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

图源:豆瓣

01.“对别人好也没有意义啊,没有人理会。”

B站有个人气很高的日本短片,叫《你的善良一文不值》(又名《反社会人格》)。


某天,电车车站。

小女孩在贩卖机前买了一瓶饮料,伴随着 “谢谢惠顾” 的声音,她急匆匆地朝站台的方向跑去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

图源:B站

她不小心在台阶绊倒,这时,一位 “机器人”出现扶住了她。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3)

图源:B站


“机器人” 捡起了女孩掉落在地上的小饰品,

说了句 “不用客气”,就转身走开了。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4)

图源:B站

在地铁上,小女孩又遇到了“机器人”。

“机器人” 给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让座,并摆出手势:“请坐”。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5)

图源:B站

那位母亲径直地坐了下去,没有说“谢谢”,

自顾自地逗着怀中的孩子。

机器人尴尬地说了句:“不用客气”。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6)

图源:B站

走到天桥上,小女孩再次碰上了机器人正在给一对迷路的情侣指路。

当小情侣知道线路后,机器人连“不用客气”都还没说完,

小情侣转身就离开了,

小女孩不理解为何机器人会这么做。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7)

图源:B站

在公园里

小女孩看到“机器人”把别人随手乱丢的垃圾,捡起来放到了垃圾箱里;

又看到他帮助一位正在下阶梯的母亲把婴儿车抬下来,

然后对着冷漠离去的背影,独自说“不用客气”。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8)

图源:B站

小女孩非常的不理解,

为什么没有人会跟他说“谢谢”,

他还是要这么做呢?


女孩决定提醒一下 “机器人”。

在等红灯的时候女孩来到了 “机器人” 身旁,

对他说 :“你没发现吗?”

“对别人好也没有意义啊,没有人理会。”

说完,绿灯亮起,小女孩穿过了马路。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9)

图源:B站

穿过马路后,小女孩发现自己那个最喜欢的小饰品掉了马路中间。

但这个时候去捡,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机器人出现了,

帮她捡起了挂链,伸手递给了她,

她下意识地回了一句:“谢谢。”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0)

图源:B站

就在要接过小饰品的一刹那,女孩发现:

站在自己眼前的,哪里是什么 “机器人”,这分明是一位 “活生生” 的叔叔啊!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1)

图源:B站

砰!

正在这位叔叔想说 “不用客气” 时,一辆疾驰的车驶过,把他撞飞了。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2)

图源:B站

旁边的人非但不救,还拿出手机拍照,分享到社交网站。

影片的最后是一段空白黑幕,只重复了小女孩的那句:“对别人好也没有意义啊,没有人理会。”

稚嫩的童音,说着冷漠的话语,不能不让人深思。

这是一个关于“善良人”的讽刺片,“机器人”叔叔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

简单善良,却没人在乎你的善良。


02.善良本无错,为什么得到快乐如此之难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先哲,对善良推崇备至,他们宣扬“仁爱”思想,主张施行“仁政”。

孔子曾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3)

图源:360图片

孟子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4)

图源:360图片


孔、孟关于人性本善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仁”的核心文化心理基础,这种“善良”的文化精髓,也刻入了

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当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造就了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结构。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5)

图源:360图片

在《中国人善良结构研究》中给出了“善良人”几个维度的解释: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6)

图源:《中国人善良结构研究》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7)

图源:《中国人善良结构研究》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8)

图源:《中国人善良结构研究》

分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词汇,可以发现:

因子一,包含了“与人为善”、“诚信”、“尽责”、 “真诚”等描述个体在价值观和为人行事方面特征 的词汇,因而命名为“诚信友善”;

因子二,包含了“肯牺牲”、“舍己为人”、“乐善 好施”等描述个体在行动上的善良特征,因而命名 为“利他奉献”;

因子三,包含了“宽宏大量”、“善解人意”、“有包容力”等描述个体与人相处时的善良表现,体现人际关系方面的善良人格特征,因而命名为“宽容和善”;

因子四,包含了“孝顺”、“感恩”、“知恩图报”等涉及情感道义方面的善良品行的词汇,体现了个体对待 亲友与他人。

我们常常被教导要为人善良,然而残酷的现实教育我们,有时候付出全部善意的我们收获到的往往只有冷漠和伤害,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善良一文不值!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19)

相信大家已经对“江歌”案很熟悉了,不知道的人我再来给你们复习一遍。

2016年11月3日案发前,刘鑫与男友陈世峰发生矛盾,搬出与男友同居的家。好友江歌很是善良,邀请刘鑫和她同住,陈世峰找到刘鑫的落脚点不断前去骚扰。

案发当天下午,陈世峰又来江歌住所,和江歌发生了口角,江歌见陈世峰骚扰不断,扬言要报警。

刘鑫害怕陈世峰纠缠不清,让江歌下班后和和她一起回住所。

案发当晚,陈世峰果然又来骚扰,刘鑫先进了房间,江歌走在后面,被陈世峰惨无人道地用刀多处刺伤脖子和胸部,刀刀毙命,残忍至极。

最终,江歌因失血过多而丧生,刘鑫躲在门内一直没有开门。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0)

江歌母亲收到女儿死讯,悲痛万分,多次联系刘鑫,求刘鑫出面作证或是提供相关信息,

但是刘鑫一直没有回应。

案发3日后,刘鑫突然给江歌母亲发微信,说:“事情解决了以后我也不会再见你了”;甚至扬言再有什么新闻出现,就停止协助警察。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1)

图源;网络

此后,刘鑫就消失了,江歌妈妈再也找不到她。

这个自私的女人甚至都没有参加江歌的葬礼。

案发后,刘鑫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也没有向江歌妈妈承认错误,反而是将错就错,一遍一遍地往江歌妈妈的伤口撒盐!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2)

图源:微博

而就在近期,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这个野兽样的刘鑫居然改了名----刘暖曦。

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微博大V,有几十万的粉丝,有丰厚的打赏,赚得盆满钵满!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3)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4)

图源:微博

这就是江歌付出生命去保护的人。

世间回馈她的是什么?

杀害她的人没有偿命,还恶意伤害她的亲人。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样的人居然成为了拥有流量和粉丝的人,在得知事情后还有很多人对她表示支持!

是我们推崇的善良出错了吗?善良的人为什么总是被伤害的那一方?

善良仿佛成了主动给别人递过去的“杀伤武器”,是别人挥在我们身上的一把“大刀”。


03.善良是一种得了就会上瘾的“病”,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

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遇到自私的人。

有一句俗语“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江歌案中的刘鑫就是将恬不知耻进行到底的人。面对为了救她赔上性命的江歌,不仅不心怀感激,反而对江歌的母亲恶语相向。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形成:

(1)没有底线的迎合错当成“善良”

从社会学角度看,什么叫没有底线的善良呢?

没有清晰的责任界限,面对别人的请求不知道如何拒绝,认为拒绝了别人便是一种罪过。

而越是没有节制的善良,往往越容易碰上自私自利的人。

俗话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记得在奇葩说的一期辩题里黄执中说道:"越善良的人需要越聪明,反过来也成立,越聪明的人越有能力善良"。

没有原则的善良一旦成为习惯,那么受到伤害的只有自己,而且付出的越多,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多。

(2)执着于“好人形象”的人,往往意味着他的自尊感不强,没有自信

“善良”的可怕之处,在于模糊了“善良”的概念,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

他会把“判定好人”的权利交给任何人,包括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这种心理的本质是“自卑”,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是为了寻求社会公平正义,而是为了“取悦他人”。

普世价值观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的人,但是帮助别人是需要筛选的,否则就是一个执着于“好人形象”的傻瓜。

(3)“得寸进尺”心理的受害者

对于某些“心地善良”的人来说,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中的日常,看上去他们十分乐意,但是内心却在忍受着煎熬。

有的人得寸进尺,“善良人”就有可能付出更多的代价。

“得寸进尺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接受了来自他人的需求之后,为避免自身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发生改变,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并且有渐进式发展的趋势。相应的,如果一个人在另一 个人身上得到了好处之后,就会将这种收益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回报,因此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许多“心地善良”的人,都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折磨之中,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得不到回报。

04.想要做一个“善良”又不伤害自己的好人,你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对不合理说“不”

《圣经》里马太福音(10:16)主对门徒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这句《圣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危险的时候要逃亡,或拿出杀手锏叫人不能继续伤害你。

诗人Emerson曾经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

真正的善良一定是有前提的、 有原则的。对于那些无理的要求,我们应予以拒绝,对于帮助的对象.我们应仔细鉴别,我们既不能用恶意回报他人的帮助,也不能当帮助毒蛇的农夫。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2)建立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自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三观”吸引相同友好的人。任何取悦和无原则的退让关系都不会长久。

学会看到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并无条件地接受一切。

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把自己的善良变得锋利点,不锋利的善良只会让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

(3)留意自己的“顺从”行为,刻意练习,改掉它

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很多"愚蠢"的行为,其实是没意义的。有意识地留意或记录下自己生活中无原则的讨好或是顺从他人的行为。

当你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就应该马上停止这种行为。

当然,只光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够的,必须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表现,刻意练习,强大自己的内心。


日本讽刺人性冷漠的电影(日本讽刺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25)


善良是需要回报的。当我们的善意得到对方的正向反馈时,大脑中的多巴胺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让我们收获认同。

反之,正向反馈获取不足,当我们的善良被践踏,善良就失去了价值。

别让你阳光下的“好心”变成一把暗夜杀人的手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