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黄蜂?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1)

网图

大黄蜂是一种毛茸茸的圆形昆虫,主要生活在北半球的温带气候中。大黄蜂有 250 多种类别,属于熊蜂。最大的大黄蜂可以长到一英寸半长。大黄蜂因其毛绒绒的身体和大胆的颜色而与众不同,这有助于它们抵御捕食者的侵袭。与蜜蜂不同的是,它们通常最多活一年,因为不需要为冬天储存食物,所以它们不生产蜂蜜。

但是大黄蜂是最重要的传粉者之一。它们擅长传播花粉和为多种野生植物以及西红柿、蓝莓和南瓜等重要农作物施肥。而且它们还比其他蜜蜂更耐冻,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飞行,这使它们非常适合在山区栖息地、沿海平原甚至北极苔原授粉。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2)

网图

生命周期和社会结构

春季,蚁后从地下冬眠中苏醒,首先会找到一个巢穴,而古老的啮齿动物的洞穴就是它们的首选。同时女王会在春季和夏季产下并孵化几窝卵,然后用翅膀产生热量来为它们保暖。待到蜂卵孵化并长成工蜂后,再由早产的工蜂照顾年幼的工蜂。

由此它们的蜂群就由大概50个个体组成,这要比数以万计的蜜蜂蜂群小得多。于是夏末左右出现的最后一代卵会产生下一季的蜂后和供它们交配的雄性。而到了秋天,蜂群就会大量灭绝,新受精的蜂后会转入地下挖洞过冬。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3)

网图

行为

不同种类的大黄蜂有不同长度的舌头,它们用来获取植物中的花粉。这种变异使大黄蜂能够为多种植物授粉。但蜜蜂却是用它们大尺寸的舌头和独特的嗡嗡声来采集植物中的花粉,比如西红柿和蓝莓,如若不然将很难采集到它们的花粉。

并且大黄蜂还有一套独特的方式来交流沟通。当工蜂从一次成功的觅食之旅中归来时,它们会在蜂巢内进行一场长时间的“舞蹈” 。蜂群会以不规则的圆圈运行,这样的“舞蹈”可以持续几分钟之久。其实它们只是在向同窝伙伴发出信号,让它们自己出去寻找食物。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4)

网图

与蜜蜂不同的是,大黄蜂可以多次蜇人,因为它们的毒刺没有倒钩。但是除非它们被激怒,否则大黄蜂是不会对人类产生攻击性。

据了解如今大约有29种大黄蜂被当做寄生虫。由于蜂后不筑巢,从而它也失去了生产工蜂或饲养自己蜂群的能力。对此,杜鹃大黄蜂蜂王则会直接以植物为食并且入侵已搭建的大黄蜂巢穴,杀死蜂王后自己产卵。甚至迫使老蜂王的工蜂喂养它自己和照顾它的幼蜂。在它的卵孵化后,它的幼蜂便会离开群体去交配,而它则离开继续去寻找其他巢穴进行侵占。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5)

网图

生存威胁

2020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北美和欧洲的 66 个大黄蜂物种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与这些昆虫从前的数量相比要少得多。相较于1974 年在北美,任何特定地区看到大黄蜂的可能性也降低了近 50%。对此,经过那些专注于昆虫保护的非营利组织和专门研究大黄蜂的专家组研究发现28% 的北美大黄蜂正面临某种程度的灭绝风险。

据调查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断崖式下降的原因与气候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变得更热或经历了更极端的温度波动的地区,大黄蜂数量较少。而且大黄蜂还会因为受到杀虫剂、栖息地破坏、城市发展、荒地转变为农田、病原体传播以及释放外来蜜蜂进行商业授粉的威胁而减少。

大黄蜂的生活习性(在恶劣的环境中)(6)

网图

保护工作

于是,锈斑大黄蜂和新列入名录的富兰克林大黄蜂在美国被官方列为濒危物种。富兰克林大黄蜂曾经数量众多,但自 2006 年以来就再也没有被研究人员发现过。所以按照濒危物种法的规定,那些被列入名单的物种就意味着,以往之后不但要广泛禁止任何可能伤害大黄蜂的行为,还需要联邦资金启动州级恢复计划等包括搜索在内的工作。

当然人们也可以通过减少或停止使用新烟碱类等有毒杀虫剂,来帮助保护自家后院的大黄蜂多活些时日。并且还能够在城市地区保护和种植新的绿地来协助大黄蜂繁殖,并为它们提供所谓的避难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