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被胃肠疾病困扰,实在不舒服了,做胃镜、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息肉,特别担心发生癌变。胃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能自己消失吗?该怎么治疗呢?

为什么会形成胃息肉、肠息肉呢?

胃肠息肉的成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病因、病机如下:

一是寒湿阻滞:长时间住在寒冷潮湿的地方,寒气侵犯中焦,中焦血脉挛集,瘀血内生,形成胃息肉。这类患者,要温中散寒,活血化瘀。

二是情志失调:精神压力大,过度兴奋或压抑,会影响人的内脏气机,气机紊乱,血液流通不畅,脉络受阻,瘀血内停,时间久了气滞与瘀血就会在胃肠聚集,进展为息肉。这类患者,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三是饮食不节:现在的人饮食多肥甘油腻,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运化失和,津液不能疏布,湿邪内生,湿凝成痰,阻滞气机,血运不通而成瘀血,痰与气血搏结,产生息肉。这类患者,要化痰祛湿、活血化瘀。

四是体质较弱:这样的人,中阳不足,血液运行乏力,时间长了形成瘀血,瘀血也可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息肉就容易产生。这类患者,要温中健脾,理气活血散结。

总之,胃肠息肉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要治疗胃肠息肉,一定要辨证准确,化裁配伍得当,就能取得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胃肠息肉严重了会怎么发展(胃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1)

那么,胃肠息肉能自己消失吗?

一名25岁网友留言给我,说他去年3月份去医院做胃镜时,发现胃里长了一个息肉,也没治疗。1年后再去胃镜检查,发现息肉不见了,他觉得非常神奇,自己也很疑惑,问我胃息肉能自己消失吗?

我告诉他,他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因为饮食不节引起的胃息肉。饮食多肥甘油腻,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运化失和,津液不能疏布,湿邪内生,湿凝成痰,阻滞气机,血运不通而成瘀血,痰与气血搏结,产生息肉。为什么他的息肉消失了呢?查出息肉后,肯定是听了大夫的话,在饮食上和生活细节上开始注意健康调节了,而患者本身才25岁身体素质好,阳气旺盛,这种情况下肾阳温煦肝脾,肝经脾经功能正常了,气通了、血和了、痰去了,胃息肉逐渐消失了。这个跟中医治疗胃息肉的道理是一样的,中药可以通过疏肝理气,使气血顺畅,津液疏布恢复正常,痰湿的根源没有了;中药还可以化痰健脾,直接治理痰湿;中药还可以补肾,平衡阴阳,提升阳气,恢复人体脏腑功能。人体功能正常了,气血顺畅了,息肉也就消失了。

我们这里要提醒的是,良性的炎症性胃息肉确实有的患者能自己消失,但是这种概率比较低,如果胃镜发现有胃息肉,建议还是要找专业的中医进行调理治疗,防止发展为不良病变。

胃肠息肉严重了会怎么发展(胃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2)

胃息肉伴有肠息肉,可以同时治疗吗?

有的患者得了胃息肉,同时又查出了肠息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们位置虽然不一样,但是在中医里属于同一种病,在《黄帝内经》里早就记载。造成胃息肉、肠息肉的原因很多,但它们的基本病机,属于肝、脾、胃、肠受损,气滞、血瘀、湿盛、痰凝胃肠。因为病机是一样的,所以在中医里,用一个方子就可以调理了。比如,胃肠息肉的共同病机是寒气侵犯,血脉挛集,瘀血内生,形成息肉。这个时候,温中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一个方子就可以治疗。比如它们的共同病机是脾胃运化失和,津液不能疏布,湿邪内生,湿凝成痰,阻滞气机,血运不通而成瘀血,痰与气血搏结,产生息肉。这个时候,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一个方子就可以治疗了。

总而言之,中医讲究整体调理,只要病机一样,就可以一起治疗,异病同治。

胃肠息肉严重了会怎么发展(胃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