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作为“素食主义者的奶酪”而被人们所知晓,在平民之间接受度很高,作为平均寿命世界第一的国家日本,纳豆这个独特的食物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日本民间有句口头禅:“纳豆顿顿有,活到九十九。”

一天能吃多少纳豆(纳豆顿顿有活到九十九)(1)

其实,纳豆起源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把中国的豆豉也带到了日本,因为是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所以豆豉又被称之为“纳豆”,它最先在僧侣寺院、日本皇室、贵族中传播,后来才慢慢在民间掀起。

近年来在中国也流行起来,因为“科学研究表明”纳豆具有“溶血栓”“降血压”等“保健功能”而价格不菲。那么,这个东西真的有那么独特吗?

什么叫纳豆?

纳豆是一类发酵型豆制品。它以大豆等为原料,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成。1053年,在日本首次出现“纳豆”二字。

纳豆就是“纳所之豆”。“纳所”就是日本寺庙的厨房。纳豆是日本化了的中国豆豉,相传是公元754年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带到日本的。

一天能吃多少纳豆(纳豆顿顿有活到九十九)(2)

纳豆大致可分为两种,分别用麴制成、不具粘稠性的盐辛纳豆和寺纳豆,以及用纳豆菌制成、具有粘稠性的纳豆。

纳豆为什么有营养?

所有的豆制品对于健康都很有好处,而发酵的豆制品更有利于许多有益成分的吸收。日本人对纳豆的研究比较充分,他们发现纳豆中会产生一种叫做“纳豆激酶”的蛋白质。

种物质能够分解血管中的蛋白纤维,从而产生“溶血栓”的效果。还有一些实验发现纳豆或者纳豆的提取物对于高血压等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下午两点半实验

1980年的一天,在美国芝加哥从事溶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从桌上的早餐看见了从家乡带来的纳豆,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说不定,纳豆里含有融化纤维蛋白的物质。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把纳豆菌丝中提取的物质加到人工血栓中,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查看,他发现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激酶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

一天能吃多少纳豆(纳豆顿顿有活到九十九)(3)

这就是溶栓药物研究历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须见洋行博士将纳豆中溶血栓的有效物质命名为纳豆激酶,并于1987年成功提取了纳豆激酶活性物质,从而创下了生物活性物质纳豆激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历史先河。

所以,说纳豆具有一些“保健功能”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往往是在动物身上完成,或者很小规模的人体试验。而且,它们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的。

纳豆不独特

对于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吃多少、如何吃才能起到作用?与其他的“保健方式”相比,吃纳豆或者纳豆提取物、纳豆激酶胶囊的功效是否更好?

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它们被允许销售不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得到了像药物那样的“确认”,而是没人报道过它们对人体有危害。

更为重要的是,“有没有用”需要看与什么东西相比。比如说,如果与肉、蛋、奶、米饭、馒头这样的食物相比,所有的豆制品都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

如果是与其他豆制品相比,纳豆属于发酵的豆制品,会具有一些发酵带来的好处,比如蛋白质更容易吸收,以及细菌产生的一些“功能蛋白”等。

一天能吃多少纳豆(纳豆顿顿有活到九十九)(4)

如果与别的发酵豆制品相比,纳豆就未必有多么独特了。四川等地就有一种叫做“水豆豉”的食物,其制作过程跟纳豆如出一辙,其外观也颇有相似之处。而通常的“豆豉”,也有用纳豆菌同类的枯草杆菌发酵的。

韩国也有一些类似的发酵豆制品。从这些食品中,也发现了与纳豆激酶功能相同的物质。纳豆之所以赢得更多关注,只是因为日本人对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因而在宣称纳豆“保健功能”的时候多少有一些科学数据支持而已。

作为发酵的豆制品,不管是纳豆、豆豉还是韩国的大酱,都会有相似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作为风味食品,自然是“美味就是王道”。至于追求它的保健功能,或许只能说“聊胜于无”。

作者:陈梦清

编辑:杨燊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一财经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