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金鹏

山东海鲜干货交易市场(全国最大海鲜干货批发市场山东岚山历史遗留记载)(1)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岚山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岚山境内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和大量新石器遗址,重要的有胡家林、虎山北岭旧石器遗址,尧王城、郑家结庄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徐家村大汶口—龙山—周、汉文化遗址,六甲庄岳石文化遗址等,其他汉代至明清遗迹在全区有大量分布。

夏商时,岚山属东夷人方,西周至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 鲁昭公十九年),被齐国占领。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践灭吴,继续北上,徙都琅琊(在今胶南市),岚山归越。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楚北侵取莒,岚山属楚,后属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岚山属琅琊郡莒县。西汉时,岚山属徐州琅琊郡海曲县,东汉属西海县。三国魏时属青州城阳郡,西晋时并入徐州东莞郡,南北朝前期归北魏青州东莞郡。公元549年(东魏武定七年),岚山属南青州义塘郡归义县。

隋代属琅琊郡莒县,唐代随莒县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北宋时属京东东路密州莒县。公元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置日照县,岚山属山东东路莒州日照县

元代属中书省山东益都路莒州日照县,明初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信国公汤和奉命于沿海筑城防倭寇,设立安东卫,军事上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并青州海防道(军事建制),直接辖域北起梅园(现泉子庙东北一带)、南至王坊(现属江苏省赣榆县)、西至汾河(绣针河)、东至海,地属江苏淮安府。下辖左、右、中、前、后五所,附设28墩(烽火台)、18店、17铺,其城池、民社、学校、钱粮与州县同。1742年(清乾隆七年),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岚山属沂州府日照县

1913年(民国2年)2月,属胶东道日照县、岱南道莒县。1936年2月,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3月16日,中共领导下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岚山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8月,属滨海专员公署。1942年5月,江苏省赣榆县的汾阳区(柘汪以北)划归日照县。1943年春,汾阳区与安岚区合并为汾岚区。1944年6月属滨海区滨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1月,芦山县建立,岚山境内的汾岚区、碑廓区辖于芦山县。同年10月,芦山县撤销。1945年4月,属滨海行政公署第三行政专员公署(三专署)。1946年7月,属滨海行政专员公署。1948年8月,属鲁中南第六专署,次年7月改称滨海专署。

1950年5月,属沂水行政专员公署。1953年10月,汾岚区所辖的绣针河以南的村庄划归江苏省赣榆县。1956年5月,岚山改属临沂行政专员公署。1985年3月,岚山属县级日照市。1989年6月,属地级日照市。1992年12月,地级日照市设区带县,岚山属日照市东港区(中楼镇属莒县)。1993年5月29日,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岚山办事处(处级),隶属于地级日照市。2004年9月,设立岚山区,属日照市。

相传,岚山头成立于明洪武年间,但是在地方志里有关记载确实寥寥无几。岚山头又分为岚山一村,岚山二村,岚山三村,岚山四村,都是依海建立的,地势平坦,在海岸上依次排开,却又里岚山的山峦又不是很远。岚山山峦,在史书上又被记载为栏头山。

至于岚山究竟因何而得名,根据张所昆研究所写,可能是受山南头叫法的影响,当地的老百姓常常这样回答,因为坐落于栏山头南麓而得名,在现如今的岚山地方志和正规的网站,也是如此记述。但是据张所昆所说,这种说法说服力很低,有望文生义之嫌,并未深入触及岚山头得名的真正原因。

岚山头,民间俗称有山南头的说法,可能今天这种说法这个俗称少了。最早岚山头也有山岚头的说法,因此可能是山岚头和山南头谐音的说法,随后岚山头可能因此而演化而来。

最后一种说法是最可靠的了,经查阅资料,因为资料说法过于繁琐复杂,取其精华,用通俗的语言和大家解释。

明清时期,岚山头近海里的大量栏头曾属于赣榆县管辖,赣榆人常称之为“栏头山”。赣榆和岚山是相邻的,但是这两地的方言还是有所差别的。“栅栏”一词,现如今的我们都读作“zha lan",而赣榆一带的人是读作”shan lan"的。在《辞海》《说文解字》等书籍中,“栅”字读音既可以是“zha”,也可以是“shan"。栅栏(shan lan)一词,在方言又叫(lan shan)。因此,民间俗称的”栏栅“,其实就是”岚山“的雏形。所以,现在的岚山,其实是承袭了赣榆方言的叫法,尔后又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才有了如今的”岚山“。或许目前的研讨和论证还有争议之处,但是据专业人士研究追源,“岚”字的前身是“栏”,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