自己的女婿。

李治总共有四个女儿,有两个是萧淑妃生的,目前已经出嫁;有两个是武则天生的,老大早早夭折,最小的便是太平公主,对于她的婚事,做父亲的当然异常重视。女婿的标准,首先必须适龄,没有婚配,年龄差距不能太大;其次家族地位必须高,和皇家的关系要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共生下七个孩子,大哥李承乾、二哥李泰均已逝世多年,姐妹中长乐公主、晋阳公主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即使有子女,年龄也不合适。

新城公主死于龙朔三年,初嫁长孙诠,后嫁韦正矩,不确定她是否有子女,即使有,长孙家已经没落,不适宜联姻,公主和韦正矩关系不佳,当无子女,选来选去,只有城阳公主最小的儿子薛绍合适,二十岁,可以亲上加亲。太平公主出嫁当天,排场极大,照明的火把将行道树都烤焦了,为了方便婚车通过,官府甚至将县馆的围墙拆除。太平公主本来是想拆门的,唐高宗不同意,说门是隋朝建筑大师宇文恺修的,水平极高,毁了太可惜,于是拆围墙。

武则天时期哪个公主最有权势(太平公主驸马的大起大落)(4)

公主过门后,这段婚姻起初还是很幸福的,两人在八年时间里生下了四个小孩,儿女双全。可惜到永昌元年,薛绍因为牵涉越王父子的谋反案,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话说回来,她老人家还是顾及了女儿的颜面,没有把薛绍送到人来人往的闹市当众斩首,而是杖责一百,扔在监狱里活活饿死,留了个全尸。薛绍身为高干子弟,大户人家的后代,先帝姐姐的心肝宝贝,从小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般苦难。武则天为什么要对女婿痛下杀手呢?太平公主可是她唯一健在的女儿,膝下还有四位少不更事的外孙、外孙女!

其实在八年前,武则天就不同意这门亲事,她提出的理由是薛绍的两位嫂子并非贵族出身,想以此为由阻止两人结婚,但没有如愿。因为薛绍的嫂嫂出身兰陵萧氏,并非普通人家,更重要的是大权掌握在高宗手里,武皇后再怎么找茬、反对都是无意义的。但这件事情奠定了一个基调,就是丈母娘并不认可女婿,对薛绍并无好感。

等到高宗死后,武则天加速了革命进程,薛绍及其亲属更是需要铲除的潜在对象。薛氏家族受李唐王朝厚恩,薛瓘、薛绍不仅身居高位,还分别迎娶了嫡出公主,武则天要颠覆唐朝,这些人岂能答应。假借酷吏、男宠之手将其消灭,合情合理,势在必行。况且若干年前,武则天本就不同意把太平公主嫁给这个女婿。在政治面前,亲情永远是第二、第三甚至更后面的,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李治逼死舅舅长孙无忌,就是先例。

武则天时期哪个公主最有权势(太平公主驸马的大起大落)(5)

薛绍死后十六年,神龙政变发生,武周政权覆灭,李显再次登基。由于政治态势变化,薛绍被平反,“爰降恩敕,复旧官职,仍令所司,以礼改葬”,将永昌年间以谋反罪褫夺的官职都给恢复了,还把他的灵柩迁葬到了咸阳县薛家祖坟,提高了丧葬规格。与此同时,之前被武则天迫害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等人也被改葬,提高了墓葬等级,这样做是“拨乱反正”的一部分,过去他们都是武周王朝官宣的反面人物,现在风光改葬,待遇升级,全面平反,是李唐王朝在告诉世人,过去加在他们头上的种种罪名是错误的,大家应该向这些“烈士”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向李唐效忠。

出乎意料的是,八年过后,薛绍再遇重大打击,墓地被官府平毁。原因很简单,之前他的夫人是镇国太平公主,如今变成了大逆不道的谋反集团首恶,已经被唐玄宗下令赐死了。太平公主的四个儿子,除了薛崇简隶属于李隆基一党,其他都被屠戮。薛崇简尽管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被赶出长安,安排到外地任职。为了与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唐玄宗特下恩旨,将其姓氏由“薛”改成“李”。到此为止,薛绍一生经历了“两起两落”,第二次起落竟然是在阴间,令人惊讶不已,还能有这样的操作。背后折射的,其实是薛家和太平公主的政治沉浮,武周王朝和李唐王朝的政权交替。风头正盛时,锦衣玉食,满城瞩目;身败名裂时,一无所有,不名一钱。就像现实版的《红楼梦》一样,史不绝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