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几天前看完《老炮儿》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种情况可不多见,尤其是国产电影,似乎还没有哪一部电影有过这样的待遇。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哪个主创包场观看的,多少给个面子。后来,从朋友圈看到好几个朋友表示,自己观看的场次里,也出现了全场鼓掌的情况。

说明大家对这部电影是认可的,并且,从电影上映以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网络上几乎到处都飞扬着对这部贺岁电影的讨论。

有人说,《老炮儿》拍出了久违的男人味。

有人说,《老炮儿》拍出了新老一代的现实矛盾与精神传承。

有人数,《老炮儿》拍出了男人的尊严与气概,更重申了某些社会规矩的重要性。

总之,褒奖多于批评。尽管也有不少人批评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非多么的值得褒扬,但对于大多数只是去影院享受一部电影的愉悦的观众而言,《老炮儿》的确让他们看爽了。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1)

但比起电影的“硬”和表演的“刚”,以及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那些关乎尊严、关乎规矩、关乎回忆的元素,让我更印象深刻的,是六爷这个硬汉侠骨之下的那一丝柔情。

他很珍视他养的那只鸟,时不时逗一逗,教它说话,带它逛街,慢慢地,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感情既包含了陪伴带来的日久生情,更包含了他对这只鸟赋予的独特意义——在儿子晓波不在的那段时间,他把它视为晓波。

所以,当他看到被龚叔等人闯入家中摔死的鸟的尸体时,表情很悲伤。他很难过,所以执意把它安葬。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2)

他很感激话匣子(许晴饰),当然也很爱她,只是他一直没有给自己续弦,没有把话匣子娶回家。不是因为要顾及儿子晓波的感受,更不是不爱她,而是,她内心还心心念念着他死去的妻子。发现屋里被人砸过之后,他很关切地看着墙壁上的一面镜子,因为它后面放着他妻子的遗像。

他忘不了她,既包含着爱,也包含着愧疚——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让母子俩吃了很多苦,他记得。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3)

他心里明白话匣子对他的情感,话匣子为了他可以付出很多很多,里头所蕴含的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但他就是不愿毫无付出地接纳,而是强撑着自己的脸面,宁可不要房子,也不愿白要人家的。为了不让话匣子太过操心,为了顾及约定,宁可逃离医院,宁可看着话匣子声嘶力竭地追赶,也不回头。

这是北京“老炮儿”或北京“顽主”惯常的脾性:装作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也很在乎。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4)

他只有儿子这么一个亲人还在世上,他深爱他的儿子。即使话不投机,即使矛盾重重,即使代沟很深,甚至儿子对自己怀着仇恨,他也知道,自己唯一愿意付出整个生命的,就是他儿子。于是,当儿子长时间不回家,他看起来很镇定,实际上很想念。当得知儿子被人扣留,找遍北京也要把他找出来,蒙受欺辱,也愿意忍气吞声,愿意一口应下很难做到的约定。

他和儿子喝酒,为自己当初的过错,感到愧疚,甚至愿意为儿子跪下致歉,泪流满面的他不再是那个沉着面对嚣张青年的硬汉,而是一个满怀爱意的父亲。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5)

六爷是个仗义的人,为了兄弟,可以出面扇城管,可以借钱交罚金,可以为了兄弟们挨刀坐牢,所以那些曾经一同战斗的兄弟们,愿意站在他身后。

六爷是个讲规矩的人,小偷偷了钱包要还身份证,路人问路要礼貌用语,砸了灯罩就得赔偿,刮花了豪车就得补偿,不能乱搞别人的女人,不能看热闹不嫌事大,不能和人约好了却不办到。江湖有江湖的规矩,社会有社会的道德,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他都不愿不管不顾。

我们会在他沉着冷静地应对羞辱时感受到一个男人沉稳的气场,我们会在他扭着满嘴“他妈的他妈的”年轻人的手指时感受到一个硬汉的狠劲,我们会在他忍着心脏疼痛仍举着军刀冲向对手时感受到一个英雄的尊严。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6)

但我们更会在他对待儿子、对待话匣子、对待逝去的妻子,甚至对待陌生女孩的求助和死去的鸟儿时,感受到一个男人埋藏在骨子里的爱和善,以及包裹这一切的柔情。

倒在冰面上的六爷像一尊丰碑,蕴含着男人的尊严、气概和对规矩的守护,让人热血沸腾。

而那个止不住流泪的哭泣的老炮儿,反倒更让人肃然起敬。

不一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但一定内心柔软,永远热爱女性。

老炮儿最后咋样了(老炮儿哭泣的老炮儿)(7)

PS: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首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