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毛主席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在文化水平方面的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吉思汗的确武功高强,但他战无不胜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还有蒙古民族因素在其中。这就需要从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1)

沁园春·雪

蒙古族的历史渊源与生产方式

在唐代,蒙古族的先祖被称作“蒙兀室韦”,曾经生活在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密林中,后来成吉思汗家族率领部众西迁到今蒙古国境内。这时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主要有畜牧和狩猎。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和与他们相隔1000多年的匈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在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中可窥见一斑。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2)

畜牧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3)

狩猎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在畜牧方面,畜群结构由马、羊、牛构成,其中羊群是他们最大的肉类食物来源。

在狩猎方面,笔者认为蒙古族狩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是因为长时间地吃马牛羊这类畜产品,难免会产生乏味。所以需要打一些野味来丰富蒙古人民的饮食结构。
  • 二是因为当时在草原上仍有许多动物,他们与牛、马、羊争夺食物,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 三是因为他们是“马上民族”,擅长长途奔袭又携带弓箭,且勇猛无比,可以捕捉天上和地下的猎物。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才产生了与中原其他民族不同的军事作战方式。

蒙古民族的军事作战优势

笔者认为蒙古族无论是南下攻打金朝、西夏和南宋,还是向西征服其他民族,甚至一直打到欧洲还能够战无不胜,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 在战术上,蒙古民族受到狩猎方式——“围猎”的影响,擅长使用迂回包抄,诱敌深入的军事作战方案。迂回包抄战术的使用让蒙古将金朝打了个措手不及。蒙古先与南宋结盟,然后借道南宋,从大后方突袭金朝要地,切断了金朝军队撤退的道路。然后与南下的蒙古军队正面军队会合,大破金朝。
  • 在战略上,蒙古族的军队在理论上可以采取“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战略。这是因为蒙古族平时的畜产品结构中就有马的存在,所以蒙古军队拥有骑兵,在速度方面占据优势,来去自如。
  • 在军事装备上,蒙古族平时用来射击天空中的飞禽而使用的弓箭就派上了用场。当时其他地区并没有出现长距离攻击的武器,所以蒙古族使用的弓箭能够在不近身的情况下杀死敌人,其威力是非常巨大的。
  • 在粮草配备上,由于蒙古族的畜产品结构的影响,蒙古军队可自制牛肉干等干粮,在打仗时方便自身携带,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来找到水源。马可在随处可见的草场上吃草,所以很少出现粮草储备不足的情况。
  • 在兵种上,骑兵的出现是蒙古军队获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一环。在古代“唯快不破”是在军事方面适用的真理。只有你的军队速度够快,够迅速,够敏捷,你才能掌握战争的先机,从而大获全胜。骑兵正验证了这条真理。他们进可全歼敌方,退可快速逃命,让敌人无处可追。
  • 在民族性格上,蒙古民族天性好斗,身处北方,在经受了寒冷天气和长时间迁徙的磨练而培养出的强健的体魄成为了他们的战胜别人的资本。
成吉思汗本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成吉思汗出身于贵族家庭,在面临作为蒙古王国首领的父亲被毒害,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年幼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凄惨生活。在长大后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被别的部落所掳掠。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能够一步一步地统一蒙古各部,成为他们的首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成吉思汗有着刚毅的性格。在经历了祖上基业毁于一旦,家庭变故等众多挫折和打击之后,他忍辱负重,在穷困潦倒中磨练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为之后报仇做准备。
  • 成吉思汗善于与他人达成合作关系,获取他人的支持。最初他获得了克烈部首领王罕也就是他父亲也速该的义兄弟还有札答阑部首领扎木合也就是他的义兄弟的支持,打败了其余蒙古各部。同时也利用父亲的影响力来寻找父亲的旧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
  • 成吉思汗善于变通和隐忍。虽然金朝联合塔塔尔部破坏了蒙古王国的统一,也破坏了他的家庭。但他仍然假意尊奉金朝,还被授予“札兀惕忽里”(百户长)之职,进而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一举消灭金朝。
  • 成吉思汗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4)

成吉思汗

  1. 实行领户分封制。以地域进行划分,将原有的氏族部落割裂开来,打破了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从而有利于巩固蒙古王国的统一
  2. 创建并扩充怯薛护卫军,也就是大汗的护卫队。他们从原来的550人扩充到1万人,他们的职责是平时轮班护卫大汗金帐,承担各类杂役,战时冲锋陷阵。这是国家制度管理的雏形
  3. 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他把以往的“必里克”、“札撒”以及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整理成“大札撒”作为法典颁布实施。并任命自己的幼弟为最高断事官,以此维护汗国的统治秩序
  4. 创制蒙古文字。他下令掌印官畏兀尔人塔塔统阿用畏兀尔文拼写蒙古语,从而产生了蒙古文字,提高了蒙古国人民的文化水平。
  5. 分封子弟。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同,这时他的子弟只是分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为成吉思汗自己所有。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不被分裂。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5)

蒙古文字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6)

怯薛护卫队

  • 成吉思汗还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1. 在谋划攻打金朝时,他采取“合众弱以攻一强”的战术。曾经三次大举进攻西夏,迫使西夏国主求和,从而解除来自西夏的威胁,并与宋朝结盟,对金朝形成战略包围。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师就大获全胜,蒙古骑兵的铁蹄踏遍了河东河北的地区,在所到之处大肆杀戮和掳掠。过了几年再次兵临中都,迫使金宣宗接受苛刻的议和条件。不久成吉思汗又以金朝缺乏求和诚意为借口,直逼金朝新的都城开封。金朝此时已是内外交困,日暮西山了。
  2. 之后又攻占了西辽、中亚大国花刺子模,翻越大高加索山脉西征,沿着黑海北岸打入克里米亚半岛,一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7)

成吉思汗时期扩张地图

成吉思汗西征的实力(从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说起)(8)

成吉思汗发动对外战争

结语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他结束了蒙古高原分裂动荡的局面,完成了对蒙古的统一,促进了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并建立了蒙古汗国,推动了蒙古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在对外战争中,成吉思汗之所以战无不胜,不仅在于他卓越的领导指挥才能,其根本原因更在于蒙古军队在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影响下产生的极强的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