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2)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历史的积淀,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北京界线分明的四季轮转,不仅带来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美,更是印证了二十四节气歌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智慧与观察。

2022年,让我们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波浪,融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追寻千载自然风物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小秘密小故事,寻找北京植物当下最典型的特征,捕捉自然的痕迹,体会园林绿化的匠心独运,感受身边的美好。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3)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4)

大寒说

全文约356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

欢迎细细品读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北方的大寒,除了寒气逆极,更有草木凋零,天寒地冻,大漠孤烟,曾是葱茏的大美世界,此时似乎陷于沉寂。

然在那孤寂的山岗、清冷的宫廷以及远离凡俗的乡村寺院,一株株青翠,却给予天地以壮美,为在逆寒中盼望春天的人们送来些许慰藉,它们就是油松,一种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的常青树。

香山青莲映日油松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5)

北海团城遮阴侯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6)

↑手绘图:李炜民

下面我们就穿越时空,

看看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祖先与油松产生了哪些联系

春秋时期

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在这段历史时期,最著名的文化事件之一,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细读诗经,会发现里边有很多关于松树的描述。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郑风•山有扶苏》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小雅•頍弁》

“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大雅•皇矣》

“夏屋笾豆飨馈荐,新甫徂徕伐柏松”——《鲁颂•閟宫》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商颂•殷武》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卫风•竹竿》

从诗经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时期,松树已经作为器具之木、观赏之木走进了华夏民族的生活中。

战国时期

是指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列国互相攻伐而秦始皇笑在了最后的时代。从这个时代的史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中也能发现油松的踪迹。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匡《荀子-大略》

“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礼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先秦秦宣王祭祀时的祭文《天保》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代,松树的形象已与中国人的道德崇尚发生了联系,松成为禁得起考验,无所畏惧的勇者代表,而且松树也被赋予长寿、吉祥之意。

秦汉时期

即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那个时代的油松像那个时代的精神一样刚劲挺拔。

“为驰道于天下,车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汉书·贾山》(这是对秦朝大规模栽植松树的文字记载)

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记载于《史记》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汉)《赠从弟》诗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即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这是一个好多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脱下官服,争着往山沟子钻的时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意境是白天琢磨出来的,而在凄美的月下,油松则是他们绝佳的精神伙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谢道蕴(晋)《拟嵇中散咏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范云(南朝)《咏寒松诗》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吴均(南北朝)《赠王桂阳》

由以上看出,秦、汉、两晋南北朝时,除了大面积把松树做为行道树、景观树进行种植外,松所代表的品格进一步被文人墨客升华。

另外,南北朝对油松脂和油松花的保健作用有了认识:

“茯苓末五升,油松脂七斤,白蜡五斤,白蜜三斤,蜀苏二升,合蒸,如炊一石米,熟,取出丸丸”——《太清经断谷法》

后人在此基础之上钻研,发现在药食领域松树浑身是宝。

宋代苏东坡作诗《松花歌》:“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松针、松脂、松子、松果、松皮、松节、松花、松花粉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认为松花有“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等功效。

隋唐时期

即公元618年至907年,这个时期,尤其是唐朝,伟大的文化人物灿如群星。从一些前贤的诗词歌赋中,能看到好多对油松的褒誉之词。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白居易(唐)《涧底松》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唐)《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此诗只写松涛,不写枝干,文思可谓独辟蹊径)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杜甫(唐)《四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唐)《南轩松》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唐)《古风》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唐)《箜篌谣》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唐)《赠韦侍御黄裳》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李商隐(唐)《题小松》

宋 代

即公元961年至1279年,这个时期伟大的文化人物更是璨若星河。这个时代关于油松的事就更有一些意思了,如出现了政府高级官员种松的记载。北宋宰相王安石在其《蒋山手种松》载:“青青石山岁寒枝,一寸岩前手自移。闻道进来高数尺,此身蒲柳故应衰”;另一位伟大的人物苏轼,在《东坡杂记》载:“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皆中梁柱矣”。没想到这两个一生相爱相杀、亦敌亦友、熠熠生辉的人物都有一个种松的爱好。

另外,宋朝人把油松的品格与人文精神层面的联系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松,百木之長……”——王安石(北宋)《字说》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北宋)《送杭州进士诗叙》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林景熙(宋)《霁山集》的五云梅舍记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每入秋冬,天气由凉趋冷,花木渐次凋零,这三种植物却依然生气盎然。人们对松、竹、梅的赞赏,是借着其对抗严酷环境的自然能力,来鼓励一份奋发的精神,展现坚毅的情操,是对人生的一种激励。自宋代始,松树为历代诗书画中常见的题材。

元、明时期

即公元1271年至公元1644年。这个时期的文人延续了唐、宋对松树的认同。

元代冯子振《十八公赋》,暗指要像松树那样刚直不阿

“虬枝乱如织,崇朝羃烟雾。何人画匡庐,请君添瀑布”——黎民表(明)《园居杂咏二十首为顾玄言作·其十·苍松障》

清 朝

即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一说清朝就想起乾隆皇帝,因为他,使我们在谈起清朝时,就少了些沉重。梳理清朝关于油松栽培的文字记载,也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与松树的故事。

北京大学现有一卧碑,两面分别镌刻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种松》诗和《土墙》诗:

“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人观。”——乾隆《种松》

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觉得清明时节适宜多种树,除了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防御风沙,这柳树最容易成活,插上枝便能活,且生长的快;但是松树却截然不同,种下之后,要等待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成为参天大树。由柳树和松树,乾隆告诫各位做官的,不能像柳树那样,企图搞面子工程,做一些所谓立竿见影的政策,不会长久;做官要像这松树一样,要有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耐得住性子,有实干精神,也许马上见不到成效,但日积月累,便为后世之人带来更多的好处。

“……水师提督吴建勋拟仿照夷船制造战船……舱面用红罗木其余多用油松或杉木……”——魏源 (清)《海国图志》

由《海国图志》看出,在清朝油松已是船舰建造的重要材料之一。

Pinus tabuliformis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松科松属乔木,油松的针叶为二针一束。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1米,是非常好的木材树种,同时可以割树皮取树脂,提取松节油和丹宁。油松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最喜欢较为干冷的气候,对酸性、中性和钙质土都能适应,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是北方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就是成片的天然油松林。天然油松林在生态价值、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保护天然油松林极其重要。

说到此,不由地想起北京的那些至美的大油松了,它们是:戒台寺的抱塔松、卧龙松,北海公园的遮荫侯,昌平延寿镇的蟠龙松,海淀车耳营的油松王。希冀雪后天晴时,再去一览芳容,那绝对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间美景。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7)

北京戒台寺抱塔松(约10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8)

北京戒台寺卧龙松(约10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9)

北京戒台寺活动松(约5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0)

北海公园遮荫侯(约8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1)

北京延寿寺蟠龙松(约8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2)

海淀车耳营古油松(约1000年)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3)

昌平区十三陵卧龙松(约600年)

如果北京的植物恰好也是您的心头所好,欢迎爱自然、爱生活的您给我们投稿,照片、文字均可。被采用分享在首都园林绿化公众号上的来稿作者,将署名并获得精美纪念品或稿酬。投稿邮箱:jhzwj2022@163.com,请注明稿件名称、图片描述(拍摄地点、时间、物种等)、作者、联系方式。

京华植物“迹”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下)

小寒系列 | 冬日里的“水晶蝴蝶”

24节气介绍之大寒(二十四节气篇大寒载雪)(14)

,